惊蛰节过后,蛇冬眠期陆续结束,
三明即将迎来蛇伤人高发期。
如果遇到蛇,
要注意些什么?如何防蛇?
近期蛇出动了
4月20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尤溪县城关镇建设西街的街道上惊现一条3米多长的眼镜王蛇,可把经过的市民吓坏了。接到报案的森林公安民警来到了现场,并请来专业人员捕蛇,几经周旋,终于成功将蛇“抓捕归案”。据测量,这条眼镜王蛇长3.05米,重约4公斤,身上还有一处皮外伤。经确认该伤无大碍后,民警将这条眼镜王蛇放归森林。据专业人员介绍,该蛇是野生的眼镜王蛇,性情凶猛,有剧毒,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市民如果遇到,一定要报警让专业人员来处理。(视频来自尤溪电视台) 4月30日,梅列区上河城上真园小区一住户反映,在自家院子里发现一条蛇,幸好家里的狗和猫将它驱逐出去,没有发生咬伤人的事件。据该小区住户反映;去年春季的时候,该小区有一户人家的花园内还发现了一条5公斤多的眼镜蛇,这家人的两只狗狗左右夹击,拼命驱赶,一只狗狗还被眼镜蛇的毒液射中,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主人随即报警,眼镜蛇也被赶来的专业捕蛇人员抓捕。
6、7、8月是蛇伤人事件高发期
“每年6、7、8月是蛇咬伤人事件的高发期,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近十个病人。来就诊的大多是山上务农的农民和踏青的游客,其中,以被竹叶青、尖吻蝮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居多。”5月4日,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利向记者介绍。
范利医师说,咬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末端,并伴随皮肤肿痛。这个时候,正确的自我施救很重要,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但不能盲目相信民间偏方而拒绝就医,很多伤者就是因为送医不及时最后无力回天。
他提醒,当我们走在林间小路,欣赏花红柳绿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注意提防蛇虫类伤人。
如果被蛇追赶可以沿曲线逃跑
“蛇类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夏秋季,通常出没于山路、灌丛、近水一带,白天可能很难发现蛇的踪迹,到了傍晚尤其是夜间,蛇便开始活跃起来。”三明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中心工程师林向东向记者介绍。
他说,尽量不要选择在阴雨天、黄昏后外出,散步不要走偏僻的山间小路或者邻水区域,这样可以避免与蛇接触。如果到野外,有必要穿着长衣长裤、高筒雨靴,戴上草帽,将身体裹严实,以免遭受蛇类袭击。
他介绍,即使遭遇蛇也不必惊慌,应立刻远离,千万不要一时好奇上前逗留,更不要追打,以免将它激怒威胁我们自身安全。如果被蛇追赶,可以沿曲线逃跑,因为蛇是根据气味追赶猎物的,人曲线跑的时候气味也是曲线的,有助于减缓它的追逐速度。
遭遇蛇要记住蛇的特征
据林向东介绍,目前三明地区毒蛇种类不多,所产毒蛇中,对人伤害较严重的毒蛇约有8种: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尖吻蝮蛇(五步蛇)、龟壳花蛇(烙铁头)、竹叶青及白唇竹叶青。
“被蛇咬后,伤口迅速肿胀,伴随剧烈的疼痛,并且,附近肌肉出现麻痹,那么可以断定是被毒蛇咬了。”林向东说,“这时要保持冷静,记住蛇的一些特征,能为医务人员进一步救治提供参考,争取时间。”
林向东介绍了三种获取蛇特征的方法:一是把蛇打死,医院供医务人员辨别,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但危险性大。
二是拍照记录。
三是通过肉眼辨别。
1.看蛇头形状,头部有的呈三角形、椭圆形等;2.看体表颜色,多数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并且色泽鲜艳;3.看躯体花纹,如眼镜状(眼镜蛇)、黑白环状(银环蛇)等。
通过这些信息,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地选择抗蛇毒血清,对症下药,进而提高伤者治愈率。
被蛇咬伤自救要及时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毒性快速扩散,处理伤口的速度一定要快,不能延误。”林向东强调。那么,如何正确自救呢?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首先,用尖锐的物品,如刀片或者牙签在伤口部位划十字剖开,从伤口远端向近处适度挤压让毒血流出,并用清水冲洗。
其次,在咬伤部位上方5-10厘米处,用布条或鞋带进行绑扎,减缓毒液扩散,但不宜过紧,以能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同时每隔40分钟松绑3-5分钟,以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最后,在自救的同时拨打,争取尽早送医救治。
在自救的过程中,范利提醒大家要注意几点:一是对伤口的绑扎要在被咬后立即进行,时间不要隔太久,否则毒液扩散后绑扎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切记不能剧烈运动,避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三是尽量保持坐立姿态不平躺,让受伤部位低于心脏。
四是网上传言可以用嘴将毒素吸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口腔内一旦有黏膜破损,会促使毒素加快吸收,这种速度甚至比伤口直接吸收还来得更快。
(三明日报记者朱丹宇)
看图识毒蛇:三明所产8种毒蛇眼镜蛇
眼镜王蛇
金环蛇
银环蛇
尖吻蝮蛇(五步蛇)
龟壳花蛇(烙铁头)
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
(以上为网络资料图)
来源:三明日报
本期编辑:涵子灵雨
三明日报精细化治疗白癜风白殿疯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