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夏香菇早出菇原因分析及补救

夏菇菌袋管理得当,菌丝长满,完成转色,生理完全成熟后,才能出菇,进入出菇管理。但近年发现少量的夏菇袋在转色前后便开始现蕾出菇,特别是今年此类现象有所增加。对早出菇现象,菇农缺乏管理经验,不知所措,有个别菇农不断翻袋抠菇,使出菇现象加剧,甚至发展成矛盾纠纷而寻求菌种厂赔偿。

根据这些情况,市菌办2月26日召开了技术研讨会,组织8名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夏香菇早出菇现象,并分析探讨形成原因,形成共识,为菇农正确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现场查看情况

技术人员先后查看了焦村镇东仓村赵会锁、常卯村许铁庄、许世革、许世波等四户菇农,菌袋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

1、管理粗放,没有详细的管理记录,对棚温、堆温、袋温的管理无据可查,若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无据可依。

2、菌种主要来自杨家菌种厂、函谷关菌种厂、五亩菇源菌种厂、阳平田园菌种厂等4家我市正规厂家。菇农均按照不同菌种分别接种,有序排放,菌袋表现:(1)几个菌种的菌丝生长发育正常,都已发满菌袋。(2)转色因接种时间相差,表现有所区别,接种早的杨家菌袋已基本转色,函谷关菌袋转色次之,菇源、田园菌袋还没有明显转色。(3)瘤状物因接种时间相差,表现多少不一,接种早的杨家菌袋较多,函谷关菌袋稍少,田园菌袋次之,虽然瘤状物多少不一,但其表现为正常。

3、有早出菇现象。其中杨家菌袋接种时间相对较早,出菇现象比较明显,其它菌种偶有早出菇现象,但基本不太明显。

四户中,只有许世波的两万袋制袋稍晚,有本村技术人员指导,管理谨慎,都在中午时间通风,在低温天基本能保持恒温养菌,早出菇现象不明显。

二、原因分析

根据现状查看,分析认为菇农对所使用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透,不能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灵活管理(如灵仙一号)。

1、夏菇目前所使用的灵仙一号品种为中温型品种,经多年实践在我市可以做夏菇栽培,也可用于春菇栽培,其生物学特性为菌丝体在6—28℃均可生长;转色期温度低于15℃,高于25℃,不易转色,湿度应控制在80-85%,光照应给予散光环境;原基的分化在5-26℃都能分化,子实体生长在8-28℃都能生长;转色前后,超过10℃的温差刺激或振动刺激,容易造成早出菇;生理成熟的容易形成密集出菇;该品种抗御高温的能力较差,养菌期高温易烧菌,出菇期高温天易坏袋。

2、所查看的菌袋,制袋时间都较早,大都在10月到11月份,目前都已处于转色或进入生理成熟期。今年春节前后,天气气候出现两次寒潮,温差都在15℃左右,菌袋受较大的冷刺激,持续时间长,所以早出菇现象发生比往年明显增多。

3、一些菇农刺孔时间与低温天气重叠,使刺激加重,出菇增多,有的发现出菇后,不断翻袋抠菇,进一步加剧了刺激力度,使出菇现象更加严重。

4、同棚养菌的几个品种为什么有的早出菇问题突出,有的早出菇不明显,因为不同菌种厂生产的菌种由于品种不一样,品性有差异,接种时间相差,管理中的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三、补救措施

1、对未完成转色早出菇的菌袋

(1)要把袋温控制在15-25℃范围内,尽量保持恒温,湿度控制在80-85%范围内,光照控制在散光环境,使菌袋尽快完成转色。

(2)尽量减少外部刺激。第一避免温差刺激,注意通风时间应放在中午11点—下午4点高温时段;第二尽量减少翻动刺激,翻动次数越多越容易刺激出菇。

(3)对出菇较大较多的菌袋,可以挑出放在棚内脱去外袋,边转色边出菇,已经形成挤压的大片畸形菇可以摘除后按以上办法管理。

2、对基本完成转色早出菇的菌袋

因为菌袋转色后,即将进入生理成熟期,对出菇较多的,可以挑出放置棚里进行出菇管理。

少量出菇的菌袋,不要急于脱袋,可以割口出菇,要尽量减少翻动,避免温差刺激和人为振动刺激,待生理完全成熟,具备出菇环境时再下田出菇。

赞赏

长按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治疗白癫疯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b/2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