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分三六九等,看看你是哪个级别

我们这里强调的级别,不是指父母身份、地位的差别,也非职位、职称上的区分,而是指父母在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上的级别。正因为在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上有了差别,父母的爱才有了级别,父母也就有了级别。

  

1照顾级父母含辛茹苦的大多数这一类型的家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营养、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的看照料上,满足于实现孩子在饮食、健康、服饰、玩具、用品、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行为构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这一类型的家长最为看重的是,在自己的悉心呵护下,孩子吃得饱穿得暖,长得惹人疼爱、干净清爽,当然身体也茁壮结实。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长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愿意在生活照料的层面上贡献爱心。

这样,对孩子“养育”的职能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养,“育”的职能就在无尽的关爱中被弱化掉了。

我们经常会在学校门口见到这样的场景:

上学时,父母一定会说:多喝水,把带的苹果吃掉!

放学后,父母一定会问:今天午饭吃什么?如孩子说不好吃,父母亲一定会补一句:晚上给你做点好吃的。

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责怪、批评、指责都很难将这种差距弥补,于是他们只能沉重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别人差。似乎一切都难以挽回、难以补救,只能维持现状。

“照顾级”算不上高阶段

对孩子物质需求的照顾是爱最直接最本能的表现,也最容易操作。当教育被照顾代替,孩子内部生命系统、思想系统、精神系统的开掘与发展就被轻易忽视掉。

人,不仅仅是个生物的人,是个衣食住行的人,是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富含理想的人,热情坚定的人,有精神生活的人。孩子内部系统不畅通,无聊、烦躁、不安、空虚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不能建设与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父母,算不上高级阶段的父母。

二、补救级父

2补救级父母“补救”总是有点迟

这一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缺乏长期、系统、全面的规划。刚开始漫不经心,走一步算一步,出现问题了,才开始奋力扑救。大火一熄灭,一切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诸般情景,生活中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升小学要考跳绳,眼看着孩子还不会跳,便赶快报一个训练班,一期训练下来,终于学会了;上小学,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赶紧抓紧时间请家教,上补习班,还好,总算补上了;体育会考要不合格了,每晚练习,终于及格了;

高中阶段学习又亮出红灯,辅导班、一对一授课纷纷上马,孩子走马灯似地来往于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之间,但怎么突然间没了效果?成绩没有提升反而继续下滑,更严重的是精神也开始萎靡不振,干什么都不起劲。

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一下子就失控了?父母慌了手脚,心理咨询、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办法一下子全都失灵了。

“消防队”式教育法不算高阶段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类型的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哪里出现了情况就奔向哪里,然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救火只能灭火,却不能防火;补救的只能是漏洞,却不能消除隐患。

一时的补救也许会有暂时的效果,但生命的隐患并未得到真正







































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
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b/2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