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财礼已有二十余年,起初是跟同村的一个老嬷嬷学的。当时我经常到她家打牌,村里一旦有人去世,就会请她去做财礼,有的大户人丁兴旺,要缝制的白帽就多,有时时间紧迫,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央我去帮忙,帮了几次下来,我便学会了这套规矩。几年后,老嬷嬷去世了,村里这活儿便由我揽了下来。
办丧事做财礼主要以做白帽为主,白帽也叫孝帽。做这东西可有点讲究,男女老少的样式各不相同,也各有各的称呼。有种白帽后面挂着两条“尾巴”,叫“白帽头须”,是给死者的女婿、孙婿和外甥婿戴的;圆形的白帽则是给死者的儿子带的。一般女人戴的白帽叫“大头袍”;媳妇戴的白帽,外面要粘层白纸,这种白帽我们就叫它“纸帽”。三代内亲里未婚的人,男的要戴红布做成的圆形的“红帽”;没做媳妇的囡,则要在“大头袍”上方要缝上一块红布。除此之外,关系较远的亲戚朋友中,男的要戴普通的白帽,女的则戴普通的“大头袍”,都不需要再缝红布条了。各路各乡风,有的地方儿子也戴“白帽头须”,也有的地方不戴红帽,一律戴白帽。做这些白帽,不管什么样式,男帽布料都为八寸,用一尺八的布料,能剪出六个。女帽的话,用三尺一的布料,能剪出五个头袍。
在办丧期间,我们除了做白帽之外,还要给死者的亲属做“戴贺”。“戴贺”就是给直系亲属穿的鞋子的头部缝上一块麻布。要注意的是,在孙子和孙囡的鞋子头部,缝的是十字形的布条,这种鞋我们管它叫“麻布鞋”。现在麻布不常见,都改用白布代替了。缝这些白东西,都是要靠手工一针一线缝上去的。
现在的人都“贪安迹”(本地方言音译,指求安逸),家里一旦有人去世,为了省事,往往在请棺材头的同时,也把我喊去帮忙。棺材头负责给死者穿寿衣,再把死尸扛到门板上。有时棺材头不能及时赶到,趁尸体还没有发僵,我也会帮忙穿寿衣和烧“香碗”。烧完“香碗”,要是这户人家没人会“哭娘”,我还要帮忙哭喊几句。这样一套下来后,主人家就会给我一个利市包。第二天我就正式起工了,主人家会给我一个“起工包”。开工后,我要先把这户人家的直系和旁系亲属中的男女各有多少人了解清楚,这样才知道哪种类型的白帽要缝制几个。等白帽一一做好,鞋子上的白布也缝好,如果还有空闲时间,我就要去帮忙折银锭。给死者烧的银锭没有规定的数量,反正是越多越好。到了出丧的前一天,我还要用烧纸做几双鞋,这些烧纸鞋是拿来“请客”用的。请谁?出丧这天不是要烧灵屋吗?灵屋就是给死者住的房子,据说烧毁后,会有下世的鬼来帮忙背运屋柱,这些纸鞋就是给他们的报酬。烧纸鞋一般要做十二双,要是碰巧遇上闰月,便做十三双。
出殡这天我虽然不用去送丧,但也有事情要做。现在都是火化,所以不用扛棺材,只要棺材头捧着骨灰盒走出家门就行。出家门的时候,道士先生要跟在身后“打水碗”,我就手拿米筛站在一旁,这样可以隔邪气,同时还要拿一些茶叶米(茶叶和白米的混合物),跟在棺材头后不断抛洒。送出百步外,我就可以回来了。至于还有没有其它的礼节,有是有,比如出丧这天,近亲会相继送来“馒头篮”和“祭灵担”,里面都要放只拔了毛的生鸡,尾巴上一定要留几根羽毛,这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师傅应该懂,可惜她去世多年了。现在有许多礼节都简化了,其它的我也讲不太清楚。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哭娘”了,“哭娘”即“哭丧”。家里有人死了,要是没人哭,就显得不够悲痛。有的人倒是真心实意在那里哭,可哭得稀里哗啦,鼻涕眼泪一大把又不太合规矩。于是,现在往往要请我们做财礼的人来代哭,我们做财礼的,都会“哭娘”,“哭娘”一套一套花头经很多。本地人说是“哭娘”,其实是以哭代颂,就是把死者一生的功绩从哭声里唱出来。“哭娘”对死者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是死了娘,那么做囡的哭娘开头第一句,就要称“生身娘”,“生身娘”就是“生你骨肉的亲娘”的意思,而媳妇则要称“嬷嬷娘”,“嬷”在汤溪话里是对娘或婆婆的总称。要是死了爹,囡要哭“生身爷”,而媳妇则要哭“爷爷爷(读作yàyàyé)”,“爷”在汤溪话里指爹或公。
过去“哭娘”很复杂,从死者咽气开始,到上庭堂、封材、道士挂灯,最后到出丧,中间不知要哭多少回。如果死者是女的,给她穿完寿衣,还要为她梳上最后一次头。梳头的时候也要哭,哭的是《梳头经》。给死者梳头也有讲究,要先把死者的上身扶起,再拿一个畚斗靠在她的屁股后面,过去畚斗是竹制的,特别高大,死者靠在上面就像活人坐在那里一样。这样就可以一边给她梳头,一边哭了:“第一大梳梳去直如金,第二篦子篦去清如金,第三小梳梳去滑如金,第四额头高如金,第五眉毛竹叶金,第六眼睛千里金,第七耳朵万里金,第八鼻头闻香金,第九舌头通血金,第十牙齿白如金,第十一肩膀元宝金,第十二娘奶吃如金,第十三足膝盖跪如金,第十四手洗衣服到如金,第十五脚踏荷花手托金。”哭完了,头也就梳好了,最后再红头绳把死者的头发扎起来。
亲朋好友来烧香,也叫“奉供”,他们送来“大被”、鞭炮、蜡烛和锡箔等。“奉供”时我也要到死者面前哭喊几句,说的基本上就是告诉死者现在某某人来“奉供”你了,你要保佑他们夫妻俩身体好,小孩无病无灾,健康成长,读书步步升高等等,现在的人又大多数有汽车,所以还要加上一句开车在外要保佑一路平安等等,反正都是说些好话。
烧雨伞包窠的时候也要哭一句:“今日好时好日进殿户,大手拎铜细银子,小手带路粮。”雨伞包窠里装有水果、饼干、糖果之类东西,反正是死者生前爱吃的食物,打成一个包,连同布鞋、雨伞(油纸伞)之类的,一起送到村口烧毁,象征着死者第一次出门不愁钱不愁吃。
上庭堂也是要哭的:“今日好时好日,送我的XX(死者的称呼)上庭堂,保佑家里怎般好,那样顺。”在办丧事期间,子女每天早上还要为死者端送汤水和毛巾,让死者“洗脸”,同时还要端上一碗稀饭,放在旁边,让死者吃早餐。再添上三炷香,按理这时也要哭喊几句,这些哭没有具体规定,你想怎样哭都行,大致意思就是保佑大家平安无事。
棺材头“封材”和道士先生“挂灯”的时候,也是要哭的,内容大多数也是以保佑家里人一切都好为主。如果是由我帮他们代哭,一般主人家都会给我一个红包,数额不大,也算是一点利市。出丧这天,送棺材上山会有“起山包”,“起山包”是由死者的女儿给的,道士先生、棺材头和做财礼的人都能收到一份。
《铺仙桥》我已不知道代哭过多少回了,一般哭完后,道士就可以挂灯了,挂好灯再赶鬼,丧礼就算结束了。
我每年不知道要做多少回财礼,去年将近有二十次,今年少,才五六次,每次出去不管要多少天,工资都统一结算,过去收元,现在涨价了,每次要收元。
附录:
铺仙桥
第一过金桥,金行童子造金桥,金桥造好过金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二过银桥,银行童子造银桥,银桥造好过银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三过铜桥,铜行童子造铜桥,铜桥造好过铜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四过铁桥,铁行童子造铁桥,铁桥造好过铁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五过锡桥,锡行童子造锡桥,锡桥造好过锡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六过木桥,木行童子造木桥,木桥造好过木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七过竹桥,竹行童子造竹桥,竹桥造好过竹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八过节节桥,棕行童子造节节桥,棕榈桥造好过节节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九过石桥,石行童子造石桥,石桥造好过石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搀过桥。
第十过三分三厘三桥,童子造三分三厘三桥,桥造好过三分三厘三桥。牛头马面站两边,金堂美女小小心心搀过桥。
讲述者:曹卸仙
记录者:苏易,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老师
权责声明:任何关于本文的转载应用都应得到原作者与本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308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