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文成语知识的掌握,讲究日积月累。为此,语文老师孙静华引领我们推出每日“课前三分钟”成语互动学习,让大家在分享、展示自我的氛围中轻松、愉悦掌握成语。
chéng
成
yǔ
语
dìng
定
yì
义
爱因斯坦说过:“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最独特的文明,包括附在成语上的魅力。
在实际运用中,不管是日常话语交流,还是行文考试,成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篇妙语连珠的佳作和一篇成语枯竭的文章,就好比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和一片荒芜凋零的洼地。前者显然更能给人带来美感和阅读体验。
下面,我们就从成语的定义说起:
一个个的汉字
一个或几个汉字组合起来成为词语
几个词语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句子
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就能成为故事
不妨反过来
将身边发生的事件,赐予其内涵,思想
再有条理地用字、词、句组合起来,就成了文章
将文章主旨,内容结合起来,用三四个及多个字或词来提炼,就渐渐衍生出了成语
由此可见
成语,众人皆说
成之于语,故成语
好,回过头来说一说我们10班成语学习的点点滴滴。
金秋九月,我们带着对初中的期望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了石室初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有幸聚于石室初中这个大家庭,更有缘进入了七年级十班这个小家庭。
说到成语学习,就不能不提教授我们语文的孙老师。
孙老师为了让大家尽量多的轻松愉悦的掌握成语知识,在班上推出了一天一次的“课前三分钟”成语积累环节,即,每天语文课正式进行之前,让大家学习三分钟的成语知识。
呈现形式为分享式——每天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把事先精心准备好三个成语知识分享给大家,内容可以涉及成语的出处、背后的典故、产生过的趣事以及运用中的小窍门等等,必要时班上可做短暂讨论,然后孙老师做总结性点评,画龙点睛。
每次成语讲解都精彩纷呈,由深入浅,词义准确,有理有据。
由于学习形式别开生面,每天的语文课成了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别小看这三分钟,不仅仅是一百八十秒那么简单,更是一次展示我们自己的舞台,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不可能,只有最真实的自己。
想必正是能够展示大家的个性和风采吧,班上学习成语的热情高涨,有的同学把积累成语当做一种乐趣,正印证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同学开始拿孙老师做文章,看谁能够用足够多的成语来形容孙老师
嘘,下面这段是一个小秘密,千万别让孙老师知道是谁说的哟。
在这里,我们有幸遇见了亭亭玉立、冰清玉洁、楚楚动人、天生丽质、我见犹怜、小家碧玉、风华绝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眉目如画、秀外慧中、明眸皓齿、出水芙蓉、花容月貌的孙静华老师,有幸她是我们七年级十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chéng
成
yǔ
语
fēn
分
xiǎng
受
以下为部分同学上台分享成语的精彩瞬间:
上图为李沫涵同学在台上讲解成语,讲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灼灼其华,是出自《诗经》……”
这是兰哲文同学讲解成语的画面,他的讲解非常具体、细致、全面、生动,每一个成语,都像是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同学们求知欲的大门。
上图为李子夕同学演讲时的精彩画面,虽说有些紧张,但却仍然坚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
面带微笑的他大大方方,讲述清楚。
上图为曾靖雯同学介绍三个成语时的画面,这些成语或许我们熟悉,或许我们陌生,但她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已在我们的心中书写了属于她的篇章。
chéng
成
yǔ
语
jīng
精
xuǎn
选
部分同学带来的成语分享:
揠苗助长、买椟还珠、狼狈为奸
老师点评:三个小故事生动有趣。
喝西北风、乘除加减、不求甚解
老师点评:几个特殊的成语吸引眼球。
风雨同舟、负荆请罪、安居乐业。
老师点评:历史故事真实仔细。
一叶障目、一衣带水、一鸣惊人。
老师点评:三个首字为“一”的成语得当。
贼眉鼠眼、喜上眉梢、一筹莫展。
老师点评:举了例句恰到好处。
五十步笑百步、世外桃源、十年寒窗。
老师点评:历史典故形象具体。
日久见人心、班门弄斧、士别三日。
老师点评:背景介绍到位。
踌躇满志、灼灼其华、罄竹难书。
老师点评:介绍全面具体。
莫须有、须髯若神、有口皆碑。
老师点评:选材新颖介绍好。
画荻教子、臣心如水、颜筋柳骨。
老师点评:方式新颖介绍好。
形影相吊、审己度人、名垂青史。
老师点评:多角度介绍好。
(成语三个一排表示每天一名同学讲的三个成语,先后顺序由介绍时间前后排序)
特别表扬两位同学——李永有和李天奕
他们准备齐全,介绍恰当,选材新颖,语言有序,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作品如下:
老师点评:李天奕同学的讲述借助PPT后让人更加清楚明了,同时也能将单一的汉字都讲活了,更通俗易懂,让同学们颇有兴趣成语的重要性。有人问,在这大千世界中,积累那么多成语,又有多大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却去琢磨一个字词用法,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想,运用成语,永远不会多此一举。
因为它,始终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不能被普通语句所替代的。
此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1.成语背后大多都有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
相信许多人都赞同这种说法,有别于外国的童话故事,成语的故事是基于一定现实基础的。
例如: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同学们都喜欢真实的东西,而像这样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真实性的成语故事,能在课堂上多次出现,实乃理所当然。
2.成语是古今联通的桥梁之一
除教育意义外,成语是了解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三顾茅庐能让我们了解当时刘备对诸葛亮的谦虚与尊敬,淝水之战让我们看出东晋军队的勇猛,能团结一致,战术得当,也能看出前秦的人心不统一。
焚书坑儒又让我们看出秦王的残暴。
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既能对人物有个了解,又可以在读完故事而富有兴趣的去了解历史,乐在其中。
3、成语能增添生活情趣
当你在春天旅游时,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当别人正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能感叹一句:“原来这便是春山如笑啊!”顿时,你会感到无比欣慰。
因为你正与几千年前的古人看到高山时有着同样的感受,登山时,你就进入另一番境界了。
作者:樊旭钊刘睿峰李永有
美工:曾靖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