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大家先来看一组句子,看看能不能从比较中有什么发现?
生1:A句单纯地说“可爱”,没有B句生动,B句运用了修辞,有比喻,还有引用。
师:对,运用了修辞,把“可爱”具体化了,写得生动有趣。
好,请坐。
通过这两句话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修辞能让你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来让你的文章变得“亮”起来?(板书:巧用修辞增文采)
下面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一下。
生2:齐读学习目标
师:俗话说的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文采装。那什么是文采呢?我们先来看看《考试说明》中怎么说?
《考试说明》中说:“文采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通俗的理解:文采指的是词句的优美,行文的华丽,但是更多的是你的文章要有一种内涵、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让人读后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阅卷老师对“文采”又是怎么说的呢?我想找学生来读一读。
生3:读阅卷老师的话:“一篇文章,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团。”
师:好,请坐。那大家想一想,这里的月亮、群星、数颗星星又是指什么呢?优美的语句,也可说是文章的亮点。而这个亮点就是有文采的句子。那如何让你的文章有文采呢?
修辞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你的文章妙笔生花,也可以使你的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常见的修辞方法又有哪些呢?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十种:比喻、排比、引用、拟人、反复等。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比喻、排比、引用三种修辞方法在你作文当中的运用,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修辞之美妙。
我们先来看一下比喻。对于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我们同样是以比较的形式来学习,大家先来看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朱自清中的《春》中的句子,A句是老师改的,B句是原文中的句子,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生4:我觉得B句好,因为B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天比作了刚落地的娃娃、姑娘、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特点。
师:突出了春天的特点,都是什么特点呢?
生:全新的、美丽的、有力的
师:B句运用了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春天的新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一尘不染,新的;把美丽比喻成小姑娘,就像在座的女同学一样,花枝招展;有力的,怎么有力呢?作者把春天的有力比喻成健壮的青年,就像在座的男同胞一样,健壮有力,英姿飒爽。
那大家通过这个比较,可以看出,运用比喻它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有人就这样说,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美。(板书:比喻——形象美)
学习了这种方法,我们就要学着用一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吗?下面我们就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来练习一下“愁”是什么?
有同学说:“哎呀,今天烦死我了,愁得我的头发都掉了好几根。”我说这句话怎么样?不形象吧,你如何把这个愁运用比喻句写得生动形象一点呢?可用古诗词来表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述。大家思考一下,时间为三分钟。
好,时间到,咱们听听同学们怎么说?
生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在这句中,把愁比喻成什么呢?
生:把“愁”比作了“一江春水”
师:你这是引用了古诗句,知道哪首诗里的吗?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不错,请坐。谁还有?
生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白发”来写愁。然后还运用了夸张,说明愁有很多。
师:其实这首诗的后面还有两句呢?“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比喻“白发”,而“三千丈”是夸张,而不是比喻。还有没有?
生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闷。
师:那这句话是怎样写“愁”的呢?把愁写的很有重量,一个“载不动”,让人具体可感,好,请坐。
生8:老师我自己写的。
师:好,非常好。
生:在我眼里,“愁”是妈妈额上的皱纹,“愁”是妈妈头上的根根白发。我用“皱纹”“白发”来比喻妈妈的“愁”。
师:在这里用“皱纹”“白发”来比喻妈妈的“愁”,形象生动,很好,大家给她掌声以鼓励。
还有没有自己写的?好了,通过我们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知道比喻可以让你的语言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师:下面我们来看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在文章中的运用,引用有两种,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间接引用我们可以叫它化用。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引用的段落,大家齐读下面这段话:
生9:春天是什么?经过我苦苦的追寻,我终于明白:春天是白居易笔下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朱熹笔下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韩愈笔下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好,那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引用?
生10:直接引用
师:引用这种修辞可以充实你文章的内容,可以让人觉得你的文章有一种厚重感,有一种意蕴美,更能让人感觉到你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说,在你的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上几句古诗词,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直接引用。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话:
太白忘却人生假丑恶,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东坡铭记人间真善美,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人之一生,当忘则忘,当记则记,只有这样,才能坦诚、执着。
要求:采用默读的方法,读完之后,思考这段话中化用了谁的哪首诗中的句子。
生11: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一句,从“直挂云帆”可以看出。
师:那第二句话呢?
生12:大家一齐说:化用了苏东坡《念好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句。这是间接引用,我觉得间接引用比直接引用更有一种厚重感,意蕴美,更能体现出你是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而运用的,所以说,运用引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意蕴美。(板书:引用——意蕴美)
师: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下面我们练习一下,这次的练习需要大家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看看你平时积累了多少古诗词,又记住了多少古诗词。注意答案不唯一,可以一个一个的填写。
进入初中后,我们在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可谓是,;但是不要着急,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要我有:,的学习态度,多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并坚持:,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定会达到(,)的境界,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生13:第一个: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师:我想再考你一下,这句话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生: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师:那你知道前两句吗?
生:师提示,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生14:最后一个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这是谁的哪首诗?
生:朱熹的《观书有感》
师:还有两个空,谁想到了?
生15:第三个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求教学习,还有吗?
生1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说乎?
师:是读“乐”还是“说(悦)”,不亦“说(悦)乎”。还有没有?有没有补充。你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吗?
生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错的哟。请坐。
生18:学习态度,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师:这种态度也是很不错的
生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这种态度也不错。
生2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你想表达什么?
生:困难越来越多。
师:好,真不错,你的这个引用也能表达所填写的意思。好了,这是关于直接引用在文中的运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个练习,采用改一改的方法进行,再次练习引用的修辞方法。
这是老师写的原文:
原文: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黄河九曲,长江三峡,以及那秀丽江南。
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改写上面的句子,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一定要做到意蕴丰厚。
师:请写完的同学先展示一下。
生21: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站在庐山之巅,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绵流千里;登上泰山之顶,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观;来到九曲黄河,欣赏万里沙千层浪的雄浑;驾舟驶入长江三峡,感受朝辞白帝,暮到江陵的快感;来到江南,感受多水的江南美景。
师:听完之后,大家觉得改后的句子怎么样呢?比原来的字数多了,句子中有没有引用呢?引用了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朝辞白帝,暮到江陵”等,那大家说说这是哪种引用呢?间接引用。好,请坐。
生22: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我爱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还有那……
师:你写了两个,下面的还没有写完,对吗?
生:下面我还没有想好。
师:还没有想好,对吧,没关系,你再慢慢想一想。
生23:我爱祖国“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大好河山,像那庐山落九天的银河瀑布,给人多少豪情;还有宛如天上来的黄河水,它九曲连环,奔向中原;或者你站在泰山绝顶,傲视群雄,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奇观;又可以走进三峡,让你感受朝辞白帝,暮到江陵的急流;拨着小舟,来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丽江南。
师:大家看看,晓璐同学的引用与前两个同学相比如何呢?它不单单引用了古诗句,还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使这个片段更给人以美感。那你给大家说说你运用了哪些动词呢?
生:站在、走进、拨着
师:在开头的第一句引用了一句什么?是谁的句子?
生:《沁园春雪》,毛泽东。看来你读的诗还是很多的。
师:那谁再来说一说。
生24: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还有那九曲黄河的万里奔沙,行一日便到江陵的险峻三峡,感受到小楼一夜听风雨的江南意韵。
师:好,请坐,给他掌声以鼓励。为什么给他鼓励?看最后一句话引用,“小楼一夜听风雨“的江南意韵,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师:大家回过头再来看看,通过我们刚才的这两次练习,你觉得引用有什么好处呢?不单单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还能增加你文章的意蕴美。以后在你的作文中巧妙地恰当地运用引用这种修辞方法吧。
师:老师也写了一写,大家看看,我的这个片段是什么引用?
生:直接引用。
师:老师的写作估计还没有大家写的好,因为你们将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下面大家把这节齐读一下。领读第一句。
生25:齐读改文: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还有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和“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师:这是我们通过引用修辞手法的学习感悟到的,引用在文章当中所呈现出的意蕴美。下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你的文章变得有气势,你会怎么做?
生26: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排比的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一咱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的一种修辞方法。无论是哪种文体,大量而恰当的运用排比,可以使文章语言气势增强,尤其是大家写演讲稿的时候,排比句更是必不可少,它能增强气势,这里还打了一个比方:如骏马奔腾,读来神韵气足。
那如何体现这种“骏马奔腾”之势呢?下面我们就用品一品的方法来学习。品一段我们学过的文章,看看这种气势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生27:自由读下面的文段: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刘成章《安塞腰鼓》
师:读完后,大家感受到这种气势了吗?有没有排比。
生:“有”。
师:首先看第一节:使……使……使……;再看下文中的: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再看看结尾:容不得……容不得……容不得……写出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气势?
生28:雄浑,火烈、壮观、震撼人心、
那谁能给大家读出这种气势呢?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来展示。
生29:读第三节
师:大家听出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了吗?谁来跟他比一比,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生30:读第三节。
师:与刚才相比,怎么样?好,给黄赛掌声以鼓励。大家齐读这一节。
经过大家的齐读,安塞腰鼓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出来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出来了,那种喷薄而出的生命力的神韵出来了。所以说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美。
师:大家想不想学一学呀?下面我们就以“爱心”为话题,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
有这样一首歌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人都有爱心,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地和谐,更加地美丽。”那么爱心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写一组排比句呢?时间为3分钟。
大家写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分享对方的美段。
生31:爱心是春日和风,温和无声;爱心是夏日绿荫,遮天蔽日;爱心是秋日硕果,累累压枝;爱心是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师:通过写四季来写爱心,构成了排比,也写出了爱心的内涵与意义。谁还想来展示一下。
生32:爱心是一轮太阳,温暖我冰冷的心房;爱心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紧闭的心结;爱心是一泓清泉,滋润了我干枯的心田。
师:这段话构成排比了吗?构成了,不但构成了排比,而且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爱心写成了太阳、钥匙、清泉,给人印象深刻。谁还想再来展示一下。
生33:爱心是一束柔和的阳光,照亮了大地,温暖了心灵;爱心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了万物,融进了人间;爱心是一道绚丽的彩虹,装点了世界,点亮了希望。
师:同样运用了排比,通过阳光、春雨、彩虹写出爱心的内涵,语言不但有气势,而且优美,也读出了韵味。谁还想再来展示一下。
生34:爱心如漆黑夜晚的点点星光,温馨而又明亮;爱心是茫茫大漠中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爱心是老人跌倒后一次主动的搀扶,并送回家中。
师:这个排比句很有生活气息,是受了老师刚才的提示的影响,新颖引人。好,这是关于排比的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美。(板书:排比——气势美)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种让语言靓丽起来的修辞方法,分别是比喻、引用和排比,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创造中能将这三种修辞灵活运用,在作文中:巧用比喻会形象;巧妙引用显底蕴;巧用排比添气势;妙用修辞增文采。
生35:齐读小结语言。
师:有同学这样问我:“老师,是不是在文章中用的修辞越多越好啊?”不是的,大家都听说过“过犹不及”这个词吧,什么事情都有个限度。在此我要提醒大家,我们不能为了修辞而修辞,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不要为了文采而文采,我们今天所做的修辞训练只是使文章富有文采的众多途径中的一个,绝不是唯一的,希望每位同学在运用修辞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而定,要用得恰倒好处,自然而然。
师:教师寄语——
如果说文章是一棵绿树,修辞就是树上的朵朵红花;
如果说文章是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天空中的缕缕白云;
如果说文章是一条小河,修辞就是河上的点点白帆。
妙用修辞,会使你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魅力无穷。
亲爱的同学们,让你那饱含感情的笔,流淌出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亮丽语言来吧!
齐读:梅花香自苦寒来,文章“亮”从修辞出!
愿每位同学都能在习作园地中收获芬芳!
我们今天的作业为:
以“亲情”为话题,综合运用修辞如比喻、排比、引用古诗词、拟人等方法写一段话。(至少两种)
下课。
新概念快速作文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教师生命的幸福成长,满足于家长未来的美好愿望,服务于学校的根本需求,让学生爱上作文,让老师会教作文,让家长重视作文,让学校得益作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