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
《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
小编看到后连连叹息
因为咱大苏州这次居然垫底了!
苏州话熟练使用比例全国最低
我们发现中原官话等北方官话区域、西南官话区域、粤语区域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6-20岁的青少年比例都相当高。
但是我们吴语区域,青少年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就远远不如其他地方了,从比例上看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而苏州更是垫底中的垫底,仅有2.2%的青少年能够熟练使用家乡方言。
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人心凉了大半截,未来苏州人都不会说苏州话了,吴侬软语是不是要就此消亡了?
为什么苏州的这么多小朋友
都不会说苏州话?
小编问了一圈,和统计图上的结果一样,苏州很多小朋友真的都不会讲苏州话了,这太可怕啦!
别说是小孩子,就连很多在苏州土生土长的成年人,都已经不会讲苏州话了,这可如何是好?
幼儿园里都说普通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州小朋友们连苏州话都讲不好了呢?朋友圈的爸爸妈妈们都说家里孩子大多是上了幼儿园以后就连原本学会的一点苏州话也忘掉了。
苏州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目前,苏州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常住人口的一半,小朋友们在学校、幼儿园使用的都是普通话,久而久之就把苏州话给淡忘了。
甚至有小伙伴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说惯了苏州话,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用普通话交流反而有语言障碍了,听不懂。
家长宁愿让孩子学英语
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会说苏州话的,但是没有刻意去教孩子说,于是小朋友们自然就不会苏州话了。
相对于苏州话,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掌握一门实用的外语对孩子更有帮助。总之,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使用方言也是导致现状的原因之一。
家长教苏州话不够坚持
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就不会说苏州话,甚至连听都听不懂了,也挺担忧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孩子不会讲苏州话,很多家长也不愿去勉强孩子,毕竟语言学习也是要顺其自然的,孩子高兴就好!
也有家长就明确指出,孩子苏州话说不好,不是因为孩子或者幼儿园环境的问题,而是家长不够坚持。
苏州话正在消亡,我们该如何挽救
小朋友们不会说苏州话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早在年,就有调查显示,有七成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苏州话。
70%的年轻人只是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主动学习苏州话的愿望,对苏州话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好听的程度上,有的甚至认为说苏州话是文化素养低的一种表现。
从5年前的“七成苏州年轻人不愿学苏州话”到现在的“只有2.2%的青少年能熟练使用苏州方言”,足以说明苏州方言的普及一直在走下坡路。面对现状,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校开设方言课程
为了推进苏州方言保护,苏州的一些中小学,已经试点开设“学说苏州话”、“讲好苏州话”、“苏州话欣赏”等课程,先培养专职的苏州话老师,再让老师教孩子学说苏州话。
家长多用苏州话与孩子交流
为了让孩子还有学习苏州话的语言环境,家长们一定要坚持多用苏州话与孩子交流,不要放任孩子只讲普通话,少儿时期语言学习能力强,时间久了,就能自然切换了。
日常交流是一种方法,另外也可以利用给孩子读绘本故事、读报的时候,用苏州话来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对苏州话的接受也会更多。
这些苏州话儿歌,你还念得出来吗?
除了读绘本故事、读报,苏州人小时候爱念的儿歌也是很好的苏州话教材。这些苏州话儿歌,你还念得出来吗?
一根葱,两头通;通来通去都是侬;坶妈来,街浪去;买只小马桶;开开来;十七八只小老虫。
苏州玄妙观,东西两判官,东判官姓潘,西判官姓管;东判官手里拿块豆腐干,西判官手里拿块老卜干;东判官要吃西判官手里的老卜干,西判官要吃东判官手里的豆腐干;东判官勿肯拨西判官吃豆腐干,西判官勿肯拨东判官吃老卜干。
鸡鸡斗,公公飞,飞到天浪去吃老白米。鸡鸡斗,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菜地里,菜地里厢吃虫蛆。鸡鸡头,蓬蓬飞,吃得饱,长得好,鸡鸡长大请宝宝。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7仔内个肉,还仔内个壳。张家老伯伯,明朝再来哦。
苏州好,苏州妙,苏州各园林佼佼归。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西园虎丘山,这达地的风景真个灵,真个灵!
补下来,立起来,淘淘米,烧烧饭。你吃几碗饭?我吃两碗饭;你吃几棵菜?我吃两棵菜。电灯挂起来,票子挖出来,清零框浪算算看:冬菜冬菜大头菜,香萝卜干咸橄榄。
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丢掉三角三,转去做瘪三,打杂电话三零三,寻个医生猪头三,吓的我逃到天平山,前山不翻翻后山,跌得屁股粉粉碎。今早礼拜三,上海下来个小瘪三身穿白缎衫,手拿黑阳伞,走到半路途上肚皮痛的不来山,请个医生猪头三,配个药嘛陆陆三,铜钿用掉三分三厘三。
最后,小编还是希望苏州话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成为苏州人世世代代宝贵的文化遗产。
部分资料来源于深度苏州、社会传真、苏州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