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生命产生的形态有几类三界六道众生的产生形态,佛教将其大致分为四类形态,即胎、卵、湿、化四生。据《俱舍论》卷八载,四种生命产生形态为:(一)卵生,即由母体产生的卵子,结合父精而成的生命。譬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类,即是纯粹的卵生类。(二)胎生,即从母胎以成熟的个体而出生的生命形态,又称作腹生。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类。(三)湿生,又称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必需假借温暖湿润之气所产生的生命形态,称为湿生。如飞蛾、蚊蚰、蠓蚋等即属此类。(四)化生,不需经过父精母血的和合,也勿需母胎的养育而生成的生命形态,即所谓“无所托而忽有”。如诸天、地狱、中有等有情,因过去的业力而化生此界他方。宇宙间生命的产生形态,总括为胎、卵、湿、化四生,然以化生类的众生为最多。以六道众生来观察生命诸类形态,天道与地狱道的众生属化生类,鬼道的众生兼具胎生和化生二类,人道、畜生道及阿修罗道具足胎、卵、湿、化四生。 为什么人道的产生形态为四生具足呢?我们根据《阿难问入胎经》等经文来分析胎儿的形成到出生的过程,就可以知道其具四生的原故。佛陀说女性生来即具四百零四个卵因子(卵原细胞),到青春期性成熟后,一般每月排一个成熟的卵子(卵母细胞),当它与获能的父精结合后一周时间内,佛陀称之为羯逻蓝(意为和合),现代胚胎学称为受精卵。这个时期的卵子已具有了生命的特性,即一个新的生命由此为起点,这也是许多宗教都反对堕胎的原因。这个阶段是人道的卵生形态。七天的羯逻蓝阶段经过頞部昙(第二周,意为泡)、闭尸(第三周,意为血肉)、键南(第四周,意为坚固)、钵罗奢佉(第五周到第三十八周胎儿出生之间,意为支节)五个阶段,前二月为胚,自第三个月始直至分娩为胎。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经过约天的生长发育,最终以成熟的人道形态出生,这个阶段即是胎生。胚胎于子宫内,受羊水的保护,在羊水中发育,这个过程正所谓“假湿而生”,为人道的湿生。唯独化生不是人道所共有的形态,据佛经上记载,此一期世界成立之初(劫初)时,人人皆是化生;尚有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而化生人间等,这倒算是特殊的案例。因此,人道虽然有四类的产生形态,然人人共有的却仅有三类,即卵、胎、湿生。佛经也有把三界众生产生的形态细分为九种的。即:(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以上四生,为三界六道众生所共通),(五)有色(色界),(六)无色(无色界),(七)有想(无色界中除无想天以外其他诸天),(八)无想(无色界中之无想天),(九)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此外,楞严经卷七说众生有十二种类生。但这些不是普遍的规律,因而我们常以四生来阐释生命诸形态,并以四生总括生命界。
宣化上人讲述:《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经文:胎卵湿化、随其所应;
卵唯想生、胎因情有,
湿以合感、化以离应。释:这胎卵湿化四生,是各随他们所应感的业因,而应以业果。胎生的乃因欲爱迷恋之情,所以成胎。卵生是因乱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如母鸡孵蛋,终日坐在卵上,一刻不离。湿生则系湿气和暖气而生。化生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自有变无,自无化有而生。四生因缘,亦各有多少不同。如胎生有三缘:父、母和己业。卵生四缘:父、母、己业,再加暖缘。湿生只业、暖两缘,即己业和日光温暖之缘。化生只有自己业缘而己。
备注:出处转自百度佛学网如有疏漏敬请给予指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