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掌握小柴胡汤的组方规律及主治病机,就能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虽只有七味药,但是思路清晰,分工明确,紧扣病机。其中柴胡解少阳之表寒,黄芩降少阳之郁火,半夏、生姜泄少阳焦膜之水饮,参枣草健脾益气,以绝湿饮之源,提供中焦动力之泉。故小柴胡汤正治于少阳表里相兼,外中少阳表寒,里有水饮郁火之证。因其作用病所特殊,畅通上中下三焦,沟通表里,调和虚实,益气建中,透邪达外。
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外感伤寒三阳合病,均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出入,临床来看太阳少阳合病居多,可拟小柴胡汤加防风、葛根之类。
1.柴胡桂枝各半汤
该方既可调和表里、营卫,又能达邪外出,尤其适用于虚人感冒。若表虚不固,可再合玉屏风散,即王老名方“三和汤”,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在南方梅雨当季,体虚而又兼有风湿痹痛者,可用本方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和营。
2.柴胡二陈汤(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调和寒热,加用二陈汤(葶苈子、苏子、五味子)理气化痰,合用则发中有散,攻中有补,各建其功,尤其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患者,关键在于守护中土,培土生金。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
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原方,无桂枝、茯苓、铅丹、大黄,小柴胡汤去生姜,加浮小麦、龙骨、牡蛎、麦冬组成,主治阴血不足,肝郁化火之证,适用女性更年期患者或精神抑郁症。
4.柴胡酸枣仁汤
主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的失眠、心悸、懊恼等疾病。
5.柴胡温胆汤
为原方去生姜、大枣,合温胆汤,适用于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痰热扰心的烦躁失眠、耳鸣心悸等症。
(郁金、石菖蒲、远志、胆南星、虎杖)
6.柴胡小陷胸汤
合小陷胸汤,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中上二焦,症见胸胁痞满、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郁金、桑白皮、百部)
7.柴胡泻心汤
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症见烦躁不寐、胃脘痞痛、大便溏泻。
(木香、神曲、枳壳)
8.柴胡四逆散
肝胆疾病应用广泛,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振奋中焦。
A急慢性肝炎
去姜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子、茵陈、虎杖等,待转氨酶下降后,再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之品,注意滋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
B治疗乙肝三阳
加白花蛇舌草、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山药、白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子、郁金等疏肝,加丹参、二至丸滋阴活血。
其中清热解毒选1-2味,滋养肝阴药不能过早。1-3个月可转阴
C治疗肝硬化
加郁金、鸡内金、大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子、香附、三楼、莪术、炒谷麦芽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得以柔克刚,可合姚老柔肝煎(柴胡、丹参、鸡血藤、忍冬藤、青皮、赤芍)
对于腹水者,可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
活血化瘀: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不能用桃仁、红花、土鳖虫等破血药
软坚药:三棱、莪术宜小量
注意疏肝不能伤肝阴,及时调整用药
9.柴胡平胃散
小柴胡外达表邪,平胃散温化里湿,暑湿明显,可加藿香滑石。
10.柴胡白虎汤
少阳往来寒热,阳明热盛,可与之媲美的柴葛解肌汤。
11.柴胡五苓散
小柴胡汤透达少阳于外,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
(郁金、川楝子;茵陈、厚朴)
12.柴胡四物汤
经期热入血分,可改四物养血补血为凉血(生地、赤芍、丹参),或改用柴胡清肝饮出入化裁;未入血分,或初入血分,经期感冒往来寒热,则用小柴胡汤透热转气。
-----------------------------------------------------------------------------------------------------------------------------------------------------------------
中医黄利兵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