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徽县永宁镇高山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按照县委、县政府“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精细管理”的好路子,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了集体积累与农民收入长足发展,特色产业与党建水平齐头并进。
县委副书记马学文、张朋定检查指导高山村产业发展工作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永成检查指导高山村产业发展和合作社运营情况
召开专题会议
党建引领,开启专业合作社的全新模式
过去的高山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生产观念落后,集体经济几乎成为“空壳”。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山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村级主导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引领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全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年8月,高山村在全镇率先召开合作社入股大会,以“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普通户参股、贫困户配股”的带贫模式,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葵、油菜种植等特色种植业。
在入股大会的现场,10名村干部的带头入股,让不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以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将群众拧成一股绳,为高山村的产业赢得了一个“开门红”。
从合作社的成立至今,高山村党支部和党员们始终站在了发展的最前列,充当着“吃螃蟹”的排头兵,为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召开入股大会
产业富民,走出统筹资源的特色道路
高山村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的产粮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山村大力种植油葵、油菜等经济价值高、观赏性强、市场利润大的经济作物,瞄准“打造高山品牌,发展有机产业”的思路,倾心做强“高山牌”老油坊食用油。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规范,统一籽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种植到销售严格把控每道流程,确保提炼出的有机食用油能够让购买者信任、满意。
同样,高山村的美丽梯田也造就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每逢春秋两季,许多游客都纷纷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层层梯田上的美丽风光。
今年以来,高山村按照镇党委、政府规划安排,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带动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打造一个集观光体验、农家采摘、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的特色美丽乡村,使旅游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淘金聚银”的又一增长点。
油葵花盛开
美丽梯田
农耕文化游园
休闲垂钓
“三分三合”,激活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
合作社虽然成立了,但是如何让合作社更加长远的运营下去,如何破解合作社自身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合作社发展方向和运行机制、如何解决分红不均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高山村包片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合作社成员尤为关心的焦点。
为此,高山村经过多番开会研究讨论,决定按照“三分三合”运行机制,通过选举出监事会和理事会,使党支部的领导权与理事会的管理权分离、监事会的监督权与理事会的经营权分离、资金管理权与理事会的资金使用权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一步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按照三分三合制度,合作社运营越来越规范、思路越来越清晰,大家对于未来的发展都信心十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合作社理事会负责运营,监事会负责监督,每笔账目资金都公开透明,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在这样的互相制约监督的机制下,成员们能放心大胆的干,合作社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高山村支部书记王卫平说到。
为破解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的难题,高山村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安排,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整合产业扶贫资金、人力和资源资产,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按照“劣势变优势、优势变产业、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经济效益”产业发展思路,不仅把闲置的土地、劳力等聚集起来,更把人心聚拢,一起抱团发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聚沙成塔”的良好效应。
选举监事会、理事会
外出学习
新修建的文化广场
如今的高山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遍享农村“三变”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产业兴、收入增、活力显、民风正,家家户户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供稿:毛旭
编辑:毛旭
审核:李旭东
永宁镇外宣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