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地理世界气候分布大剖析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写在前面的话

世界气候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几乎在每套卷子中都有涉及,也是出题老师们默认的“内功”,虽然没有题目会直接给你一张黑白地图,让你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但往往会作为基本知识与河流、农业等知识点相结合,因此需要每位同学熟练、扎实地掌握。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上你还有所困惑,请结合下面的内容好好梳理吧。

01

影响气候的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确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影响气温;②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影响降水;③下垫面(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其中,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为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了一个地方气候形成的基础。

有些题目里,会更详细地问气温、降水的特点,因此,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冬暖夏凉、内陆地区冬冷夏热(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③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一高度,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焚风效应);山脉阻挡冷空气;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下垫面:植被覆盖率、湖泊水体等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冰雪反射率高,气温低;

⑥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

⑦天气系统:影响短时间的气温变化

⑧人为因素:改变下垫面状况(植树造林、修水库、排放温室气体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

气压带(高压少雨,低压多雨)

风带(低纬吹向高纬,多雨;反之少雨)

风向(海洋吹向陆地,多雨;反之少雨)

天气系统(低压、锋面多雨)

②地形:

地形雨(迎风坡/背风坡)

地形类型(平原有利于水汽深入;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山脉走向(与气流平行则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平行,则阻挡水汽)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④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

⑤下垫面:植被覆盖率、水域面积大,则水汽充足;沙漠、裸地、荒地水汽含量少

⑥人类活动:提供凝结核

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

在不考虑下垫面性质时,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如下:

即大陆西侧主要考虑三圈环流,大陆东侧主要考虑季风环流。

0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有了以上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攻克下面这幅“花花绿绿”的大骨头啦,别担心,只要四步就可以啦:

第一站:非洲

特征:对称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地带性:刚果盆地

非地带性:

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成因:地处低纬,全年高温;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踩分点: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②几内亚湾北侧

成因:地处低纬,全年高温;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该地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对流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TIPS:由于冬季该地受到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与刚果盆地相比,几内亚湾北侧的降水季节分配更不均匀,存在一定的“季风现象”。)

(2)热带草原气候

地带性:热带雨林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干湿两季。)

非地带性:

①东非高原(垂直地带型)

成因: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②马达加斯加岛西侧(背风坡型)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干湿两季。

③南非高原(季风型)

成因:1月为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受到略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季风影响,形成湿季;7月受副高影响,且陆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干季。

(TIPS:因为非洲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亚欧大陆大,加之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故为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地带性:撒哈拉沙漠、南非西侧(纳米比亚)

成因:常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降水少;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副高+寒流)

非地带性:索马里半岛

成因: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冬季的东北风和夏季的西南风均与海岸线平行,不易受半岛抬升致雨;夏季,常吹离岸风,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降温减湿。

(离岸风+地形+寒流)

(4)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部地中海沿岸和南非,均为地带性成因,即受到副高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

典型城市:开普敦

第二站:亚欧大陆

特征:西海、冬季、中大陆

(1)地中海气候

分布:地中海沿岸(注意:黑海西侧和南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也为地中海气候)

典型城市:罗马(意大利)、雅典(希腊)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①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地区,深受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

②中部为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③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

④西临大西洋,海岸线蜿蜒曲折,大陆轮廓破碎,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面积大。

(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

(3)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马来半岛北部、菲律宾群岛北部(大致以10°N为界)、中国台湾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风向:东北季风(1月)、西南季风(7月)

(4)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

典型城市:成都、上海、杭州、东京

(5)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国东北和华北、朝鲜半岛、日本本州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尤其注意勘察加半岛、库页岛、鄂霍茨克海峡)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

典型城市:北京、首尔

TIPS:

受海陆位置影响,从中国大陆到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去的分界线逐渐北移,界限大约依次是:中国大陆(34°N)、朝鲜半岛(36°N)、日本群岛(38°N)

(6)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亚欧大陆内陆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降水少、夏热冬冷的大陆性气候。

非地带性: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半岛中部、伊比利亚半岛中部(海拔较高,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7)热带沙漠气候

地带性:阿拉伯半岛

非地带性:塔尔沙漠

成因:

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8)寒带气候

第三站:澳洲

特征:半环状

外环:森林带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澳大利亚东北角

成因: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相同(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大分水岭东侧迎风坡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暖流

典型城市:悉尼

(3)地中海气候

分布: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

典型城市:珀斯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

典型城市:墨尔本、惠灵顿

中环:草原带

(5)热带草原气候

①北部(季风型)

成因:1月(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形成湿季;7月(冬季),该地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干季。

②南部(副高型)

成因:1月(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7月(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③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型)

成因: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相同

内环:荒漠带

(6)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面积广,而且直达西海岸。

成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大陆轮廓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扩大了副高控制的面积;大分水岭阻挡东部水汽和暖流的影响;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第四站:美洲

特点:以山脉为界

北美: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山脉以西: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东侧

成因: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相似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北美西侧10°N-20°N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北美西侧20°N-30°N

(4)地中海气候

分布:北美西侧30°N-40°N

典型城市:旧金山、洛杉矶

(5)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北美西侧40°N-60°N

山脉以东:

(6)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美国东南部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分布范围广

成因:西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受地形的影响,南北方向来的气流畅通无阻的深入大陆内部,使大陆性气候显著,且冬季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北美大陆面积和大西洋的面积比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小,夏季风的势力也较亚洲的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纬度位置+地形)

(8)寒带气候

南美:安第斯山脉

山脉以西:受三圈环流影响,依次分布以下气候,受东部安第斯山脉影响,分布在狭窄的沿岸平原处。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呈狭长的条带状、多海雾

成因:大气环流(副高、离岸风)+洋流(寒流降温减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地形(山地限制→狭窄)

典型城市:利马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山脉以东:

(1)热带雨林气候

地带性:亚马孙雨林

特点:分布广

成因: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偏东风影响,降水多;三面环山,向东敞口的地形有利于水汽的深入;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非地带性:巴西东南部

成因: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相同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亚马孙雨林南北两侧

(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南美洲东南部

典型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安第斯山脉南段,巴塔哥尼亚高原

成因:地处安第斯山脉东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太平洋水汽受阻,降水少;此地西风为离岸风,阻止了大西洋水汽的进入,水汽少;东部沿岸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03

气候带与自然带

经过以上的梳理,相信大家对气候带都有一定的了解啦,掌握了气候带,自然带就要简单许多,因为…这俩玩意儿长得太像啦,只需要把后缀的“气候”改成“带”,就已经掌握了一大半了:

有几处有细微变化的也很好记,因为这些都是植被适应气候的表现: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热带荒漠带,体现的是全年高温少雨的恶劣气候下,寸草不生,一片荒芜的景观;

亚热带的两种气候里,地中海气候区因为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植被为了减少水分丧失,因此进化成蜡质,故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地区因为冬季气温较低,因此森林带在冬季会落叶来过冬,故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有了以上知识,你已经掌握了以上两幅图的90%啦,还剩下最后几处小细节:

①南亚中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出现了热带草原带,是因为受到地形阻挡,水汽较少,植被有森林退化成草原;

②五大湖周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出现了阔叶林带或者针阔混交林,是因为美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形成森林带。

高能预警:

视频解说版本已上传B站,请戳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

写在最后

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完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对全球气候分布有了系统的了解,但地理知识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记忆,而重在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推导,建议大家对着空白的世界海陆分布图梳理后,结合此文修整,反复琢磨,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祝大家在学习地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比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5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