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事物的分布与运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单元,并且由此分化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它是人类栖息的场所,也是人类现阶段获取资源的主要场所;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是21世纪人类资源的补给库,也是世界各国未来争夺的焦点。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陆地与海洋的相互关系

这部分教材的内在关系可以整合为如下图示:

上述图示包括海洋与陆地水循环、海洋与陆地热量的调节关系、海洋与陆地物质的补偿关系等。

二、宏观上把握自然环境中的几种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这部分教材内容包含三种大的物质循环与运动,即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循环,这三种循环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营力。上述循环可以概括为一种运动模式(如下图):

若表示地壳物质循环,A为岩浆(表示上升),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A为海洋,B为海洋上空,C为陆地上空,D为陆地。BC间表示水汽输送,DA间表示径流输送,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若表示生物循环,则上述的四个字母依次代表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若上述环节中多加一个箭头,一般来说,两个箭头共同指向者分别为变质岩、海洋和分解者。物质循环是陆地与海洋的核心主干知识,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其内在联系。

三、探究物质运动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1.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类型

对岩层的影响

对地貌的影响

两者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弯曲、隆起、水平位移

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相伴发生,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主次之分,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抬升或下降

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

消亡边界

3.气压带、风带与洋流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北顺南逆,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③南纬40°~60°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西,夏顺东。

4.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主导因素

分布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热量

低、高纬度明显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海陆分布

水分

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低

水热组合不同

山地

爱天涯学地理

ID:txgzsd

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

每天一套高考地理试题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sz/3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