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312rdquo新

年,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迎来“3+1+2”新高考模式。“3+1+2”“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分,总分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也就是说,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等级赋分的规则是什么?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表1),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表1: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具体是如何进行成绩转换的?

可以举例说明,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么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解得,T≈80.33;

四舍五入后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赋分成绩为80(图2)。

图2:转换示意图

等级赋分的优点是什么?

一是能够较好解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

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我省往届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符合实际情况;

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

赋分会怎么影响孩子成绩?

如何有已经用赋分考试过的家长,直观感觉就是孩子的成绩有所降低,但是这在以前没有实行赋分制度的时候,比较原始成绩孩子还是不错的,为什么赋分之后差距拉大了呢?

学霸越集中,成炮灰概率越大

如果本校学生选择物理学科的是最多的,选择理化生组合也是最多的,那么这里面将会集中本校大部分学霸级人物,扎堆学物理,学理化生,这往往就会带来很大问题。

理化生是传统理综组合,高智商的都在里面,大家差距其实都不大,你考分,我也能考99分,这是就原始分来说的。但是正是由于大家分差太小,一旦实行赋分,分出个三六九等,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再看看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规则图:

如图所示,假设考生一共人选择化学,只有1个人考了分,那么这个学生很幸运赋分也是满分分,不吃亏。再假设第二名原始分考了99分,第三名考了98分,那么如果按照等级赋分对应上表的第二档即2%-3%阵营,很遗憾最后赋成了97分。也就是说,原始分第二名和第一名同学相差1分,赋分后相差3分了,吃亏了。

大家都是学霸,赋分后有的同学差距就拉大了,更有甚者如果原始成绩考了95分的同学,赋分后可能成为85分,差距更大,由此可见,同样是学霸,只有顶级学霸才不吃亏,但是后面的学霸就成了炮灰,学霸扎堆坏处就在这里。

试题越简单,学霸区里炮灰越多

学霸都以攻坚克难著称,但是一旦考试命题,包括高考命题偏于简单,那么大家差距就会更小,甚至出现在某个分数段集中很多人现象。

如果按照上面规则赋分,还是要排出顺序的,比如考分的还是1人,考99分的有很多人,这样就会造成考98分的同学进入第四档或者更低档,赋分会更低甚至到了80几分,原始分和满分相差2分,赋分后相差20分,这个坑大不大?

试题难度越大,差距越大,名校越占优

如果这次化学学科试题难度很大,那么对于那些整体优势很大的名校来说,试题难度越大对他们越有利,而对于一般偏中下的学校来说就惨了。

我们学校如果自己和自己比较,理化生的学生是比其它同学厉害的,但是拉出去和人家高水平学霸比较优势就小了,尤其是遇到难题,咱这些学霸有的就不是学霸了,沦为学霸中的末端。

所以,这次化学很大几率将会全军覆没,结果是很少考A的,连B都不多,说明了平台很大的情况下,中下游的学校肯定要吃大亏。

上面这些其实充分暴露了学生在选科上的盲目性,扎堆选理化生,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就如一场战争,田忌赛马,要想取胜必须拿出自己最好的策略,这个策略不能只考虑你自己,还对考虑对方实力。

在整体学生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优化学生的选课组合,给每个学生真正定好位置,找到最优组合点,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是很重要的。

赋分受客观因素影响

在赋分模式下,选择的人数越多,赋分的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越大,赋分的差距就会很大,选择某一科的人数少,所有赋分就显得不是很合理了,在一个学校,人数太少,这种影响会被扩大,放在全省范围内,影响会减少。

假设这次考试化学很简单:

赋分是按照单科排名进行的,如果99分的学生被赋分成90分,那么说明考分的同学过多了,所以,等级赋分对出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目过难,赋分偏高,对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不公平,题目简单,赋分偏低,对选择化学的学生不公平。

关于新高考01哪种选科模式更合理?我更倾向于文理分科,每个孩子总会偏文或偏理的,而且更利于以后人才的选拔能各尽其用。用人用长,把每个人才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吧!这样看来还是3+1+2相对合理些,求按专业组报志愿的经验学习!个人认为,还是恢复九十年代的文理分科,所选的学生更全面,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可以约定某科成绩或学校自主另考。吃新高考选科的亏太多!最全选科建议来袭关于选科01新高二考生都做了哪些选择?选了理化地,重点高中年级总分第一,四单科第一,却一直被语文英语拖后腿拉低总分勉强第一。山东省准高二报道,未来就业方向与物理有关,可是物理是选的三科里最最拉分的,纠结死了!选化生地是赋分最高的,可是专业困难,目前是物化生,非常纠结!没选物理和化学的瑟瑟发抖,但确实想学的都跟物理化学没关系,而且对物理化学没半点兴趣,虽说没有确切的目标,但想学语言新闻传播或者学法律。我选的是物理化学历史。到高二之后,个人感觉虽然各科都变难了,这也是正常的,难度也能接受,物理化学同样考过95+的成绩,因为我们学校每次考试完了之后都会进行校内赋分,原始成绩很好的,也会因为赋分而往下降。我的历史很不稳,有时候考的很好有时候就很惨(个人建议对于历史中等生而言,多刷选择题很重要,得选择者得天下,大题拉不开太多分,可是注意一道选择就三分!!!)02有哪些科目选科非常后悔?让孩子选物化生后悔极了,赋分前后和选择物理加两科文的相比,原始分高一些,赋分后低不少,强强互掐啊。天津+,没选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填报志愿都困难。我选的是物理化学历史。到高二之后,个人感觉虽然各科都变难了,这也是正常的,难度也能接受,物理化学同样考过95+的成绩,因为我们学校每次考试完了之后都会进行校内赋分,原始成绩很好的,也会因为赋分而往下降。我的历史很不稳,有时候考的很好有时候就很惨(个人建议对于历史中等生而言,多刷选择题很重要,得选择者得天下,大题拉不开太多分,可是注意一道选择就三分!!!)新高考学哥学姐表现如何?本人这次地理,说实话地理个人感觉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地理和其他选科不一样的是他说是有答题模板的,只要你校老师够负责任有总结过这种东西的话,你把它背过了到考场上把涉及的点全都写上,再稍微结合一下题的背景(不像历史政治那样对结合材料要求那么严格),很容易得高分。因为地理是踩点得分的,能够最大化覆盖到得分点。。甚至我这次把题写串了答题区后来改的也得了满分。选的科一定一定要学好,不能瘸腿,我主科加起来分,结果物理78化学86生物91,硬生生的打烂了一手好牌。。。血泪的教训啊作为天津考生。。并且是选了物化生的考生表示。。语文太拉分了其他科基本无差,语文一下子就能比别人差了10分左右。所以好好学语文吧,现在数学也不会太难了。04该不该选物理?怎么说呢,选考物理会让你在大学选专业时获得绝对优势,但你如果有其他优势科目,那么物理并不是你的首选,还是因人而异罢了。(建议根据未来要选的专业报考,本人为届高考生,选考物理、生物和地理,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帮助。)1.首先肯定都是推荐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感兴趣的科目,学得好的科目!(毕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啦)不然学习起来会很痛苦,失去动力。如果自己没有意向,怎么推荐都没有用。2.物理这个学科呢,是非常好选专业的,但是你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学好。今年赋分的情况下,文科确实比理科的话要占俏,但是如果你理科学的非常好,推荐你选理科,这样不会吃亏。学的一般的同学,要慎重!(不过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不要轻易否定自己)选物理的确优势很大,但我觉得它并不是人人都能学的,像我这种脑子不好使还强行选了物理的人,最后真挺痛苦的,一个题真的不会,讲多少次也不会。。高考的时候急的要哭了,也是选科里最低的一个,要按照自己的能力选物理如果不是特别好(就那种压轴题都不慌的),真的不建议选考,在高分档的都是各区名校的大神(尤其是海淀……)赋分以后真的没有优势,就怕大家认为物理可报的专业多就冒然选考,还是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与兴趣,能把强项最大化就够了很同意一些人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如果能接受并且有意愿报工程类信息类专业选物理选择性更大;如果没有意愿的话还是得看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学科。辩证地看待物理这个学科吧。希望学弟学妹们加油!05选科要怎么选?有什么参考原则?这里届毕业生,物理历史地理选手,关于选科指标参考:1.兴趣2.学科难度(根据个人,可参考榜样学长学姐的意见,个人建议有能力就选物理,为了报志愿范围广)3.个人能力及目标。赋分制主要看排位,哪科难不难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排名是否优势,如果学习不是特别好的建议不要选2个以上的理科,因为理科学霸太多啦!物理再难都有人满分呀…除非你想学的专业必须选物理ps.学姐我选了2理1文,觉得文科真的容易,用心背就能得分,不过主要还是看自己擅长哪科,还有学校老师,老师也很重要!虽然有的老师严格,但真的会体现在分上。你的选科一定要根据你以后想学的专业来,这样对于你来说你选课的目的性就很强了,如果你是那种没有明确目标,建议根据你的兴趣和每科的综合水平来选择要选择排名较高的而不是分数较高的!!!如果明确大学专业不会走理工方向的建议选史地政。因为两文一理中理科会可能用不到,而且今年就生物来说题目简单赋分大概率没有考的实际分数高。不如选地理。如果喜欢理工的一定务必选物理!想学医的一定选化学!曾经有个老师告诉我们说,改革第一年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建议我们保守点,选择大文大理。不限选科的专业有很多,文科生不用慌,也不要盲目扎堆选物理!因为就算你选物理,自己却并不擅长,大学不打算继续学,选物理也没用。除非物理特别好,用来提分。你好的学科决定你的下限,差的学科决定你的上限。合理决定你的三门选课,不是根据所谓的“前人之鉴”,而是自己,每个人对各方面的把控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想法,很纠结,就选择个人兴趣较强的,不要相信你眼前的成绩,随着两年的学习,你会发现成绩并不重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的极其痛苦,并且同龄人很容易懂的东西,你会百思不得其解,根据成绩选科是下策,切记!七条小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1.尽量不要选全文和两文一理,很难报考2.选理首选物理,化学生物可舍去一个,大大增加报考率3.如果在上高一,一定要努力学习,尽量不要报课外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科目是哪些,不要一味追求分数。4.高一高二的同学不要追求解题技巧,高三通过大量练习会有自己的总结,老师也会传授一些5.高三前,所有学习都在打基础,锻炼能力,做题一定要“精”,不要“刷”,很浪费时间6.笔记不需要条理分明,也不需要“彩虹书”,黑蓝红绿就够了7.今年的考试个人而言,英语物理较难,历史数学只有个别题难,语文生物较简单,分配较均匀,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不要看别人说的选不选哪科,每个人不一样,自己喜欢学的会最重要,要选适合自己的,也不用因为考虑就业选不适合自己的。06主科和小三科的学习有什么要注意?学姐真诚建议好好学语数外,但小三科也不要落下。还有如果你确信自己是文科生,如果不是一定要学选物理的专业,千万不要选物理,竞争压力太大了。最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不要绝望,再挣扎挣扎或许就能多考几分呢?还有,所有校考,区考分数都只有参考作用,尤其是小三科,千万不要以为这时候考多少分高考就能考多少分。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大意。赋分政策出来之后,语数英真的要认认真真的学,尤其是语文!!!要求看的书一定一定要看,别以为高考没占多少分就不看了,最后语数英可是真实分,实打实的一分一操场啊我就深刻感受到了语文的重要,高考分都被语文拉下去了尽量去弄好自己的主科,这分是货真价实的,没人能改动的,你三个摆哪里,分还是很稳的,最好别有短板,从高一开始就认真对待,你可以懒散,但学会就行05如果语数英还可以的话一定要猛攻选科,因为语数英要难大家都难无所谓。小科才是王道关于特招01艺术生美术生一定要专业文化并重!好好画画!好好学习!联考前可以侧重专业!不校考就专心冲文化课!!!加油学美术的话如果不是特别特别想去某个校考学校,就建议好好学联考吧,因为校考的竞争压力太大了,浪费了三个月什么证也没有拿到的现象真的很多......02体育生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特长生进入大学专业受限,并且大学所给的专业是不挑选科的!因此不要选你感兴趣的而要选考得高的,高一高二时认真学习会让你的高三在训练和学习的压力中稍微轻松一些,选科千万要选自己考的分高的!分高的!要做好受苦的心理准备,因为高水平测试对你非常重要,在高三要记得在训练和学习中找平衡,每位运动员等于在高三要经历两次高考,一次专业一次文化课,你比普通生要累很多但是要相信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千万别偷懒!顶着压力往前走,多累多绝望都要往前走!对于单招:在高三要跟老师沟通!!因为只需要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因此如果你的高中师资力量不错并且在运动专业上排名很好时,千万要跟老师说你是考单招的学生(因为在我高三时我的政治老师就问过我是否走单招,单招有单独的学习方法),如果是正常在校上课并完成学校基本学习要求的学生你在单招考试时没问题的相信自己。03军校警校想考警校的小伙伴们选个政治吧想当兵或警察就选个政治想要报考军警类院校指挥专业的学弟学妹务必选考政治。

强基计划未来的三大变化

强基计划是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但也对考生的个人选择进行了严格限制。

被寄予厚望,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强基计划遇冷。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发布通知,在今年高考录取的级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至少其中两所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

按照补招通知,这些高校补招的名额数量较大。招生计划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9个专业46人、5个专业71人,招生计划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4个专业67人,招生计划人的兰州大学补招6个专业65人,招生计划人的南京大学有3个专业补招,未公布补招人数。

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等于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sz/5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