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题
1.《游春图》
为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春游的情景,阳光明媚、春色宜人,人们在堤岸策马、游船。这幅作品在空间透视的表现上,注意到了空间的深度,给人一种“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感受。开启了唐代青绿山水一派。
2.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属于明代文人画体系,因此派画家都为苏州人,而苏州又别名“吴门”,得名“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吴门画派的出现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他们完善了文人画。
3.洞窟壁画
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4.洛可可
原意是“贝壳装饰”、“岩状工艺”,它起初是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种装饰风格,后用以形容善用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艺术风格。主要的代表是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
5.《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文章《女史箴》而创作的长卷。旨在规劝教育宫廷中的妇女当遵循封建道德。原画本12段,现仅存9段。在整个人物构图上均以细线勾勒,线条“如春蚕吐丝”,不求晕饰;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
6.“南宋四家”
南宋画院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讲究意境的创造,侧重以抒情为主的“边角之景”。弃置了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变为简笔化、单纯化形式,画面重心偏离正中,以边角式代替全景式。
7.哥特式风格
美术史上,人们把流行于13世纪到14世纪,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顶峰,最早产生于法国。哥特式艺术代表了中世纪艺术的高峰。
8.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立体派艺术家毕加索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通过一具具撕裂的人体和噩梦般的景象控诉法西斯对集体人群的蔑视。画面情节从右下方踉跄状的女人展开,下面是背上插有刺刀的马在嘶叫,它是斗争悲剧的牺牲品。马的前方是一只手紧紧握着刺刀战士。战士左手上方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面嚎哭。所有这些形象,都是用变了形的重叠起来的“立体主义”的手法画成的。
二、填空题
1.汉代帛画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初唐画坛上有两大画风,以中原画风阎立本的和西域画风尉迟乙僧的为代表。
3.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4.明代初期的地域性画派“浙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
5.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6.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
7.罗德岛出土的雕塑作品《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代表作。
8.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现代绘画天才的奠基者。
9.吕德是19世纪浪漫主义雕塑方面的代表人物。
10.克里斯托·贾瓦切夫(-)夫妇是的大地艺术积极实践者。
11.青铜器最为典型的装饰纹样当属饕餮、夔龙、夔凤纹,而饕餮纹是其中最具特色的。
12.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
13.《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14.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15.清初成名取得统治地位的是“四王吴恽”,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
16.《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雕塑。
17.万神殿是古罗马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
18.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19.西班牙十七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委拉斯开兹。
20.十九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画派是巡回画派,其组织者和思想领袖是画家克姆斯柯依,而代表这一画派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的则是画家列宾。
三、单项选择
1.半坡类型的彩陶典型代表作品是(A)。
A《人面鱼纹盆》B《鹳鸟石斧缸》C《舞蹈纹彩陶盆》D《蛙形彩陶罐》
2.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代表性雕塑是(A)。
A《马踏匈奴》B《马踏飞燕》C《牵牛图》D《霍去病》
3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C)。
A王微B吴道子C李思训D顾恺之
4..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D)。
A黄应麟B张渥C苏汉臣D陈洪绶
5.埃及艺术也被称为(B)。
A永久的艺术B来世的艺术C永恒的艺术D永世的艺术
6.《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D)的代表作。
A拉斐尔B米开朗基罗C乔尔乔涅D波堤切利
7.夏尔丹是法国18世纪的(C)画家。
A罗可可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学院主义
8.德国表现主义“青骑士”社团的组织者是(B)。
A波菊尼B康定斯基C蒙德里安D罗伯特·史密森
9.被称为“佛画之祖”,并被记载为最早享有盛名的传奇画家的是(A)。A曹不兴B陆探微C顾恺之D卫协
10.唐朝时期被称为“画圣”的是(B)
A阎立本B吴道子C尉迟乙僧D张萱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B)的艺术思想。
A民间画家B文人画家C宫廷画家D院画家
12.“四大名僧”中被称为“新安画派”的领袖的是(B)。
A髡残B弘仁C八大山人D道济
13.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D)史前美术最典型的代表。A德国B法国C意大利D英国
14.下列作品属于希腊化时期的作品为(C)。
A《掷铁饼者》B《命运三女神》C《米洛斯的维纳斯》D《刮汗污者》
15.《发舟西苔岛》是18世纪洛可可艺术(D)的作品。
A.雷诺兹B弗拉戈纳尔C布歇D华托
16.达利是现代主义流派中(C)的代表。
A未来主义B现实主义C超现实主义D象征主义
四、简答题
1.简述花鸟画在唐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的原因。
1、花鸟形象的出现,一般来说要比山水形象早。到唐代花鸟画才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同“比德”说有关。“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中可以意会到人的某些品德美。后来的许多文人士大夫就以山水比德,山水很快成为画家们描绘表现的对象。
(2).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创作题材。魏晋时期崇尚老庄思想,玄学兴起,山水自然成为创作的主要题材,时代社会性造就了山水的独立地位。所以艺术家对花鸟的兴趣是远不如对山水的兴趣的。
(3).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的稳固,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更为广泛,这时,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渐渐脱颖而出。
(4).上层阶级的需要,当时的宫廷、陵墓、寺观等壁画装饰的需求,许多宫廷画家都以花鸟画见长。
1.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征。
2、吴昌硕用篆籀草隶的笔画来写花卉蔬果,笔墨造诣甚高。他的画风“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他所画的葡萄、藤萝、瓜瓢等藤本植物,如龙蛇飞舞,一气贯通;枇杷、天竹、红梅等瓜果杂卉,古朴生动,深沉雄厚;
吴昌硕的作品注重整体的构图,而且对气势韵律、笔墨设色、题款钤印等都极其讲究。藤蔓植物是吴昌硕最擅长的题材;
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等。
2.简述浪漫主义的艺术主张和代表画家。
3、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浪漫主义看重个人的情感抒发,重视色彩,在题材上喜欢描写生活上的悲剧、异常事件。不再仅仅拘泥于把自然作为原型的理性再现,而是探求触动人的内心世界的观感。浪漫主义在欧洲形成了一种时代之潮,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家,其中籍里柯、德拉克洛瓦无疑是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
3.简述罗丹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意义。
4、(1).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雕塑巨匠,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2).突破了传统的手法,作品贯穿着现实主义手法;(举例说明)
(3).罗丹的雕塑是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中无法逾越的边界,在对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以致巴罗克的雕塑深刻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向现代艺术思想观念探求,将一种内在深沉和悲剧意识注入的雕塑语言中。
4.简述霍去病墓的雕塑作品:《立马》(《马踏匈奴》)。
5.《立马》(《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群雕的中心作品,群雕中没有直接描写霍去病本人,而是以这座立马象征英雄人物的性格与赫赫战绩。战马将匈奴踏翻在地,匈奴在失败中仍在挣扎,手中武器并未放下。作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动一静,一立一倒,胜利与失败、善与恶,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踏匈奴》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西汉时期的纪念性雕刻更是我国古代大型石刻最杰出的代表。
5.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6.(1).形式上的“形似”和“格法”
出自画院画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形似”,即符合自然的法则;“格法”则是要求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法。”北宋末年,宋徽宗的艺术观更是导致了宫中自然写实主义趣味的盛行。
(2).立意上讲究含蓄,最求诗意
院画在构思上讲究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如前所述,画院选择人才的题目往往摘取古人的诗句;在笔墨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这些创作要求,反映了宋代院画注重观察生活,追求意境表现的取向和趣味。院画还拓展了绘画的意境,拉近了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6.简述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
7.17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的开拓者,描绘眼前所见的真实,对虚假的幻想深恶痛绝。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追求、希腊古典艺术理想美的规范,卡拉瓦乔始终无法仿效。卡拉瓦乔直接从生活中摄取画面的形象,采用被称为“黑暗法”的明暗反差极大的写实主义手法,完全按生活中的形象创造。代表作《召唤使徒马太》、《多疑的多马》等。卡拉瓦乔短暂的一生却创造了数目可观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描写下层社会劳苦大众生活和形象的肖像画、风俗画和以贫民为描绘对象的圣经和神话题材的作品。全面展现了17世纪意大利的生活现实。卡拉瓦乔影响了一大批人,形成了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对艺术的转向突出反映在其后的艺术家开始自觉的把目光放在现实中的平凡的大众身上,为艺术广阔地表现现实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8.简述印象主义。
8.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继现实主义之后出现的一项崭新的艺术运动。这种“新”是对色彩的重新理解。当时西方对光学和色彩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探索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为了实现光与色在画面上的真实表现,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放弃很多传统观念包括绘画的叙事性、现实性在内的根本性的因素,建立一套不同于过去观念的色彩观念和表现手段。印象主义这种对视觉的解放还直接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最终把艺术导向了现代主义。其中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和西斯莱是其中的代表。
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艺术运动,第一个背离形体写实主义走向光与色的写实实践的画派。
五、论述题
1.试述五代北宋初期山水画创作格局。
1.答案要点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秉承前代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使山水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后世山水画家努力学习的楷模,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为代表。
(1.)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荆浩长期生活在北方,擅画北方的崇山峻岭、层峦迭嶂,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末至宋初的山水画大师。他的画自成一体,人称“关家山水”,与荆浩并称“荆关”。《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传世名作。
(2).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
与北方画派相对应的是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
董源表现江南湿润的特点,笔墨中的水分含量较多。董源的代表作有《潇湘图》、《夏山图》等。董源所创造的南派山水画,得到巨然和尚追随,后世以“董巨”并称。巨然山水画师法董源,创造出一种融合南北的新画风。巨然的代表作品有《层峦丛树图》等。
北宋山水画派,在继承唐、五代山水画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以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北宋中原画派。
(1)李成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读碑窠石图》和《晴峦萧寺图》是李成的代表作。
(2)范宽的画构图严谨,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极具气势,对当时画坛产生了极大影响,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
2.塞尚的主要主张和艺术成就。
2.答案要点
(1).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2).认为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更为重要,不满足印象主义仅仅对光色的研究,认为艺术应表现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发挥主观的直觉和感知能力去创造客观物象;
(3).塞尚倾向于古典主义,对印象主义的仅仅停留在“闪烁的阳光和流动的大气”等转瞬即逝的东西而忽视结构和形的作法不满。他自己要探索一种新的途径,用稳定不变的绘画因素,表达他对世界的感知。
(4).他选择的手段是结构和色彩,通过圆球、立锥体、圆柱体,改造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单纯、坚实和引起重量感。塞尚运用一片片坚实的色块。他摆脱开固定光线的约束,回到色彩本身的冷暖、强弱、亮暗上,通过这种对比塑造形体。
3.试述唐代人物画的发展.
3.答案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求、爱好,唐代的人物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是人物画坛上的代表画家,他们的人物画艺术分别体现了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雄豪壮伟、雍容华贵,这是初唐、盛唐时期人物画的审美特点;沉郁、顿挫、委婉抒情则是中晚唐人物画给我们的感受
(1).初唐阎立本的绘画艺术
阎立本,绘画创作也多为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很多作品都是歌颂初唐的政治事业。主要代表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
其中《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步辇图》主要以描绘人物为主,背景略微处理。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当,设色浓重艳丽,具有肖像画的特征,且体现了初唐的风范。
(2).盛唐“画圣”吴道子
贞观以后,唐代社会经济一直稳步上升,进入盛唐时期,中国美术史也开始了新的篇章。吴道子是最为杰出的代表画家。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的代表作品有《鬼伯》、《搜山图》、《送子天王图》等。
《送子天王图》为纸本手卷,图分两段,前段描绘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开创兰叶描。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3).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
唐代的审美理想是丰腴华贵,此二人的绮罗人物画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反映。
张萱善于画仕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他笔下的妇女形象都丰颊肥体,服饰艳丽,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代表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奢华场面。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体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周昉擅画贵族肖像画以及宗教壁画,仕女画尤为突出,多描绘贵族妇女,容貌丰腴,衣着华丽,色彩柔艳。他笔下的妇女已不同于张萱作品中的欢愉活跃,而是呈现出茫然若失、心事重重、以及苦闷、空虚的精神状态。代表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
《簪花仕女图》取材于宫廷妇女的生活,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有的簪花、有的拍蝶、有的戏犬,表现了她们无所事事、生活乏味、精神空虚的生活状态。周昉笔下的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描绘细致入微,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
唐代“丰腴华贵”的审美理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却没有占据主导,随着时代的变迁,丰腴美人也慢慢沉寂下来。
4.试析伦勃朗绘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4.答案要点
(1)伦勃朗是荷兰乃至17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2)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在油画、铜版画都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举凡风俗、历史、肖像和风景画都有出色的表现。他对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荷兰的社会矛盾看得非常深刻,作品寄托了高度的民主精神和人道精神。
(3)伦勃朗在油画的上独特贡献在于用色和布光上,越到后期,他运用的色彩越加丰富而浑成。他善于运用红色,配以明亮的金黄和沉着的深褐,构成温暖而统一的调子。在这些暖色里,又夹以不同强度的青、蓝、绿,造成极其微妙而丰富的对比关系。他用的色彩,常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使粗陋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文艺复兴的画家们,用数学的精确性研究过光和投影的关系,以求得绘画的真实感。可是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却成为他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常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画面上的光线,是随着艺术表现的需要,由他任意驾驭的。代表油画作品有《杜尔普教授讲解剖课》、《夜巡》。
群体肖像画《杜尔普教授讲解剖课》中,群像通过杜尔普教授讲授解剖课这一契机而戏剧性地组构在同一时空中,造型坚实、色彩润美,最重要的是在这幅画中开始显露伦勃朗特有的明暗处理手法。肖像画在他的笔下开始脱离旧有的程式表现出了现实意义,这种人物的安排和光线的处理在当时颇有创意和匠心,为他迎来了普遍的赞誉。
《夜巡》一反常规对画面进行了处理,不像以前的作品——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伦勃朗有意加强了画面的明暗对比,有些人变得模糊,甚至被隐没在阴暗中。这样的处理显然增加了画面的力量和表现力,现实感更为触动人心。
(4)除了油画,伦勃朗在铜版画上也收获良多,《基督向穷人说教》是他铜版画中的名作之一。这幅构图严整的作品,特别以其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而耐人欣赏。
这位肖像艺术的巨匠生前为我们流下了大量的自画像,从二十岁时的自画像一直到风烛残年,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记忆,还有艺术家内心的精神世界。
(5)归纳伦勃朗的一生,他的创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主义主题的肖像画,以浓重的而深沉的色彩、丰富变化的布光、凝练的笔触表现着人物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以宗教、神话为主题的宗教绘画,其中贯穿着艺术家人道主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