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新旧高考地理考点分布与学习建

注:政史地学、选考资料订购请联系。

高校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高职提前招生政策咨询、报考指导、面试授课同时也可联系。

多年来,浙江省高考地理科目问答题考点分布

年份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择题

问答题

选择题

问答题

1.雪线

2.日食及时区?计算

1.中国西北沙尘暴

2.地形区识记

1.农作物区域分布

2.世界能源利用结构

1.城市与河流

2.城市区位因素

3.铁路名称

1.西北沙尘暴

2.地形区识记

3.中国东南部

1.洋流与气候

2.时间与纬度计算

3.自然条件改造与利用

4.水土流失

1.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

1.城市化

2.农业发展因素

1.产业区位的选择与分布

2.城市选址

1.澳大利亚

2.中国气候

3.北方地区

1.时间计算与经纬度判断

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2.三角洲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3.西北水资源丰富区的成因

4.自然灾害

1.农业区位分布

2.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城市

3.产业重心转移

1.游牧业发展

1.刚果盆地

2.中亚与西北地区

1.土壤肥力判断

2.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

3.气候特征及分布

4.荒漠化

5.太阳高度角

1.极昼与极夜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冰川作用

4.湿地的生态意义

1.产业布局

2.城市化

1.城市分布

2.产业集聚

3.产业转移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长株潭地区

1.气候判断与特点

2.岩石类型与分布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4.太阳高度角与纬度

1.湿地成因

2.城市分布的自然地理区位

1.农业地域类型

2.工厂的分布位置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航天发射场的区位分析

2.森林破坏的影响

3.产业与地区发展

1.南美洲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太阳高度角

3.墨累达令盆地的自然环境

1.水文特征比较及影响因素

2.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雪带)

3.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

1.城市化与人口

2.农业地域类型

3.地理信息系统

1.农业及港口运输

2.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地域类型

3.城市工业结构

1.澳大利亚

2.美国五大湖区

1.气候判读

2.古诗文理解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判读

3.自然带的分布

4.风能电站建设选址

5太阳直射点

1.气候降水的时空特点及成因

2.水资源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3.农业发展的自然影响因素及对比

1.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

2.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3.城市化

1.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

2.海油陆采

3.产业转移

1.澳大利亚

2.黄河三角洲与珠三角

1.逆温

2.钓鱼岛渔场

3.河道形态与外力作用

4.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5.河谷的小气候特征

6.太阳直射

1.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2.气温差异及原因

1.工业发展与用工荒

2.人口再生产类型

1.中美棉花带对比

2.旅游开发

3.港口

4.三大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

1.美国

2.舟山

1.自然地理环境的判读

2.河谷地质构造及外力作用的分析

3.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

4.太阳直射点移动

1.海上油田开采的条件2.洋流

3.围海造田条件

4.退耕还海的意义

5.昆明准静止锋

1.南水北调

2.运输形式及特点

3.城市化的特点分析

1.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

2.产业发展的条件对比

1.欧洲荷兰与北海

2.云贵高原

1.洋流及风向的判读

2.气候判读及影响因素

3.地质构造及岩石判断

4.逆温

5.太阳高度角

1.河流水文特征

2.农作物生产有利自然条件分析

3.造纸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三江平原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

1.城市排水工程

2.产业发展的条件

3.产业转移的分析

1.南美洲

2.长三角

1.自然带与全球变暖

2.地质构造与成矿

3.等压图判读

4.时间计算

1.粮食作物分布与生产条件

2.自然带的判读

3.河流泥沙来源

1.地理信息系统

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3.基本地理经济信息解读

1.水能开发条件

2.工业基地条件

3.产业分工与协作

1.南亚

2.云贵川西

选择题

问答题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年10月选考

1.水循环

2.霜冻成因

3.热岛效应

4.环境保护(2题)

5.地理信息系统(2题)

6.内陆湖泊变化

7.宇宙空间及太阳

8.土壤发育

9.地质构造

1.移民类型

2.人口迁移

3.城乡规划

4.现代农业

5.产业发展与转移

6.中国区域地理

1.北极航道

2.全球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海峡与运河)

3.自然带

4.花卉生产自然条件

5.等压线图判读

6.气候

1.产业结构变化与产业转移

2.城市化

年4月选考

1.新能源

2.地理信息系统(2题)

3.地带性分异规律

4.太阳活动的影响

5.全球变暖的影响

6.成土过程

7.卫星发射场

8.岩石与地质作用

9.凌日

10.天气变化分析

11.气候分布与成因

1.电商模式及影响

2.粮食生产与城市化

3.中美老龄化比较

4.产业转型

5.城市化与城市群

1.西欧地理概况

2.鲁尔区

3.农业地域类型与气候

4.气温差异原因分析

5.中南与西南地区

6.环境保护

7.河流流量变化

8.美国西部

9.太阳高度角计算

10.光化学烟雾

11.贵州

12.地貌与地址灾害

1.人口分界线

2.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3.西电东送

4.交通与产业

5.农业区位条件

6.人口迁移

7.产业发展

年10月选考

1.行星宜居条件

2.风频图

3.地理信息系统

4.洋流

5.自然带类型

6.全球变暖

7.地理信息系统

8.洋流

9.自然带

10.自然景观差异因素

11.全球变暖及影响

12.天气系统

1.产业布局区位

2.耕地保护

3.铁路选线

4.人口结构

5.城市化及影响因素

6.作物种植及区位

1.中亚地理状况

2.亚欧分界线

3.中亚棉花种植带

4.内陆咸水湖

5.华北地区

6.西欧德国

7.河流航运价值

8.青海湖及沙漠化

1、中哈石油管道及意义

2、鲁尔区治理

年4月选考

1、外力作用的表现

2、聚落

3、天体运动

4、地理信息系统

5、天气系统

6、等压线图

7、板块

8、土壤

9、田纳西河流域

10、岩石与外力作用

1、新能源

2、农业与老龄化

3、城市化及影响

4、二孩及人口变化

5、工业选址与地域联系

6、中国区域产业分析

1、气候特征与原因

2、地理界限

3、南水北调及相关

4、中国山脉位置

5、大气环流与风向

6、自然带成因

7、降水特征描述

8、环境问题的分析

1、欧洲农业地域类型

2、难民迁移原因

3、产业集聚原因

4、重庆城市布局特点

年10月选考

1、地理信息技术

2、水库与小气候

3、地质构造

4、铁路沿线自然带

5、生态保护的工程措施

6、气压带移动

7、气候与作物

8、锋面气旋与风向

9、水环境治理

10、天文基础

1、经贸联系

2、农业区位

3、能源消费(读图)

4、人口

5、企业区位

6、公司布局

1、海峡与气候

2、气候与小麦

3、地形雨城市分布关系

4、河流水文

5、旱灾

6、渔业与渔场

7、划晨昏线

1、农业地域类型与分类

2、鲁尔区区位因素

3、城市等级

4、台风与气象灾害

5、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6、交通建设

7、立体农业

8、产业发展的分析

学习建议与说明

传统的说,高中地理是文科科目中最最偏理的,理科中最最偏文的;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地理是属于“咸宜”的科目;同时,地理学习也兼具了文理科很多学习方法上的通性。

首先,我们立足课本,并超越课本,归纳下课本主体知识的框架:

《必修一》讲解自然地理相关知识,这本书主要围绕着地球运动与地球结构;大气圈层(重点在于天气系统、气候等);岩石圈层(重点在于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形地貌等);水圈层(重点在于水循环、洋流);土壤圈(土壤的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问题);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几个主体来讲解知识。

《必修二》讲解人文社会相关知识,这本书主要围绕人口(重点在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城市(重点在于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重点在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指向类型);交通(重点在于交通线与点的布局)等几个主体来讲解知识。

《必修三》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讲解若干地区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典型问题,并分析原因,说明其过程,分析其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以上为必修三册书的知识主干,在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散或者依托主干知识衍生出来的知识点,比方说: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等。

《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两册为选考内容,其知识点仍旧依托必修“三册书”。除此之外,考生仍需补充学习《区域地理》相关知识。

从内在的知识相关性上讲:自然地理考察方向主要是两个,其一是纯自然现象的分析,分析这个自然现象发生的地区,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完整的过程,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等;其二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工农业产业发展,主要考察工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人文地理考察方向主要围绕着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化发展、工业指向与布局、商业区域、交通线的分布、资源开发利用等展开来,这块内容技巧性并不强,主要在于考生能否多“准备一些套路”。

至于《区域地理》不同学校会给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教参,但不管用哪本教参,知识构成基本都是一致的,区域地理的内容还需回归到必修一与必修二,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学习“美国的区域地理”,无非也是学习美国的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人口、城市等内容,仔细回看,其实仍旧是回归到了必修一与必修二。如果我们能把必修一与必修二学好,那相当于掌握了“万能之法”,其后就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具体分析,用哲学的话讲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工农业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单元,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归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部分,寻找此类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不利条件改造后再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是高考(选考)出题的最高人文立意,也是学习地理这门课和地理学科的最终目的。

在地理学习上,给考生如下建议,供考生参考:

注重各类地理现象的图示,图示是对知识点最直观明了的说明,通过图示也很清晰的解释了很多地理现象。很多地理知识点都是有相应图示,比方说地球结构、太阳结构、天气系统、地质构造等。

注重各类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区、发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并且注意归纳,一旦归纳形成一定的“答题模板”,那么就可以运用到类似知识点的解答中。

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自然地理环境是有整体性的,每一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动都会通过传导而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在平时学习中就要有意识的去思考这种关系。比方说,大气圈对的气候就会对岩石圈风化壳产生影响,反过来,岩石圈的地形也会影响大气圈降水的时空分布,等等。

注意地图的基本记忆,比方说地形图、气候图、板块图、洋流图等,这些基本的记忆说简答是很简单的,只要花时间完全可以记住;但说不简单,也是不简单的,很多同学在记忆的时候没有细化,在气候与气候的边界;板块的边界上容易记错,这样导致的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另外,经纬网与区域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域定位与气候、地形、河流、自然带、城市群、产业分布、港口交通建设等等都是直接相关,定位的错误直接会导致其他推导的错误。

人文地理的相关题目,首先必须要尊重常识,尊重科学,在做选择题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很多选项其实是显然不符合常识的。其次,人文地理需要多练习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积累常识,加厚基础,有个词叫“见多识广”,题目做得多,当然也就“见得广”,“见得广”了,当然也有助于考试。怕就怕,学生拿到题目,对题目涉及的区域,涉及的知识点,涉及的设问非常陌生,连平时相似的题目都没有碰到过,那在正式的选考或者学考中,首先就会冲击考生的心理,使得考生心情紧张,完全丢失思路。而如果平时练题时候已经遇到过相似题目,还有一定的总结归纳,那考到类似的知识点自然心里还是有底气的。

选修两本书,虽然是单独讲解知识,但其实仍旧围绕着三本必修来展开,其实质仍旧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的相互关联。对于考生学习或者复习来说,这两本书并不是重点,重点仍旧在于必修的三本书。

朱老师

赞赏

长按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yy/2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