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辽金读后感

 

  对辽金历史颇有研究的老史学家宋德金,用一本书梳理清楚了辽金的历史。读后有许多心得,记录于此。

黄道十二宫的起源

P57

互联网上的相关链接有:

黄道十二宫在宋朝就很流行了:   巴比伦人最早天文记录的证据是我们今天从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一块泥板文卷——阿米萨杜卡金星泥板书卷(TheVenusTablesofAmmizaduga)......这部文献是公元年考古学者亨利?雷雅爵士,在伊拉克北部古城尼尼微发现了的,被视为是巴比伦人最早从事行星现象观测记录和使用占星学的最有力证据.......约公元前年的星占学文献《纲要》(MULAPIN)主要讲述巴比伦的传统占星术。

  我由此思考,黄道十二宫究竟是中国传出还是由巴比伦传入的呢?中国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有很多,可以互相印证,是确定无误的。而巴比伦的考古和文献很不可靠。巴比伦的证据是被解读的泥板书和文献。而公元前年前的巴比伦文献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如此古老的泥板书文字怎么能轻易解读出来呢?解读远古中国的甲骨文,靠着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要容易许多。中华文化如此延续,重视传承和历史记录,但到了现代,还是很难确定哪部文献是中国公元前年遗留下来的,只有《诗经》大约是那个时代的,但没有精确的时间。而西方是如何精确地定位巴比伦文献的年代的呢?中国的《尚书》《论语》等早期儒家文献,是战国秦汉时期编撰的,少而短。而巴比伦一个消失的文明,却有如此复杂成熟完美的关于占星术的文献,这些文献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这很让人怀疑是后人假托古人编造的。例如中国的《黄帝内经》并非是黄帝时期撰写的,成书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经过多年积累而成,非一人之力。正如《淮南子》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我一直认为,从隋唐开始,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北非和阿拉伯地区通商,把中国的流行文化传播到这些地区。隋和盛唐影响中亚,唐后期开始繁盛的海上丝路影响到了非洲和阿拉伯。而五代十国、辽、金、宋、元的战乱,战败民族流亡海外,加速了中华文明向世界的传播,之后,从元朝开始欧洲有了文艺复兴。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汉化,最终隋唐统一中国。五代十国辽金元汉化,试图统一中国。趋势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北朝的民族是汉化使自己的民族消失后,再称霸中国。后来,则是北方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辽西夏金元清,汉化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再统一中国。北方各路英雄,经过混战、不断地努力和完善,最终满清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唯汉化才能成功,而辽金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后人的宝贵财富。但外族汉化的过程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使自己被同化,进而消失的过程。鲜卑建立了隋唐,而自身民族鲜卑,在建立隋唐之前,就消失了,鲜卑人都改为汉姓。女真建立了大清,在清朝灭亡后,满语失传,满人也逐渐消失了。而满人之后的后来者会怎样吸取这个教训呢?

  欧洲的崛起也是一个汉化的过程。欧洲通过学习流亡到海外的宋、辽、金、元等人的东方知识而汉化,在欧洲开化之初,曾经刮起过极度崇拜中国文化的中国风。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发现中国人都已经不知道黄道十二宫了。同时看到了明朝的灭亡、清以外族汉化而入主中原、清的海禁封闭、跟外界交流的中断和对外界的无知。根据这些观察,西方人找到了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并证明自己文明优越的方法,这就是编造比中国更古老的两河埃及希腊文明。他们收集整理流传于中东北非地区的并在中国失传的天文、数学、宗教、习俗等信息,构建了两河埃及希腊文明,从而撇清了西方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在欧洲崛起的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些不存在的文明,逐渐被系统化地建立起来。这样,后来的传教士们就能够宣传西方继承了比中国更古老更优越的文明,来向中国传教,最终文化占领中国。欧洲人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吸取了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历史教训,不愿意重蹈辽、金、元、清入主中原,汉化,之后被同化消失的覆辙。

尸体防腐P58

  在20世纪初期,比利时有个叫闵宣化的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他于年被派到中国内蒙古东部传教,还写了本书,叫《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另一个人叫凯尔温,也是比利时人。他俩先后挖掘了今天内蒙古赤峰境内的辽兴宗永兴陵。......两个传教士在书中有详细记载,说耶律德光的尸体没有内脏,被盐腌渍。辽国人正是通过这种办法成功将耶律德光的尸体运回北方草原安葬。

  埃及的木乃伊和尸体防腐,应该就是学习参考了契丹人的风俗。由此,我十分好奇,大辽灭亡后,契丹人的足迹。

消而不失的大辽

  大辽瓦解后,契丹人又融合于其他民族,或出走到更远的地方。在金的统治时期,女真人对契丹人重点防范,在金后期,契丹人在内部的反抗,与蒙古人内外夹击,加速了金的灭亡。

P

P34

在元与金的征战中,契丹人投靠蒙古,被蒙古人任用,在元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契丹人也受到重用,例如耶律楚材。因为蒙古人征战到了中亚和欧洲,契丹人也跟随蒙古人到达那里,并在蒙古灭亡后,留在了当地,溶入当地民族。

P33耶律大石与西辽

由汉化后文化程度高的契丹进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在蒙古兴起前称雄于中亚,把中华文化传播到那里。西辽百度百科中有:“西辽的君主使用汉文年号和庙号,官方语言中也有汉语。在行政、军事、赋税、生产技术、建筑艺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汉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当时的中亚地区。考古资料证明,在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上有很发达的冶炼和兵器制造业,箭簇、斧、刀、短剑、铠甲各地都有发现,工匠们使用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锻造技术,生产钢制武器。”契丹人的信仰文化,成为了当地人的信仰和文化,例如黄道十二宫。

P18

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撤退时,掠走了百工、图籍、石经、计时器、乐谱等。这一传统被蒙古人继承下来。

之后的蒙古人又随着契丹人西征的轨迹继续向西扩张,蒙古人吸纳了契丹的技术和工匠,把中华文化传播到更远的阿拉伯地区和欧洲。而金的女真人在灭亡沉寂了几百年之后,东山再起,满清终于一统中国。西方文明之源来自于契丹人和蒙古人。当他们于明末清初来到中国时,发现当年契丹的死敌女真人,成功入主中原。西方人把契丹文化改造一番,消化吸收后,在清末期,用坚船利炮,瓜分中国。

辽和金的汉化

P7

民主选举制度是早期游牧民族普遍存在的制度,蒙古人和满清人的早期都是民主选举制度。这种制度无法建立一个有强大号召力和执行力的指挥系统,只能是力量分散的容易被各个击破的部落联盟。阿保机学习了中原的制度统一了契丹人,从而建立了一个对中原产生极大威胁的强大国家。

P11

萧太后,任用汉人韩德让,深度汉化,开创了大辽的鼎盛时代。

女真的始祖函普出生于高丽或新罗。他带来了一个汉化国家的先进的典章制度,从而使女真部落统一崛起。

汉化的第一步是学习中国的政治管理制度,第二步是学习中国的文化。

P五国城

宋徽宗并非是囚犯,而是汉文化的传播者。金章宗则如同宋徽宗的投胎转世。

P金章宗

从宋徽宗被囚五国城和金章宗的两段史料,可以看出,金人对汉文化的崇拜,和对汉文化努力学习的态度。能出金章宗这样的好学生,反过来说明清人《说岳》中关于宋徽宗被囚于枯井说法的谬误。这大约是小说家为了宣扬岳飞爱国,煽动对外族的仇恨而编造的。其实,宋徽宗在金受到优待和尊重,作为老师,为传播汉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宋、金、辽在蒙古的进攻下的关系

北宋与金海上之盟,加速了辽的灭亡,不久金灭北宋。南宋与蒙古结盟,加速了金的灭亡,过后,蒙古灭南宋。

P海上之盟

但是不久

P

  宋与金海上之盟,加速了辽的灭亡。但唇亡齿寒,北宋不久也灭亡。

  在蒙古的威胁下,西夏、金和宋的关系:

P-

P-

本来西夏和金以和好局面为主,而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和南侵,西夏和金关系恶化。面对蒙古的威胁,金的将领反而南侵宋。缺乏斗志腐化堕落的金,没有本事抵御强者,只有本事乘人之危,欺负弱者。

  后来,蒙宋联合灭掉了金。之后,当然是蒙古灭南宋。跟古时骚扰掠夺的匈奴和其他北方民族不同,辽、金和蒙古任用汉人谋臣,学习中国典章制度,都有建立国家,统一中华之心。宋的统治者完全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还是沿用汉朝联合西域各国,对抗近敌匈奴的方法,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早期的游牧民族没有汉化的谋臣,没有建立国家,对中国只是骚扰掠夺而已,没有占领统一中国的野心。在北方民族建立起国家之后,他们如同战国七雄,都有统一中国的志向。面对这个形势,宋就应该以战国时代,合纵连横唇亡齿寒的谋略,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世仇,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强敌面前,受侵略的弱国,千万不能依附强国,一起去攻打另一个弱国,那是自取灭亡之路。而是要联合弱国,一起对抗强国。二战后,最强的是美国。中国不能采取蒋介石国民党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那将使中国本土陷入美苏冷战的战场。而是要联合苏联对抗美国,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即使如此,中国周边的朝鲜越南,仍然成为美苏冷战的战场。在中苏的支援下,越南战争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中国果断联美抗苏。苏联瓦解后,美国独大。中国又与俄国结为同盟。

P青城

P18

  之前,大辽灭后晋时,就在青城(开封)上演了同样的画面。

  在铁打的华夏,他们都是流水的蛮夷。宋和金只是汉化程度不同,统治时间长短不同,地域广度不同。宋也是流水的蛮夷之一。

金的科技

P火药武器

北方的辽、西夏、金、元各族相互战争,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战败的辽、西夏、金的技术和工匠都被蒙古人获得,使得蒙古人有极强的战斗力,能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蒙古瓦解之后,这些技术留在了蒙古人占领的地区,并传播到了欧洲,在欧洲几百年的混战扩张中,武器进一步发展。

P

  科学技术,包括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体系,也在战争中获得快速发展。发明于金,成书于元的天元术,就是其中一项基础数学成果。欧洲各国的战争,特别是一次、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当今的科技大多滥觞于战争年代。而和平时期长的宋明清朝则饮食休闲戏剧娱乐摆设金融业比较发达。科学技术则要靠人类征战的鲜血,才能萌芽生长快速发展。

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清朝汉人无从施展政治抱负,并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躲入故纸堆中,诸子和诗赋(全唐诗是由于康熙个人的喜爱,同时对汉人士大夫无害)才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兵书、数术、方技等则大多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主要是一些战国时期的古书。汉之后,唐宋元等朝代的数术方技,几乎是空白。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发明了运输机械木牛流马、兵法八阵图、武器连弩、建筑工具搭桥枪、地雷、扎马钉、通信技术孔明灯、玩具孔明锁等。北魏永宁寺木塔高米、唐朝的小雁塔屹立年因地震三裂三合、明朝大报恩寺琉璃塔等各种古塔的建造,没有足够高深的数术方技知识,不可能建造。而且这些技术被当时很多中国工匠所掌握,可见这些知识的普及程度。《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是李志常~)有:“‘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在元之前,因为战乱、提倡商业、发展丝路贸易,中国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相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混战、隋唐替代、唐的藩镇割据、南北宋辽西夏金的混战、元的短暂,明清则是疆域辽阔统一、和平时期长久的朝代,再加上明清重农轻商闭关海禁,科学技术因此停滞发展,已有的成果大多失传。

P

P

带有由鲜血培养出来的罪恶基因,靠科技和武力建立起来的国家不可持续。金和元都亡于通货膨胀。金元的民风跟汉人的储蓄节俭不同,喜欢借贷,私营官营的高利贷利息都很高。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关于元朝,有一条,“斡脱官钱”,“至元八年,忽必烈设立斡脱所,官营高利贷,称为斡脱官钱,名义上规定三分取息。皇帝为首,所有诸王、后妃、公主、贵臣、寺观、军官、犹太、回回、地主豪强,无不经营斡脱业,债户到期不偿本利,妻女牲畜多被拖走。扎木真妃子曾遣人索还斡脱钱,不说原借钱数,只说不鲁罕丁等三人借钱,恃强穷追,竟牵累余户。”斡脱,有共同的意思。中文中的“犹太人”,起源于希伯来语中的“????????”,古时亦称“术忽”、“斡脱”等。又被古代中国人称为“蓝帽回回”、“挑筋教”等。这时的犹太人依附于武力强大的蒙古人,剥削压迫汉人南人。终因他们急功近利,大印钞票,导致通货膨胀,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但在其鼎盛时期,都留下一些功绩,造福后人。如卢沟桥。

P

卢沟桥是一座对近代中国历史意义重大的桥,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上升的拐点,是把沉睡的中国狮唤醒的桥。

P

安史之乱后,元稹就写了《会真记》,其中有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金元有了戏剧《西厢记》。经过明末清初的金圣叹点评之后,开启了《红楼梦》。中国文人通过戏剧小说的传承,预见到了,未来有人会从西方来到中国。当今,从西方来的是欧洲和美国。希望未来是一个美满团圆。

  李贺有诗:“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中国的渤海向东,有一条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超过喜马拉雅山的高度。美魅的中国不断吸引来自西北的蛮族入侵。这些入侵的男性,到达渤海后,就澥了,融合进了中国的身体。在无数次“填渤澥”后,中国肚子中的胎儿越长越大,成熟临产时,要“凿崆峒”,如同要搬掉三座大山的压迫,要愚公移山。新中国就是这个胎儿出生,成长的过程。

辽金的原始信仰

P59

P62

P63

P

P11

石房子:   我觉得应该石房子是停尸房。它让人联想起英国的巨石阵。中国最古老的夏,有对石的崇拜。夏统治的疆域也许很大,夏亡之后,四处扩散,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就更大了。例如对石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

P97

肃慎也许就是红山文化。在华夏时代,跟中原是一体的。

中国最早朝代的是夏朝,最古老的民族是华夏民族。他们应该崇拜石,祭祀山川,相信巫术和萨满教。周人入主中原,分封姬姓宗室,古老的民族被驱赶到南方和北方,或者更远的世界各地。例如殷商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中国周边南方或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其祖先都源于中国。这些古老民族如契丹人女真人等,在某个特定时期,又会入侵中原,学习汉文化。同样,日本西方遵循同一规律,在汉化后,于近代入侵中国。

在当今全球化文明冲突之际,世界各地区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其实都来自同一个源头。

总结

汉书《艺文志》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中国通过女真满清继承了前三略,西方通过契丹蒙古人继承了后两略。对于兵书,中国继承了以武止戈,西方继承了以武得利。前三略是劳心的,注重道、心、情、爱,后二略是劳力的,注重技、巧、术、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讲君子和小人的劳动分工。对于君子国和小人国,也有同样的分工。劳心者是那些心中有爱有情的人建立的国家,这些人像贾宝玉那样“爱博而心劳”,为一切受压迫,受到不公待遇,遭遇不幸的人心碎。有了这份心就会法力广大,无所不能为,无所不能治。劳力者的力,是指人力。人类的贪欲造就了一帮“巧慧小才伎数之人”,他们崇尚武力,钻研法家之术,追求称王称霸。他们建立国家,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功业,如秦始皇统一中国,想让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永享富贵。结果却是“治于人”,秦始皇为他人做嫁衣裳,成就了汉代的统一和昌盛,为儒家思想几千年统治大一统的中国,奠定了基础。儒家在春秋战国时代只是少数有德者的信仰,孔子奔走于各国,如丧家之犬。他的弟子境遇更糟,直至后来惨遭焚书坑儒。但“劳力者”秦始皇法家,最终还是治于“劳心者”儒家。儒家在汉代得到发扬光大,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压制儒家之力,反而最终成就了儒家。劳力者出力,最终反为劳心者做嫁衣裳。古人有诗:“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中国统一的过程是劳力者出力,劳心者收其功。温故而知新,由中国统一的过程,可以推断出世界统一的过程。

东方情

赞赏

长按







































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yy/2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