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物每日一淘三分拼多多,三分山姆会员店

在经历垂直化、生鲜红利以及O2O几个周期之后,电商行业在年进入了寡头化、中心化阶段,有评论认为:强者恒强,寡头通吃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年也有相当大的不同,一方面拼多多凭借社交渠道快速成长,无论是GMV还是营收都处高速发展态势,而另一方面,每日一淘在成立7个多月后,先后拿到共1.3亿美金的A、B两轮融资,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在用户端都出尽了风头。

关于拼多多的讨论已经许多,在此我们想着重探讨每日一淘的运营策略,并判断其未来的商业前景,以及当前的估值问题。

每日一淘模式:三分拼多多,三分三山姆会员店

根据媒体报道并结合我们的使用体验,每日一淘的模式可简单归纳为“采用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即,在前端通过会员以及社交渠道分享,获得黏性用户,而在供应链端用直采方式来获得稳定货源。

我们将此理解为:拼多多(社交电商)+山姆会员店(会员制零售)各取精华。

拼多多以社交渠道为主要传播渠道,打破PC时代电商固有的流量中心制理念,将社交渠道视为流量池,以拼团方式将社交流量和用户激活,这是拼多多高速成长的主要原因,我们无需赘述。

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则是通过会员方式,拉升门店的用户粘性,并改变传统商超的营收模型,用“会员费+低毛利产品”替代单一依靠商品销售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沃尔玛三大业务之一(与沃尔玛美国、沃尔玛全球并列)。

我们也总结和盘点了财年山姆会员在整个业务板块中的优势,见下图

总门店(家)

总面积(平方英尺)

营业收入(美金)

坪效(美金/平方英尺)

山姆会员

0.8亿

亿

沃尔玛美国

7.04亿

亿

沃尔玛全球

3.7亿

亿

数据整理自沃尔玛财季报告

可以看出,在会员制的山姆会员店模式中:虽然平均门店面积与沃尔玛美国运营的商超无太大区别,但坪效却高出63%,是沃尔玛三大业务中坪效最高的业务,也即,在山姆会员的收入模型中,虽然商品毛利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会员费以及用户粘性等因素,反而跻身为最佳营收板块。

会员零售模式的先进性在此体现。

我们再对比每日一淘,其一方面采取了山姆的会员模式,会员用户可获得更多折扣和返利,以此获得高粘性用户;而另一方面,也采取了拼多多利用社交渠道的传播手段,并加上了“分享赚钱”的会员权益,强化社交流量源的运营。

如此,以结合“拼多多+山姆会员”的优势这一模型看待每日一淘,应无太大偏差。

在今年11月,每日一淘宣布将会员模式升级为“免费邀请制”,用户无需再购买元的会员礼包,只需满足在每日一淘小程序上邀请注册粉丝数条件,便可免费成为会员。

这意味着,在社交电商+会员制零售这一模式组合中,每日一淘开始越来越侧重于社交渠道的运营,对于免会员费,我们则认为:将平台的流量成本与会员拉新进行对冲。根据业内消息,电商类App拉新成本已经在上百元左右,会员若能拉到4个以上用户便可对冲流量成本。

由此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每日一淘的模型框架是集合了拼多多和山姆会员的优点,但在11月以后,模式开始出现调整,降低了会员门槛,吸引更多人加入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yy/4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