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内外兼修闯世界
中医药
核心提示: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全国中医药大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立即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正文均简称《意见》),对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作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和《意见》的发布,可以说给处于争议之中的中医药定了调!所有中医药人,以及整个中医药行业,都应该以此为契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理直气壮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特邀嘉宾
最高指示定调中医药发展方向
医药观察家:近年来,医药界关于中医药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甚至争论,如中医药学到底是不是科学,其有效性和科学性能否经受科学验证等。产生这些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化解?
李从选:中医存废之争民国即有,可谓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五点:
一是一些公知们崇洋迷外,认为凡是西方的就是好的,凡是中国的都是差的。这是对中华民族的不自信造成的,这与香港学生闹事甚至犯罪却被他们说成是民主自由是一个道理。
二是西方国家有意要消灭中医中药,这种阴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阳谋。有书籍公开出版说明,西方也承认就是要消灭我们中医药,以便通过他们有绝对优势的西药来抢夺市场。
三是中医药的退化。一些中医已经不会用纯中医手段看病治病,中医院西药手段多过中医,被人误解还是西医效果好;还有就是中药材种植缺乏标准与品控,中成药审批过烂,造成疗效有限。
四是中医药本身现代化、标准化的手段不多。医科院校都是按照现代自然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实验体系、研究体系和研究标准来教学的,西医医生三观上就不接受中医药,也不理解中医药。因为中医药既是科学,又是哲学,还是艺术,但有了艺术的手段,疗效对于医生要求就很高,恰巧我们没有太多高水平的中医医生。医院的中医生,也都使用西医手段诊病,使用西药治病。
五是中医药确实有说不清、道不明、学不来等比较抽象的地方,比如说“气”就让西方人很难理解,再比如把脉就难以学习掌握。
中医科学与否的化解之道,一是要多传播多普及;二是多定中医药的标准,把中医疗效确切的疾病进行标准化推广;三是多做一线现代化的探索,包括产品的方便化、疗效化、标准化和人工智能化方面的探索研究,让传承成为可能,比如台湾留美博士发明的脉诊仪用于诊脉就比较准确科学。
申勇:首先,中医药是科学,但目前用西医仪器还不能百分百揭示其奥秘,还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去验证和探索,但是,必须建立在“承认其科学和有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才是正确的方向;其次,中医药在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例如非典、禽流感等),以及一些西医棘手的疑难杂症(例如肿瘤、失眠、咳喘、过敏等)方面,其有效性是西医很佩服的;再者,中医药在科学性方面的很多东西,西医不是特别认可,这个中医药人应该虚心接受,毕竟像经络这个东西,现在还无法让西医看得见。
如何化解争议?我想,随着国家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引导,以及一些硬证据的不断出现(例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支持率会越来越高。
李长城:现在我们谈中医,更多的是谈中医文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医治过程中,中医确实存在一些科学不可解释的地方,往往都是用经验或者口口相传来说明,对于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国民还真是没有很好的说服理由。
当然,不能这样就对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中医药给予否定,而应该在传统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给中医药寻找一些科学的理论,发扬光大。比如青蒿素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传统中医药的一种科学探讨的过程。再如,云南植物药业生产的中成药三分三浸膏片,就是在滇西当地民间用于止痛的草本植物里提取而制成的解痉止痛药。研制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植物里含有的四种生物碱(莨菪碱、樟柳碱、红古豆碱、琥珀胆碱)是解痉止痛有效成分,这与化学药莨菪碱功效一样,但因其来源于植物萃取,避免了仅含莨菪碱的化学合成药的一些不良副作用。
卢传勇:中医作为东方数千年来的主流医学,不但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完整的医疗体系,更有着辉煌的过往和医学成就。然而,中医在近百年间却遭受到了创伤。此时,西医入侵,在国内发展迅猛,并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在医疗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西医像一个升级版的神话,可以换肝、换肺、换心、换肾。相较之下,中医似乎不可同日而语。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在科学卫士的质疑声中,无法显示充分的自信,在一些重大的医疗决策上缺少应有的话语权。
医药观察家: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业界人士解读为这是对肯定中医药的一锤定音之举,关于中医药的争论可以休矣。您是否赞同这个观点?未来是否还会存在争议?
申勇:人民领袖毛主席对中医非常支持,年便提出“建立中医学院”,这才有了我国最早的四大中医学院(北京、广州、上海和成都);年,毛主席又批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加以发展提高。”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60年后,党的最高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对发展中医药给予批示,这一点我是非常感动的,相信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必将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当然,短期内还会有争论,但是我党对学术问题的处理原则一直是鼓励争论的,毛主席说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者无罪、闻者足戒”,毕竟理越辩越明!
李从选:习总书记的指示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重视与关心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