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亲戚合伙开店,现在越来越大,股权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
一开始只有一个店的时候,只有四个股东,每人四分之一,后来在外面学习管理模式,开第二个店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新股东,但是这个股东只有第二个店的股份,并没有第一个店的股份,第三个店又引一个新股东,也是只有第三个店的股份,就这样,开了五个店。
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很难操作下去了,每个店的账,利益纠纷,都乱成一个团,目前想的办法是把所有人的股份集起,分部都拥有所有店的股份,但是这样操作可行吗?
如果大家能协商一致,就把各店权转成子公司,法律上,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实际上是你们两个人合伙承包分公司,建议签订合伙协议共同经营。
集中管理让店长成为总公司股东,并不是行不通的事情,比如“绿茶餐厅”从不搞连锁加盟,只出让股权。但这有个前提,一方面创始人要足够强势有控制权,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股权架构。
首先要解决的是股权平均的问题。股权如此分散,建议先做好股权集中,然后设立防冲突机制。通行的做法是大家签订一个共同发起公司的协议书,把各自的权利、义务包括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全部白纸黑字约定清楚。比如某个股东因为一定的原因必须离开,那他的股权应该收回来。按什么价格、以什么方式收回?比如他在公司工作一年之内离开,要收回多少股份,工作一年之后或者两年要收回多少股份。一般会约定三到五年。这些都得在协议书里面写清楚。
团队出现分歧,基本上都不是发生在公司发展困难的时候,而是在公司情况好转的时候,业务进展顺利,大家都看到利益了。这个时候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功劳更大,或者有些人会想要更大的自主权,这里面就往往会产生矛盾。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难确定股权怎么分配,我们会建议团队里面比较核心的人物能够做一些代持,就是大家先有一些大体的分配,然后再根据这个来做一些调整,比如创业半年,可能大家都比较清楚状况了,根据大家事先的一些约定来做调整。
股权设计一定要清晰,没有足够控制力的股份还能掌控公司的,唯有阿里一例。阿里独创的合伙人结构,让创始人只持有小小的股份,也能够控制公司,也就是说,股东对公司完全脱离了控制。这主要是因为阿里的两大股东之一雅虎,很早就跟阿里巴巴创始人团队有了间隙,为了财务上获得投资回报,只要在在雅虎变现之前阿里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如果不是阿里具备的绝对优势地位,加上愿意放手的大股东,换任何一个普通公司的大股东,都不可能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更合理的做法是用受限股份、期权、分红和部门/分公司地位的升降来综合治理。腾讯、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看似管理混乱,但效率极高,主要就是靠内部机制设计完善。所以趁着还有救,赶紧大家坐下来谈,调整成股权相对合理的独立公司或者一对多的子公司结结构。
怎么可以让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新股东也持有第一家店的股权?
应该先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作为持股平台,然后你们的创始股东持有集团公司的全部股权,同时集团公司持有旗下三家分店的全部或部分股权(部分的就是至第二家第三家店中还有新进股东的一部分股权)。
股权困惑多少企业因为
(1)没有签约、口说无凭;
(2)前期省钱、财务混乱;
(3)小力之争、因小失大;
(4)借款投资混淆、引秋后算账;
(5)家族亲戚之争、互相揭底挖痛;
(6)没有带头人;
(7)选错合伙人;
(8)所有权缺失;
(9)进入规则不清晰;
(10)权责利不清晰;
(11)合作时间不清晰;
(12)退出机制不清晰;
(13)增资扩股不清晰;
(14)股权转让规则不清晰;
(15)违约转换机制不清晰。
……等等因股东内耗而陷入僵局,导致公司不能快速的发展。
当企业遭遇这些股权问题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挽回颓势?
当产生这些股权问题前企业能够避免吗?如何才能避免?
10月28-29日,《南翔双创金融论坛》暨《资本力量》,围绕股权设计与商业模式展开研讨,听听崔栋院长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院长介绍
崔栋院长
题梦生态圈发起人/题梦商学院院长/蛮子基金创始合伙人/西贝大学主讲教授
■年以来,一直专注民营企业咨询管理服务,累计服务15万民营企业家。
■年,在获得人生事业的巅峰时刻,前往美国华尔街与硅谷进修一年。
■年回国后,带着全新的思想和模式,创办了上海题梦众创空间,题梦金融商学院,题梦创投(蛮子基金),形成了题梦生态圈。以及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南翔双创金融论坛》暨《资本力量》﹀
﹀
﹀
何为企业的股权设计?
企业为什么需要设计股权?
股权怎样设计才合理,分歧如何处理?
股权设计后还可以改革吗,怎么“改”?
何为企业的商业模式?
如何定义商业模式的好坏?
靠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否实现超速发展?
如何正确运用商业模式而不被模式所迷?
时间:年10月28-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