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打拼生活的我们
每天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你是否还记得用家乡话打招呼的方式呢?
看着这些方言
是否觉得熟悉又陌生呢
原来我们习惯了普通话
却逐渐忘记了家乡的方言
而最近
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
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
看到苏州那一栏,
估计每一个生活在苏州的人
看完之后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的比例
苏州只有2.2%!
吴语在全国垫底,苏州话在吴语区垫底!
更让人震惊的,
不只是苏州话在全国方言中垫底
而是相比较而言
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竟然都高达90%、80%
这么一看,苏州话2.2%的比例
低的惊人!
另外,在图表中显而易见的是
中原官话、冀鲁官话、西南官话、粤语地区中的广州
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6-20岁的青少年比例都超过70%
重庆地区甚至能达到97.5%
就算江淮官话地区也能达到50%左右
而我们的吴语在全国垫底
苏州话更是在吴语区垫底
每一种原因都触目惊心!苏州话真的没救了吗?
而事实上和统计图上的结果一样,
苏州很多小朋友真的都不会讲苏州话了!
别说是小孩子,
就连很多在苏州土生土长的成年人,
都已经不会讲苏州话了。
幼儿园里都说普通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州小朋友们连苏州话都讲不好了呢?朋友圈的爸爸妈妈们都说家里孩子大多是上了幼儿园以后就连原本学会的一点苏州话也忘掉了。
苏州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目前,苏州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常住人口的一半,小朋友们在学校、幼儿园使用的都是普通话,久而久之就把苏州话给淡忘了。
甚至有小伙伴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说惯了苏州话,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用普通话交流反而有语言障碍了,听不懂。
除了这些看的见的现象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苏州已被普通话占领”
到年,苏州外来人口已与原住民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在苏州本来就不说苏州话的人,占到了一半。很显然,大环境在改变,从人口比例上算,苏州话已经不是主体,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口南腔北调,普通话成了最好的交流工具。
“苏州话也有大内斗”
都说我们江苏是内斗大省,其实在语言上就有所体现。因为苏州口语区域性很明显,即便是一种苏州话也不能完全统一。比如市区的会嫌弃镇上的苏州话是洋泾浜。苏州城区的口音,周边的口音通常区分开说。就更不用说周边还有无锡话、常熟话、吴江话、太仓话等。甚至还有不是苏州口音的地方,像昆山南部有部分嘉兴口音,张家港东北部还有一部分沙地口音等。
“苏州话好听,但是难学”
据说最标准的苏州话有28个声母,49个韵母,8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所以有些地方有33个声母。苏州话虽然好听,外地人或者是年纪大的人学起苏州话,不是一般的难。导演侯孝贤拍《海上花》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张曼玉,但是有一个要求要说苏州话,张曼玉听到后直摆手。最后因为难学的苏州话让张曼玉少演了一部优秀的电影,成全了能讲一口地道苏州话的刘嘉玲。
“缺乏学校语言环境”
现在,学校的教育基本不用苏州话,而是用普通话,也很少有学校专门教授苏州话课程。苏州的很多老师来自外地,他们不会说苏州话,不论是上课教学还是下课沟通都只能用普通话进行。学生也有很多是来自外地的,不说苏州的大专院校,就拿中小学来说,有苏州话教育环境的孩子占比也越来越少。这样的情况两者相加,用普通话成了唯一的选择。孩子是苏州话传承的关键,如果在孩子那边出现了断层,那就很难再讲苏州话复兴了。
“缺少家庭语言环境”
作为相对随意的家庭语言环境,学习苏州话的氛围也并不理想。孩子看电视玩游戏,除了苏州本土的电视节目,很难听到苏州话。而更严重的是,苏州的老人们为了能和自己的孙子(女)说上俩句话,用夹生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到最后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活在21世纪,学习英语没错,普通话推行肯定更没错,但苏州话就这么沉沦了实在令人痛心。
就像苏州评弹如果用普通话去讲还有人会看吗?苏州童谣用普通话去唱还有味道吗?所以推广普通话与保留、使用、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最美的吴侬软语,是真要消失了?
小朋友们不会说苏州话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早在年,就有调查显示,有七成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苏州话。
70%的年轻人只是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主动学习苏州话的愿望,对苏州话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好听的程度上,有的甚至认为说苏州话是文化素养低的一种表现。
从5年前的“七成苏州年轻人不愿学苏州话”到现在的“只有2.2%的青少年能熟练使用苏州方言”,足以说明苏州方言的普及一直在走下坡路。
其实,为了保护方言,早在年8月苏州部分公交就开始实行苏州话报站:
“察院场到哉,
请倷带好随身物品准备落车,
前方到站饮马桥。”
但到年10月,却因公交系统更换,不兼容苏州话,只好取消苏州话报站,尽管很多人支持继续,但是全面恢复的成效并没有体现出来。
说起吴方言,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是苏州话。
说起最美的方言,很多人也都认同是吴侬软语。
说着一口吴侬暖语的苏州小娘鱼缓缓的走在古镇上,是多少外地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
对于苏州来说,青山绿水、才子佳人,美食等等那一直都不是问题。可是更好的苏州,应该加上吴侬暖语沁人心。
让苏州话徜徉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其中的关键在于孩子。如果真的只有2.2%的苏州年轻人会熟练地讲苏州话,那么拯救苏州话真的已经刻不容缓了。
这些苏州话儿歌,你还会唱么
除了读绘本故事、读报,苏州人小时候爱念的儿歌也是很好的苏州话教材。这些苏州话儿歌,你还念得出来吗?
一根葱,两头通;通来通去都是侬;坶妈来,街浪去;买只小马桶;开开来;十七八只小老虫。
苏州玄妙观,东西两判官,东判官姓潘,西判官姓管;东判官手里拿块豆腐干,西判官手里拿块老卜干;东判官要吃西判官手里的老卜干,西判官要吃东判官手里的豆腐干;东判官勿肯拨西判官吃豆腐干,西判官勿肯拨东判官吃老卜干。
鸡鸡斗,公公飞,飞到天浪去吃老白米。鸡鸡斗,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吃白米。鸡鸡头,蓬蓬飞,一飞飞到菜地里,菜地里厢吃虫蛆。鸡鸡头,蓬蓬飞,吃得饱,长得好,鸡鸡长大请宝宝。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7仔内个肉,还仔内个壳。张家老伯伯,明朝再来哦。
苏州好,苏州妙,苏州各园林佼佼归。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西园虎丘山,这达地的风景真个灵,真个灵!
补下来,立起来,淘淘米,烧烧饭。你吃几碗饭?我吃两碗饭;你吃几棵菜?我吃两棵菜。电灯挂起来,票子挖出来,清零框浪算算看:冬菜冬菜大头菜,香萝卜干咸橄榄。
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丢掉三角三,转去做瘪三,打杂电话三零三,寻个医生猪头三,吓的我逃到天平山,前山不翻翻后山,跌得屁股粉粉碎。今早礼拜三,上海下来个小瘪三身穿白缎衫,手拿黑阳伞,走到半路途上肚皮痛的不来山,请个医生猪头三,配个药嘛陆陆三,铜钿用掉三分三厘三。
最后潮爷在这里呼吁
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和那个生你养你的家乡
不论你说的是哪种方言,请一直说下去
并把教给你的孩子
不要让语言成为以后书本上的历史文字
而让方言成为口口相传的地方文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