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知识点:
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a+b-c=a+b+(-c)
3、省略运算式中的括号
(-20)+(+3)-(-5)-(+7)
=-20+3+5-7
视频教学:
《有理数的减法》微课精讲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习题
北师大版《有理数的减法》知识精讲
练习:
1.计算
﹣3
﹣(﹣2)的最后结果是( )
A.1B.﹣1C.5D.﹣5
2.某地区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9℃,最低气温为﹣2℃,那么该地区这天的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低( )
A.7℃B.﹣7℃C.11℃D.﹣11℃
3.计算3﹣(﹣2)的结果等于( )
A.﹣6B.6C.﹣5D.5
4.计算1﹣
﹣3
的结果是( )
A.﹣2B.2C.4D.﹣4
5.研究表明“距离地面越高,温度越低”,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距离地面的高度h/km
0
1
2
3
4
5
温度t/℃
20
14
8
2
﹣4
﹣10
根据上表,请预测距离地面6km的高空温度是( )℃.
A.﹣14B.﹣15C.﹣16D.﹣17
课件:
教案:
一、教材分析(含重点):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后一节课,它是加法的逆运算,是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一个关节点,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最终归结为有理数的加法,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故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含难点):学生在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的基础上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小学已经掌握:3-2的计算形式,初中引入了负数后减法涉及的情况补充了:1、小正数-大正数,例如:2-3;2、正数-负数,例如2-(-3);3、负数-负数,例如(-2)-(-3)或者(-3)-(-2),这些新的形式都将给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带来理解的难题。故本节课在抛出问题时,以其中一种情况:正数-负数,例如2-(-3)
形式,冠以实际问题中的温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以此降低难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规律,归纳出减法的法则。在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代数角度探究: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的运算就是知道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此基础上获得差,再对比、归纳分析得到法则;另一方面,可以从几何的角度获得结果,即利用数轴求温差,就是在温度计或者数轴上求两个温度相隔多少的问题,故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算
3、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
: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
2、经历由特例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揭示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新课前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题带点:练习题形式复习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数轴上单位相隔问题
2、利用温差情景建立有理数减法模型,探究减法法则
3、分别从代数和几何角度推导法则
4、在对比、归纳过程中采取纵排板书,突出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5、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规范解题步骤,突出法则的步骤性
6、适时适量的巩固练习加强能力
7、练后及时点拨点评,注重题后小结反思
五、学法指导:探索新知----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3的相反数是;7的相反数是
2、计算:(1)2+12=(2)(-12)+(-2)=
(3)(-8)+3(4)(+8)+(-3)=
(5)(–7)+7=_____(6)0+(–8)=_____
3、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点A和表示-3的点B,你能根据数轴的位置关系说说A、B两点间的距离吗?
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步骤
3、求比大多少,用减法,如何利用数轴求得结果
学生课前3分钟独立完成,课上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