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化为废墟。“火烧圆明园”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但实际上,火烧圆明园只是一个习惯的说法。同时遭到劫掠和焚毁的,其实是京西郊皇家的“三山五园”。这其中,只有清漪园因为后来被修复且改名为颐和园而保留,其余都已淹没无存。
火烧的不仅是圆明园
清光绪《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所谓“三山五园”,指的是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以及这三座山上建立的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这是清廷一系列的皇家园林。其中,清漪园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年,乾隆下令修建此园。相对于圆明园的宏大辉煌,这座公顷的园林并不太显眼,只是乾隆公务之余一个“骋怀之所”。
畅春园是乾隆母亲居住的地方。圆明园是他自己居住、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是一个政治中心。清漪园和静宜园,通过运河连接起来,是皇帝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用的,其地位不如圆明园。”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帝仓皇西逃狩猎。几年前因为谈判通商而被清廷扣押的巴夏礼谈判代表一行39人(25名英国人,13名法国人)成为英法联军“报复”的借口。
10月6日,英国统帅下令进驻圆明园,并公开抢掠,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无一幸免。英法联军进入清漪园之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抢夺非常混乱。这里的收藏品也不少,但比圆明园可小巫见大巫了。”
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放火烧园,西郊一系列皇家园林均被焚毁。“清漪园的建筑被烧毁了有一半以上,不过,也有很多石刻建筑和铜制建筑都没有被毁坏,比如十七孔桥,铜亭,后山的琉璃塔也因为是琉璃所建而幸免于难。”
曾经试图修复圆明园
年,同治帝大婚亲政。小皇帝亲政后发布的第一道旨意就是要重修圆明园。此事在朝廷中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内忧外患,地方上因为实行新政策开办工厂学校,四处都是用钱之时,修复圆明园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但是在旨意发布后不久,十月初八,圆明园安佑宫、天地一家春、正大光明殿等地方的余间的断壁残垣就已经全部清除。
修复圆明园似乎势在必行,就在此时,发生了“李光昭”事件。一个名叫李光昭的人与内务府官员勾结,以提供修园所需的木料以次充好,大行诈骗,被李鸿章斩首示众。此种情况之下,慈禧与同治帝只得暂时放弃了修复圆明园的打算,改修西苑(北、中、南三海)。但是修建园林的想法仍旧在慈禧心中挥之不去。
昆明湖里练“水操”
梁启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瓜分危言》的文章,其中写到自己与朋友去颐和园游玩,见到颐和园大门上贴的都是“海军衙门”的告示,同游之人都惊讶不已。
颐和园曾经是一所“水操学堂”。
两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让清廷不得不放开眼光,走经武强国之路,于是随着福建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的相继建立,光绪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年,清政府在北京西郊昆明湖成立了“水操学堂”,成为清廷的第三所“海军学校”。当年的水操学堂分为内外学堂,内学堂研习测算、天文、驾驶等课程,外学堂操练水上驾驶、布阵和实放枪炮,是一所为清廷满族培养海军人才的贵族军事学校,旨在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因为昆明湖水面宽阔,刚好演习海军。
而实际上,“水操”不过是一个幌子。
从左至右为善庆、奕譞、李鸿章
年,因为要筹建海军而成立了海军衙门,负责人奕譞(光绪生父)便与李鸿章等商议,准备以开办“水操学堂”之名来修复清漪园。“慈禧有这样的意思,奕譞与李鸿章他们就是迎合了慈禧的意思。要在昆明湖上建立水操学堂,皇帝自然要去检阅,去检阅就要有休息的地方,因而就要建立宫殿。就是以这样的名义来修复清漪园的。”
“为什么去修清漪园而不是圆明园,一是没有钱,二是当时圆明园大型水面已经没有,以演习海军为目的不好圆谎。所以选择了清漪园。”
“实际上,清漪园上梁的那一天,也就是学堂要开学的那一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水操学堂就是一个幌子。”
万两白银是传言
两年之后,年,慈禧撤掉了“水操学堂”的幌子。实际上,从“水操学堂”开学,外界就纷纷传闻朝廷是在修复清漪园。“人们就开始说了,修了清漪园修西苑,马上就要修圆明园了,这样恐怕又要引起一场争论,慈禧就干脆公开了。”
以后的工程也都是以为慈禧祝六十大寿为名而进行,款项号称是皇家结余,而非户部拨款。
年,清漪园修复工程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而这一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精心建立的海军全军覆没,继而,海军衙门被裁撤,昆明湖上的“水操学堂”也没有了经费来源,慈禧原本想要把万寿山后山重新整修,因为再没有海军经费可以挪用,也就只好放下,这一年,清漪园的修复工程结束,也就此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成为被焚毁的三山五园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皇家园林。
梁启超曾经在《瓜分危言》中提到“群臣竞奏请练海军,备款万……颐和园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许多人以此为据,认为慈禧为修颐和园花费了万两白银。
“就我的研究,一共花费了白银-万两。”王道成说。
年,王道成被从清史研究所调到颐和园文物处帮助做《颐和园》一书的编纂工作。“当时能看到的资料很少,我们就去档案馆去查一些原始的档案。”王道成从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找到了“样式雷”的家藏资料。“样式雷”是负责皇家园林修建的雷氏家族,他的后人在清廷灭亡之后,将两百多箱有关园林修建的档案资料卖给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
“根据样式雷家藏资料,颐和园五十六项工程,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这五十六项工程,占颐和园工程的一半以上。由此推算,颐和园的修建经费当在五百至六百万两之间。”(摘自王道成《颐和园与海军衙门》)
与圆明园命运截然不同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包括圆明园、颐和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再次遭到洗劫。慈禧西逃去狩猎。“其他的园林里面都没有什么了。颐和园被抢,开始是俄国,然后德国和意大利的部队进驻,先后住了一年左右。有一些破坏,比如一些角楼被敲掉,不过破坏不是太严重。慈禧回来后,花了二十多万两白银进行修复。”王道成说。
而同时期的圆明园,因为无人修复而日渐衰败。二度被劫掠之后,清廷已经完全对之失去控制,先是一些土匪流氓将园中存留的古木名树烧成木炭被倒卖,为“木劫”,而后北洋政府时期,机关单位到圆明园来搬运石料,用来修筑房屋,“军人押车每日十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为“石劫”。
到年,王道成第一次去圆明园的时候,昔日的山形水系已经全然破坏。“五个生产队,两千多农业人口,二十多个居民点,福海种的都是稻子。挖山填湖,养牛养羊。”
年,溥仪被冯玉祥的部队赶出紫禁城,颐和园也被收归北平政府所有。此后,颐和园开始售票,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新中国成立之后,颐和园的某些地方成为中央领导干部的修养之地。当时的颐和园也会将房屋出租,全国总工会曾经租用园中房屋让劳模修养居住。“刚解放到年国家开始拨款这段时间,颐和园一直是比较穷的,它们自己出租房屋也是一项收入。”王道成说。
年,国家将颐和园纳入到重点保护文物中,并拨款修葺。上世纪八十年代,颐和园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此时的颐和园昆明湖由于常年积累,湖中淤泥很深,已经不是昔日湖光山色的局面,为此,年进行了一场大型的清淤工程。
年12月2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颐和园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章源自]
河北青年报
[编辑]
付怀东
npark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