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应,你就多了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减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
煤气灯效应煤气灯效应这个效应的名称来源于年美国的一部惊悚片《煤气灯下》,这个电影讲述了女主角因为继承了大笔遗产而引来渣男蓄意进行心理迫害欲夺财产的经历。心理学家根据这部电影,将「煤气灯效应」定义为:“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下认知被摧毁的过程”。其实自卑也源于这种心理效应。我们应该学会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社交圈、不去苛责自己,勇敢的面对外界的评价、学会爱上当下的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
“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煤气灯效应”更多地存在于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你是否被操控了?
操控者的表现:
1、很坚决地说服你,让你觉得自己错了
2、当你不接受ta的“事实”时,ta会表达出攻击性的态度
3、擅于扭曲事实,让你“迷失”在ta的逻辑漩涡里
4、让身边的人孤立你,或让你脱离身边的朋友
纸上画来画去,虽然乱糟糟的,但那时的兴奋与激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回到了蓝天,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飞翔的地方,在那片天空中有的飞翔着。 画笔,你就像我的朋友,我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可以向你倾诉我的烦躁。但拿起你画着那一个个拥有美丽笑容的女孩,我就会沉浸在其中,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画笔,我多么想用学过的知识为你写一首诗,可是,当我提起笔的那一刻,我却突然明白了,那平凡的文字是无法体现你的美丽的想对你说的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最好的朋友作文3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郭润琦了,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郭润琦长的很清秀,有时扎个马尾辫,有时扎两个小辫子。秀眉下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翘翘的鼻梁下有一双红润的樱桃小嘴。 郭润琦是英语课代表,她工作可负责了,已经当了三年啦!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她把家作搬入办公室。中午,有中午作业。郭润琦还是搬了两次作业。 郭润琦爱好拉丁舞。每节课下课,只要写完作业,非让我陪她练习不可。郭润琦不仅爱跳拉丁舞,跳得也很好。参加比赛还拿过银牌呢!她比我先学,经常教我和姜蕊没学的。 相信我和郭润琦永远是好朋友。我最好的朋友作文4 书,是我们一生的好伙伴,它伴着我们成长,一起享受这天伦之乐的人间。书,带头我们一起走进知识殿堂。俗话说得好: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小时候,妈妈每天睡前都会给我讲一些小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等等,可见,这些故事一直都在陪伴我
5、和你建立依赖共生关系
受害者的感受:
1、你总觉得ta说得不对,可又无法表达哪里不对
2、慢慢会变得怀疑自己,不知是否该相信自己的记忆
3、你感觉总被对方很固执地带向他所预期的方向
4、经常要到事情结束后,你可能才发觉ta的不对劲
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让自己的眼光再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延迟满足效应
气,在心里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能行”,这个方法果然奏效,接下来的演讲内容我很流利地脱口而出了…… 比赛结束,妈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对我说“做得很好”!原来,这就是我人生第一次演讲比赛啊!原来,演讲比赛不仅要稿件内容写得好,稿件背得熟,还要学会站在台上话筒怎么拿?动作怎么展示?怎么随着内容抒发情感?这小小的一场演讲比赛,要学习的地方还真是不少啊! 名次固然重要,但是通过一次次比赛,锻炼了我的勇气,考验了我的心理素质,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妈妈说“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一定要勇于尝试,奋勇争先,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就是一种经历,我们要从中去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更要享受其中”。我突然有些明白了,我在心里暗暗许下心愿:快乐学习,从零开始!第一次演讲作文8 这个学期,我们班上英语课之前,都要进行演讲活动。这个星期三,就轮到我和我的同桌演讲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就到第三节课了,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手直冒冷汗。先是我的同桌上台演讲。只见他胸有成竹的走上讲台,大声的说了起来,而且特别的流利。我更加紧张了,因为这是我从小学到初中第一次演讲,一但说错了,或者是中间忘词了,那不就太丢人了。 同桌还不到一分钟,就演讲完了,也就是说,该轮到我演讲了。我胆战心惊地走上讲台,眼睛盯着后黑板,大声的说:Goodmorning!Boysandgirls。Mynameis"当我说到"Herfavoritecolorisred!"的时候,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后面的内容都给忘记了。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是,只听见老师说:别紧张,仔细想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渐渐地冷静下来,有把内容从新想了一遍啊!我想起来了,于是我又继续讲下去 That’sall!Thankyou!我的演讲结束了,顿时班里想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看了看老师,只见老师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我回到了座位上,心想,其实演讲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嘛! 第一次演讲,每个人都会有一种紧张害怕的感觉,但是当你演讲完,就会感觉到演讲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第一次演讲作文9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儿怦怦跳,非常紧张的时候。而令我有这种感觉的事,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办升旗仪式,每个星期一都要进行演讲,且演讲的内容繁多。 一个星期四,老师说:“下个星期一到我们班演讲了,谁去?”我想:这么艰难的任务,我可能完成不了。于是我没有举手,同学们也都没有举手。这时,老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你来吧!”本来我是想推给其他人的,可是看到老师那期待的眼神,便什么也说不出口。放学一回到家,我就对妈妈说了。她听后,笑着说:“很好啊,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的锻炼锻炼自己。现在的孩子,都成小皇帝了。”说完,便忙自己的了。我也不闲着,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自己的小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屋里,练起来老师给我的演讲稿。 星期一,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站队去场地上,而是自己来到升旗台旁边。等待升旗手升完旗后,小主持人拿起话筒说:“下面有请郭运栋同学为我们演讲。”我一听,心里砰砰乱跳,双腿发软,汗都出来了。不知谁在我后面推了我一把,我就上了演讲台,看着全校的师生投给我鼓励的眼神,我紧张的心理却突然消失了。平静下来后,我就把我的演讲完整地朗诵了出来。让我开心的是,这次演讲很完美,没有失误,老师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次演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们去认真的去做了,所有的困难都会跑在我们生后。第一次演讲作文10 个人都有难忘的第一次,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也有这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台演讲。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从来不敢和老师对话更不敢上台演讲。 其实我很害怕口语交际,每每一次听到口语交际这一项作业,我的心中本有的一块大石头瞬间又变重了,我长了叹一口气。回到家我最好一项作业才是写口语交际的演讲稿可老是写错写完已是深夜了,我给我妈妈读了几遍,我边读边让妈妈帮助我修改把它变成一片完美的演讲稿。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拿著名单进来,一看就知道要进行口语交际果然老师说出了八个字‘现在进行口语交际’‘一号,二号,三号’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我的演讲稿,两腿都抖不成样子了,我同桌对我说‘还没到你的,那么紧张干什么’学号越来越逼近三十了我又打了好几个寒颤慢慢的镇定下来。‘二十九’我做好了一次要挑战自己的机会‘三十号’我一个箭步冲上去,站在上面我有话却说不出来这是我对自己说‘勇敢点,勇敢点,大声的讲出来’一开始我还很小的声音,可当后来我想到了妈妈鼓励的眼神我的声音越来越大,讲完后我深深鞠了一躬走下台去同学们为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时下台后我的脸变得火辣辣的。心中的石头已经完全没有了。 这一次演讲让我变得更加勇敢。只一次演讲让我变得光彩夺目。第一次演讲作文11 对于我来说,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种挑战。当然,这并不是我爱慕虚荣,而是希望自己能强一些,使妈妈爸爸看到我的成功时会露出笑脸。 因为是比赛,多少会有些紧张,于是便一直在修改稿子,只是希望能有个好的名次。终于到了要演讲的时候,可只是站在楼前,就忽地感觉自己很渺小,很微不足道。于是,一直以来都很有自信的我竟然有退缩的念头!但马上这种念头就被我抛掉了。到了暂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墙上挂着两个明晃晃的大字——迎宾。也许是巧合吧,我和庄佳鑫相遇了,互相背稿时我们马上就发现对方背得滚瓜烂熟,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该来的终于来了,看着前方同学一个一个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快要到我了。下一个。我抖了抖头,好像要排除杂念似的。踱步走进去,不出所料,我发挥失常了。在压抑的气氛里我大脑一片空白,但嘴还在说着,当最后一句话说完时我猛然发现衣服已经湿透了,垂着头走出去,一股挫败感油然而生。这件事儿使我郁闷了好几天,本来以为会被父母责骂,但想不到却换来一句话:发挥失常没关系,下次努力吧!那时我明白了,最大的惊喜不在于你有多好,只在于能在你失败或失落的时候,送上一句鼓励!
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登门坎效应
登门坎效应(Skipsthresholdeffect)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举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启示:
1、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2、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3)没能注意“度”的把握;4)没有换位思考。
生活中应用: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自我实现预言
“专业人士”放出消息:明天某支股票会跌。股民中真的有人相信,于是纷纷抛售股票,结果造成股市暴跌。于是,预言真的应验了。
我认为你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于是我指责你:你脾气真是太差劲了!说完之后,我看到你更生气了,哈,我说的没错吧,你果然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
这也是自我实现预言吗?是的,这种由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使得他引发第二个人的行为,这行为会确定第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其实这也是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预言成真了。这样的预言为什么可以成真?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解释,比如我们对某个人有偏见(当然,在我们看来肯定不是“偏见”,我们怎么可能承认我们是带着偏见看人的呢),一旦我们有了这个偏见,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观察的视角,我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能够证明自己偏见的信息上,最终我们的偏见得到了确认,这就是一个自我预言得以实现的过程。
就好像我们写东西时的先入为主,先有一个观点,之后我们再去搜可以证明论点的论据。
不明白这个效应的人还好,可以活得没啥烦恼,可是你一旦深深的理解这个道理,就会发现:你的生活根本逃离不了自我实现预言的困扰----尤其在吵架中。
当然,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自然也知道怎么利用这个效应,让它发挥正面的作用:比如,你在学习上要对自己有信心,哪怕是假装自己有信心,因为即便只是假装自己有信心,也可以增加成功率,而增加的成功反过来会给你实际的信心,一环接着一环,最后实现自己有信心的预言。
所以,自我实现预言实际上讲的是一个“我该选择相信什么”的问题,好好问问自己:你该选择相信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