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合文武圣地小雁塔,三裂三合为哪般

西安小雁塔

?

?

小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公元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也是唐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多年间经历数十次大、小地震考验而不倒不斜,其挺拔秀丽的身姿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

?

?

危而不圮旷古罕见

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小雁塔自建成以来,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年的陕西华县8.3级特大地震,小雁塔危而不圮,旷古罕见。尤其“三裂三合”的传说历经不衰。

小雁塔建好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这期间饱受了战火的洗礼和地震的撼摇。在历史上西安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小雁塔作为高层建筑在多次破坏性地震中保留下来,有力的证明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神和之说。

年9月25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近80名专家在西安举办的“小雁塔抗震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关于小雁塔考古修复、抗震能力、古塔纠偏等问题。流传甚广的小雁塔“不倒翁”说、“三裂三合”的神奇传闻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小雁塔之谜众说纷纭,到底是为什么能够屹立千年,危而不圮呢?

小雁塔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员张全民以“阶梯形”否认了“锅底说”,他指出,四周浅、中间深、四周呈台阶形向塔心逐层加深是小雁塔神奇而独特的地基形制,仅从小雁塔地基的修建来说就是一个创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宽广坚实的台阶形地基可以作为解释小雁塔历经数十次大地震、三裂三合、屹立千年而不倒传奇的重要依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陈平也认为,小雁塔千年不圮,既非传说中的“神为”,亦非某一偶然因素促成,是地质地基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集合。它在地震惯性力作用下券洞间裂缝的开展及裂缝两侧的剪切磨合,消耗了部分地震的能量,从而避免了塔主体结构的较大损坏。

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则是小雁塔“三裂三合”说的拥护者,他说从史料记载来看,从明成化二十三年的震裂,到明正德十六年的合拢,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震裂,再到嘉靖四十二年的合拢,康熙七年的震裂,再到康熙六十年的再合拢,多次地震中小雁塔确有过“三裂三合”的奇观,只是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而且小雁塔也确实历经千年而不倒不斜,这些都有待专家的深入研究。

小雁塔复原图

历史轶事雁塔神合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明成化二十三年(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明嘉靖三十四年(年)九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顶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此后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对于一座砖塔而言,经过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反能自然复合,也确是一件奇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叹服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小雁塔南门

能工巧匠不朽神迹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26。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

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高大,二层以上高、宽递减,逐层内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圆和收顶,故整体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中空,塔壁不设柱额,空筒式的内部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每层南北各辟券门,以起到采光透气的作用。

小雁塔底部

塔影秀丽钟声清亮

雁塔晨钟,是古“关中八景”之一,钟声清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也是八景中唯一以声音取胜的一景,古时雁塔晨钟也被称为“神钟”,人们认为悠扬的钟声能传达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自年以来,小雁塔院内每年举行鸣钟祈福活动。而小雁塔同时又被誉为文武圣地,明清时代的武举人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题名刻石,凸显了小雁塔文武圣地的历史厚重感,西安市武术协会在小雁塔组织各路武林高手开展武术展演活动也已经坚持了10多年。

当然,“雁塔晨钟”并非清代康熙年间才有,早在唐代荐福寺建成时,便有此声此景了,传说当时的高僧义净释经为早起礼佛、译经,向寺中主持建议“每日清晨击钟”,激励众人惜取光阴。据说清代的时候,每天清晨,荐福寺内的僧人都会定时敲钟,浑厚悠扬的钟声响彻西安古城上空,方圆十里都可以听到。清代诗人曾写诗吟咏雁塔的钟声: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不过现在小雁塔的钟声,可不止是在清晨才会响起,只要你愿意,只需付五块钱就可以亲自击钟祈福,当然,现在游人敲击的大钟,并不是金代那口古钟,而是年重新铸的一口新钟,专供游人敲击使用的。

雁塔晨钟

—END—

山西传媒学院创意策划团队

撰稿

刘宇航

编辑

刘宇航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主办:中国古建筑网

承办:山西传媒学院

协办: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技术支持:山西历代古建筑传承保护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古建筑网网址









































白癜风信息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1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