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士兵的“蝶变”
从一道拐到三道拐
一个士兵要走17年
不是每个士兵
都有资格戴上这三道拐
他必须是士兵中的精英
在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士兵中脱颖而出
拥有别人不可企及的专业技术、
战斗素养和指挥技能
“兵王”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小东带你去东部战区某通信团,见识一位“兵王”,看看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些啥?没准,下一个“兵王”就是你了呢!
军人这个职业像为他量身过一样
刚好能在军营里扎下深根
▲这是老兵最得意的一张照片之一。军人,党员,双重身份和荣誉的完美结合,漂亮!“那时,我还没有什么白头发呢!”老兵的自嘲,引起小编的浓厚兴趣。究竟发生了什么?往下看!
他年轻时,
经历过太多霜冻和冷雨,骄阳与寒风
旺盛的青春期,
在硝烟和沙场中迎来沧桑
▲老兵的足迹曾遍布战区的高山海岛,每到一处都有他勤奋好学的身影。年,他曾作为优秀骨干被选派到多个军工厂家学习深造,积累下数万字的笔记。在那里,他的眼界被打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打仗,就是军人最大的专业!”这些年,老兵一直担任连、营、团的专业战术和共同科目示范教员,还被选调到原军区兄弟部队授课教学,受到上级首长的高度赞扬。
▲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这些年,大项任务和比武竞赛,总少不了老兵的身影。每一次举起右拳宣誓表决心,都是他在军旅路上最豪迈的誓言!
临近不惑,没有雨水冲淡他积蓄已久的荣光
这些年的付出和期待终于即将破土
让他激动兴奋,但又小心翼翼
▲“好男要当兵,好铁打好钉!”老兵来自民风淳朴的齐鲁大地,17年来他始终坚守这个信念在基层建功立业,成为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带兵打仗的优秀班长。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军区表彰,一次被总部评为“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
▲能打仗、懂指挥、会带兵、善钻研,老兵的卓越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光环,然而他最在意的还是“班长”这个称呼。掐指一算,他当了15年班长,连续8年当新兵班长。图为老兵在给新战士讲解枪支分解结合。
▲“个人强不算强,全班强才真强”。老兵始终保持一颗初心,悉心传授所学,全班多次在团军事比武中夺冠。
而彼时,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
放上打赢的天平
他终于完成了
从士兵到兵王最后一步的推进
▲未来战争是“班长的战争”。怎样带领全班执行首长决心完成战斗任务,成了老兵夜以继日的不懈追求。图为他在烈日下为指挥士官现地教学。酷帅的通信兵“style”的赶脚有木有?
▲未来战争是“联合的战争”,需要更多“懂联合”的班长。老兵珍惜每一次和军兵种兄弟部队的联演联训,不断摔打历练,积累战斗经验,时刻准备打赢“下一场战争”。在兄弟部队提及大名,几乎无人不晓。
▲来了新装备,老兵最兴奋,最长的一次在车上睡了20多天,硬是吃透了随车资料。几天不见遇到之后打招呼,问“忙什么?”,回答一句:“吃螃蟹”。装备大卸八块,他也能闭着眼睛组装起来。果然厉害!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呐!
▲通信兵被誉为战场上的“千里眼”,常年呆在车厢里搞效能实验,辐射特别大,官兵头顶“荒漠化”的现象很普遍,老兵丝毫不怕,管护装备更是胜过自己的眼睛。胆子小怕辐射的请主动散开!
▲这些年,老兵刻苦钻研打仗,先后掌握了五种主战装备,带出了近百名弟子,参加过数十场演训演习保障任务,受到过时任军区司令员的亲切接见。还通过了全军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职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过的请举手!
▲老兵也曾年轻过,也曾帅气过。每年的退伍老兵仪式上,他都作为“仪仗兵”,出现在庄严的台前,默送战友踏征程。由此可见,“海拔”和长得帅缺一不可!
▲抱歉让你久等,报上老兵大名——赵玉堂。他的事迹被做成了宣传灯箱,矗立在连队每天必经之路上,激励着一茬又一茬官兵砥砺前行。
肩章,是军人的“年轮”。这“年轮”,是强军路上的铿锵脚步,是强军征程中的夜以继日孜孜不倦,青丝染霜白……
今年,赵玉堂所在的连队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连。在连队门口的宣传橱窗前,小编拍摄了这张照片。“就别拍特写了吧,白头发太多了,怕丢人!”他习惯性地压了压帽檐。▼
兵王并非遥不可及,
只需再走15年而已…
向“兵王”致敬!
作者
红缨枪
编辑
左海亮、靳奎、杨康
监制
代烽
投稿邮箱
dbzqfs
.补骨脂注射液急性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