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学无止境——关于电脑与一线后勤工作的一点随感
文:张迎春图:吕胜菊
谈到电脑,基本上家家都有。不过,此时的电脑非彼时的电脑,很多人家的电脑都落满了灰尘,能不能开机都是一回事,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电脑早已经让位给了手机,已不是家里的必需品,往往一架中端手机价格已经和一架高端家用电脑不相上下,电脑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以前单位的电脑,除了不多的几台是近一两年配置的外,其他的电脑基本上都是老式的,一个办公室里,XP、Win7、Win10相共存,蓝屏,黑屏,尖叫随时都会从电脑桌前发生,而那个一线后勤工作却不会因为你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减少,在工厂里办公的人们都苦不堪言,一脸泪水。
外面的世界如何我不知道。从去年到车间后勤就发现,很多人都在为一个问题而烦恼着——电脑。同样,我也在为这个问题而苦闷着。不是说,后勤工作衣服很干净,很清闲么,怎么这么多事?
以前后勤工作不说原因,大家也很清楚。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只是为了逃离那个中夜班,轻松点罢了,人为生存而活,这个容易理解。但真正的后勤工作是否真有那么轻松,我看未必,特别是一线后勤,以前也好,现在也罢,就没一天是轻松的。举一个例子:同样一个巜ⅩXXⅩ班组》在某些人口里一句话一张纸就搞定了。可事实上,这张纸或这张表犹如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半点推敲。而涉及到了管理,里面的名堂就多了,而一张纸根本涚明不了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更多时候就是一个笑话。形式变了,思维还是老一套,做事还是老一套,还总用以前的意识和工作方法去套现在的工作,摔跟头也是正常,应付式的工作方式方法是经不起现实检验的;还是那个巜XⅩXX班组》,一个班,真正一个月做下来,里面涉及到几大项,几百张图,万把个字,工作量是一张纸的几百倍,如果是5个班,10个班呢?并且,各个班组之间是不同的,这个工作量就成几何倍数上升。人少点的车间还好,人多点的车间就很辛苦了,更多的时候你得用别人挖1亩地的时间挖出亩地来,还得保质保量。更何况以上这个《ⅩXXⅩ班组》只是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这种形势下,你不懂电脑,不会用电脑,电脑操作不熟练,是很辛苦的,别总想着某某来帮你,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上一级,大家都很忙,也不要想着班组的归班组,电脑人家不会,一切只能靠自己。
而一线后勤工作何止是这一件事了得,更多时候你就得化身多面手,会写,会算,会分析,还得出成绩。真正的专业其实也用不上,更多时候是一样专业一样涉及一点。现在的一线工作犹如乱麻,斩不得,理还乱,没有三分三上,怎一个苦字了得。而上一级部门要求完成的工作99%都是和电脑紧密相连的。而电脑这东西岂是一时半会就能容易学会的,桌面在中文界面化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精通的,而工作是不会给你时间积压的,你一积压,往往就是生无可恋。
做后勤工作10个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刚开始卡就卡在电脑打字上。充其量刚开始也会打几个字,其他的就不知了。工作做起来很吃力,很多时候也跟不上上级主管部门的节奏,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天天加班累死累活还净做无用功。
面对困难,逃避不是办法,更多时候也就只能迎难而上,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敌人变成自己罢了。更多时候都是狠下心来,逼自己一把。从打字开始练起,只能从打字开始了,电脑办公打字是基础中的基础,基础不稳,何谈进步。五笔以前自己学过,10多年不用,都忘得差不多了。碎片化时代,想像学生时代样沉下心来学是不可能的,没那个条件。只能一天学一点,练一点,工作中再用一点,坚持起以时间换空间。刚开始,确实很难,前三个月眼睛没有一天是正常,红的,体重再也不用刻意控制,嗖嗖往下掉,学电脑,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然减肥,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带本字典,遇到不会的,难打的字就记下来,不充许自己下次再不会。当你一分钟打到20字以上,勉强入门,提高到40个字,可以再不用担心你旁边那位巴拉巴拉念魔咒了,字练好了,就好好开始折腾Word,ExeI,PPT,这些都是易懂难上手,非大量练习不可。Word接触时间长,不是很难。但ExeI,至今回想,偶尔还会做恶梦,我想说我有密集恐惧症,没人理。面对一堆堆小方格,看起来就头晕,总有一种无处下嘴的感觉,兼之对数字一点也不敏感,看起来就头大,很多时候就是一头雾水。为了培养对数字的感觉,每天都会抽时间面对密密麻麻的表格数据发呆,更多的时候是折腾上一级部门发来的表格,每一个人的思路不同,所做出的表格都不同,每一张表格都是老师。收集、归纳、保存好每一张表格,不能像猴子搬包谷那样用一张丢一张,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鲜活起来的时候,这个电子表格也就真正成了偷懒神器了。至于现在用得很多的PPT,很多人觉得难学。可能是因为我平常时间经常折腾图片,不是很难吧。如果把PPT当成一块黑板加一个复制粘贴也就那么回事。PPT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同一个课题,千变万化,千人千样。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八卦等等。PPT好做,做好不易,一份好的PPT往往和一个人的学识,经历,美感,专业有关。更多时候细节是决定一份PPT成败的关键。重在平时积累,多看,多思,多做,顺其自然,积累到一定时候,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如果说打字是基础,办公软件是延伸的话,效率就是生命。无论对上一级部门也好,本部门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最大的保护自己。还是举例来讲,如一篇千字文,一分钟20个字和一分钟40个字谁的效率高?这点谁都清楚。那一分钟提高到60个字呢?不是节省下了好多时间嘛,可以少盯电脑会保护自己眼睛了,皆大欢喜岂不是更好。会用电脑,精电脑了,还得提高效率,效率才是王道。
虽然现在换岗位了,不做一线后勤工作了。但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开始时那么辛苦,那么的手足无措?”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也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正应了那句俗话,打铁也得本身硬才行啊!人生短短几十年,温水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不知水下烧的是火,当水烧滚起来的时候,方知火就是火,火烧屁股了才灭火本就很痛,怪不得别人。安逸时间太长,都忘了怎么学习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却在养膘。外面到处都是丛林法则,狼性精神,我却在幻想就此混吃等死到退休了。新旧交替的鞭子抽到身上才真正体会到逼迫自己进步的滋味。子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是懂了,不知其他人体会到了没有。不管怎么说,环境造就人,适者生存,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更好的生存,而环境是不可能适应人的。现而今,电脑应用已经渗透在各行各业,我逃不过,躲不开,终得面对。虽说手机在娱乐方面已经干掉了电脑,但在其他更多方面手机发挥的作用很小,充其量只是电脑很小部分功能的小型化与延伸,现今还根本取代不了电脑的霸主地位。一线后勤人员手中的电脑犹如士兵手中刀枪,刀不快,枪不利,怎么杀敌呀!连一只赖蛤蟆都杀不死,怎么去剁骨头切肉呢?
新旧交替,万事缠身,科班出身也好,半路出家也罢,要想吃好一线后勤这碗饭,电脑是必过的一坎。科班出身者不善于学习,思想保守陈旧,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迟早也是优化的命。半路出家者起步虽艰,如能一步一个脚印,何尝不会一鸣惊人。不要梦想上天的眷顾与自身悟性,没有哪个天才不是负重前行的,都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还是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闲时多流汗,用时方不累。
回顾过去,想想自己从参加工作至今,真正做后勤工作的时间只有五年零十个月,其它时间都是在混吃等死。从来就不认为后勤工作很好做,后勤工作中的名堂很多,不是谁谁都能随便做好。做后勤工作的人很多,但能真正做好的也没几个,包括我在内,原因就不阐述了,大家都清楚。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后勤工作这个岗位变得面目全非了,上中夜班久了,听得更多的是,后勤岗位怎么怎么清闲,怎么怎么光鲜亮丽,么么,后勤岗位什么时候这么好了?我做后勤时这种好事怎么没有经历过?只能怨命苦,刚做后勤工作时,开门第一件事,洒扫庭除,几间办公室桌面不得有灰尘,地板必须拖得干干净,屋前沟里不得有烟头。第二,专业知识必须过硬,算盘必须打得飞快,不然面对几十麻袋的过磅单苦死你也不见得有效果。第三,你得有同各部门沟通协调的能力,不然,后果你知的。其他的还有N多,就不一一举例,这后勤工作那有那么好闲的。那时候的算盘和现在的电脑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换一种工具而已,还不是得炼(修炼)。即使半路出家的也算了,可蹲电脑前10多年的也是老后勤了,却还搞不懂电脑里具体有什么东西一天到晚郁闷,这就太不应该了。这里不针对谁,只是以事论事。一线后勤工作不像财务人员专业性强,没有具体的分工,基本上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工作环境决定了你没有快刀斩乱麻的权力,只有抽丝剥茧理线头的命。一线后勤工作,说穿了就是万金油,得什么也要懂点,办公啦,核算啦,写作啦,仓库啦等等,好像哪一件事都是与之相关的。因此,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与其被动地工作中学习,不如主动地做事,不断提升自己,苦中作乐,发现自身价值才好,再说也没有跨越不了的高山,只要肯努力,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去踏实做事,日积月累地耕耘下来,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