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突发疫情中,我们需要担心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788354.html

#前文提要:全美国出现持续几周的抗议警察暴力,到底美国警察系统出了什么问题(点击阅读:美国人民这么痛恨警察......吗?)

刚刚过去的周末,关于北京新发地市场爆发疫情的新闻,想必让大家都揪心起来。尤其是通报中说,在某摊位三文鱼案板上发现了病毒,这让很多最近准备买或刚吃过三文鱼,甚至买任何进口食品、商品的同学担惊受怕。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恐慌。从朋友发给我们的截图来看,已经有人开始琢磨怎么用这个机遇来赚钱了。不过,案板上检出“病毒”和你一个杀“菌”的产品有毛线关系啊,至少先换个杀“毒”的噱头再来蹭热点啊。

不过今天并不想扒皮,而是要和大家聊一下,这次突发的新发地市场疫情事件背后,我们不需要担心什么,以及需要担心什么。

在这两天整个事件中,最显眼的关键字,就是“三文鱼”。因为在新发地市场的进口三文鱼案板上发现病毒,因此造成突发性的群体“三文鱼”恐慌。很多商超因此将进口三文鱼下架,一些电商也接到了大量退货申请。

但我们要分清楚:“三文鱼案板上发现病毒”≠“三文鱼携带病毒”。

首先,从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检测情况来看,还并不能认为病毒的来源是进口三文鱼产品。发现病毒的是案板,案板本身是不会突然产生病毒的,那一定是其他物体将病毒传递到案板上,这可能来自三文鱼,也可能来自站在案板前面的摊贩或者顾客,也可能来自曾经在案板上切过的其他东西。这还有待后续公布的进一步检测结果来判断。

那如果我们先假设,病毒就是来自三文鱼呢?

新冠病毒的特征基本决定了它是一个针对哺乳动物的病毒,病毒主要针对的是哺乳动物的肺部,而三文鱼可是没有肺的。目前,也没有研究发现鱼类可能会感染和传播冠状病毒。因此,病毒来自三文鱼自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如果是三文鱼带来的,那更可能是三文鱼在加工、包装的过程中,比如某些感染了病毒的工人操作过程中防护不足,导致病毒附着在了三文鱼或者外包装的表面。加上冰鲜三文鱼是冷藏空运,在低温环境下,病毒生存几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怎么办呢?

1,即便最终确认冷藏进口三文鱼从境外沾染病毒后传递,这也一定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判断——即便考虑到全球疫情期间进出口受到影响,每天中国从境外进口的食品、用品的数量,也是个天文数字。中国作为三文鱼消费大国,每天进口的冷鲜三文鱼也是一个恐怖的大数。如果很容易通过进口物品输入病毒,那全国各个地方早就疫情不断了,不会等到6月才有一次爆发。

,当然,即便是小概率事件,也一定会造成很多家庭的恐慌情绪,这个是正常的。不过新冠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病毒,不是消化道。所以重要的是注意减少在“吃之前”接触感染的风险,比如在操作的时候佩戴手套、口罩,不要触摸口鼻,操作案板、刀具要生熟分开,操作完洗手,选择熟食而非生食。如果你依旧比较担心三文鱼等进口生鲜类产品的风险,那么也可以暂时封存你家的进口生鲜产品,等国家进一步检测之后的结果。

3,至于非冷鲜类的食物以及用品,它们传递病毒的可能性要比冷鲜类食物更低。这些商品的运输温度较高,而且运输时间往往在几周或者更久。新冠病毒不是水熊虫,脱离宿主(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之后,在一般环境中只能生存几小时到几天。就算在货品其他国家不小心沾染到病毒,经过运输过程,病毒基本也死绝了。

像封装食物、牛奶、配方奶粉这些产品,本身制作过程中就需要高温消毒,并且要求在无菌环境下封装,因此内部的食物本身不需要担心(除非本身就是不合格产品,那担心的也不只是新冠病毒了)。如果担心外包装,那拿到的时候用酒精消毒喷雾或者酒精消毒纸巾消毒一下表面吧。

虽然此次新发地市场疫情问题中,三文鱼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4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