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迭部日记十十一十二

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县党史县志办、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编辑了《红色记忆》栏目,缅怀先烈,激励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天9月10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三

这天,距农历八月十五月圆日还有两天。昨天中央已做出单独率一、三军北上的决定,出发时间定在当日凌晨二时。为了稳住前敌指挥部,叶剑英于昨天悄悄布置好中央直属队的撤离计划后,仍旧回到喇嘛寺前敌指挥部驻地和徐向前、陈昌浩同睡在一个大房间内。

叶剑英回忆说:“我和徐、陈住在个屋子里,一个人一个角落,中间还有一盏马灯,我们是亮着马灯睡觉的。”而此时的叶剑史英怎么能睡得着,大约一点四十五分,叶剑英起床,穿上大衣,拿好事先让吕黎平准备好的甘肃地图走出了房间,他首先将地图交给中央秘书处秘书长肖向荣,并叮咛肖向荣千万要将这全军惟一的一份甘肃地图保管好,这可是要命的东西。二点差五分,叶剑英发现手枪未带,又回屋去拿。肖向荣当时劝叶剑英不要回去,太危险了!叶剑英说:“不要紧的,我是公开出来的,出来检查去打粮的部队”。这也是叶剑英高明之处。他在昨天就以军委直属队南下需筹粮为名,定在当天凌晨两点出发打粮,并取得了陈昌浩的同意,因此没有人怀疑。但他没来得及带走熟睡的警卫员范希贤和吕黎平等同志。

此时李维汉已组织军委直属队的中央机关、总政机关、政府机关出发了。政府机关行动最慢,李维汉跑去一看,看见银行和其它几家单位还在打包,就命令他们不要打了,能带上的东西让骡子驮着,带不上的就扔掉,赶紧走。趁着夜幕,大家赶到巴西,与中央领导会合,便迅速朝着第一军(即红一军团)所在地俄界进发,而彭德怀、李富春率第三军(即红三军团)主力断后。

当天凌晨四时,张国焘与他和朱德的名又发电报给林彪和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并转中央负责领导,电报说:“闻中央有率一、三军单独东进之意,决不应如是”。张国焘四方面军已会合,忽又分离,党内无论有何讨论,决不应如是”。张国焘的电报称:“不论北进南打,我们总要在一块,单独东进恐被敌击破,争不择言,幸诸领导干部三思而后行之。”当天凌晨随中央机关一起北上的还有红军学校。

此时,红军学校由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和一方面军的干部团混合组成,干部也是由两个方面军抽调来的。当时,干部团称特科团。据时任特科团政委的宋任穷回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随红军学校走到半路时,红军学校教育长李特带人从后面赶来,此时毛泽东很从容,对李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申明中央决定北上的大义。李特只将只将红军学校中四方面军的人员带了回去。而徐向前也处变不乱,以一句“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而制止了一场兄弟自残的悲剧,陈昌浩面对徐向前的这一严正立场没有表示不同意见。

(摘自《长征日记---中央红军长征纪实》陈虎著县史志办供稿校对:黑木审核:王建国)

第天9月11日星期三农历八月十四

脱离险境的中共中央在第三军(即红三军团)的保卫下,于当天到达俄界。当天晚上二十三时,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口气明确且严厉。电报说:“国焘同志:(一)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即命令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二)中央已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周副主席恩来同志指挥,并已令一、三军在罗达、俄界集中。(三)立即答复左路军北上具体部署。

在途径阿西时,中共中央以中央政治局的名义给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下发一个指令,指令通知徐向前和陈昌浩:“中央已令一方面军主力向罗达、拉界前进,四、三十军归你们指挥,应于日内尾一、三军后前进、有策应一、三之任务,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中央政治局的这个指令还明确说明:“本指令,因张(国焘)总政治委员不能实行政治委员之责,违背中央战略方针,中央为贯彻自己之决定,特直接指令前敌指挥员(党员)及其政委,并责成实现之”。

而根据徐向前回忆,前敌总指挥部得知中央率一、三军单独北进之后,就乱了营,人来人往,乱哄哄的。徐向前说:“我心情极坏,躺在床板上,蒙起头来,不想说一句话。陈昌浩十分激动,说了些难听的话。中央派人送来指令.要我们率队北进,陈昌浩写了复信,还给张国焘写了报告。”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还提到,当他对底下的部队表示“无论如何不能打”的态度时,陈昌浩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

中央离开巴西后,即向一军(即红一军团)所在地俄界进发,彭德怀、李富春率第三军(即红三军团)随行,当日,彭德怀和李富春给林彪、聂荣臻发去电报,告知他们:“张国焘违背战略方针令右路军南退,中央已去电申斥(不得下达)。”同时电报通知林彪和聂荣臻,中央是率第三军及军委于今天到达俄界,请林、聂“准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宿营地。”林彪、聂荣臻也非常关切党中央率领第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的行动,也曾主动致电彭德怀、李富春,询问:“你们现达何地,情况如何?除三军外还来了一些什么部队,中央各负责同志均来否,望详告”。

林彪和聂荣臻在电报中还说,“我们拟将二师及直属队之一部先向鹅座寺推进,空出房子给你们。”连日来在日记中一直记载“仍休息”的童小鹏在这天的日记中就提到:“开始出动到跷碛寺宿营。中途碰到藏人捣乱,在山上滚石头到路上来,幸已预备,未伤着人。”

(摘自《长征日记---中央红军长征纪实》陈虎著县史志办供稿校对:黑木审核:王建国)

第天9月12日星期四农历八月十五

中共中央率红三军(即红三军团)、军委纵队一部,红军学校特科团于昨日抵达俄界与红一军(即红一军团)会合。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张国焘分裂错误及今后行动方针。

到会的政治局成员有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刘少奇、何克全、邓发,列席会议的有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杨尚昆以及红一军领导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红三军领导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青,周恩来因病未能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毛泽东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会议对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一致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即经过甘东北和陕北,到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以便打通国际路线,获得援助的方针。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对张国焘的错误有步骤处理的意见,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指出:“四方面军的领导者张国焘同志与中央绝大多数同志的争论,其实质是由于对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造成张国焘同志这种分裂红军的行为的,除了对于目前形势的机会主义估计外,就是他的军阀主义的倾向”,“由于张国焘同志的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的倾向,所以他对党的中央采取了绝对不可容许的态度”,决定在最后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这种倾向做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张闻天做了总结发言,他在总结发言中说:“对这一事件,应当广为解释,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中央的路线,一条是右倾的军阀主义--张国焘主义。这个问题,应使干部了解,而且要了解其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但有没有其他可能呢?我们还有总司令(指朱德)、五军、三军在那里,还有广大好的干部。经过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争取他们的可能的,我们应尽量争取后一种可能。”张闻天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就是现在,只要还有一线可能,我们还要争取他。

到最后,做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在完全没有可能争取的时候。”为了争取张国焘,中央政治局做出的这个决定只在中央委员中公布,没有向下传达。此次会议还接受了彭德怀提出的缩编部队的建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出任司令员,政治委员为毛泽东,林彪为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王稼样,副主任杨尚昆。同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和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会议还决定成立了一个编制委员会,李德出任主任,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为委员,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

而当天晚上二十二时,张国焘用他个人、亲笔的名义给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发来一封电报、称“一、三军单独东出,将成无止境地逃跑,将来真会悔之不及,望速归来受徐、陈指挥、南下首先赤化四川,该省终是我们的根据地。”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日,但由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使红一、四方面军两支兄弟部队各在一方,望月兴叹了!

(摘自《长征日记---中央红军长征纪实》陈虎著县史志办供稿校对:黑木审核:王建国)

来源:县史志办

编辑:召盖草

审核:张风涛赵晓丽总审核:九玛草

请给我一个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6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