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多相流与泥石流治理

演讲人:朱轩

中国是世界上泥石流分布最广、致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泥石流作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山地灾害,按照形成条件以及起动方式可分为常遇型、溃坝型和滑坡型三种,其中溃坝泥石流是由于滑坡、地震或者火山熔岩等因素产生大量固体物质淤堵沟道形成堵塞体,或淤堵河道后形成堰塞湖,在降雨或汇流冲刷下溃决形成。溃坝型泥石流具有更加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流动特性,它由固、液两相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并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具有颗粒级配广、流速分布不均等特点,因此它的冲击力更强,成灾毁灭性更大,值得深入研究。

水、泥、沙、石是洪水泥石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形成多相流体,多相流体间的相互作用繁琐、复杂。在模拟中可以通过分割泥石流为固、液两相的方式降低泥石流运动模型的模拟难度,液相是低于粒径划分标准的颗粒与水的混合物,固相则是高于粒径划分标准的颗粒,在采用两相流模型对各类泥石流的流速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时,泥石流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泥石流不断成型的机制。

目前的防止手段主要是减少固体松散物源和固、液分开的两种手段。固体物源分布的集中与否,将严重影响泥石流发生及发展规模。现实生活中岩体破碎,崩塌和滑坡较发育,为泥石流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因此对易发地带采取监控和巡查的方式,及时处理掉松散固体源,或者通过植树和种草来加固松散固体源;使用混凝土材质修建拦砂坝等控制性工程,从而降低溃决风险;还要对降雨量进行监控和预警。

参考文献

[1]舒安平,朱福杨,王澍,沈真全.溃坝泥石流起动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水利学报,,50(6):-.

[2]蔡影,蒋梅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的破坏作用研究[J].灾害学,,34(4):64-67.

[3]乐茂华,韩其为,方春明.基于固液两相流模型的泥石流流速垂向分布研究[J].水利学报,,48(2):-.

[4]徐士彬,钱德玲,姚兰飞,方成杰,刘杰.基于结构两相流模型计算泥石流对路基的冲击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41(3):-.

[5]胡卸文,韩玫,梁敬轩,王严,洪美玲.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若干关键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51(2):-.

[6]龚兴隆,陈昆廷,陈晓清,游勇,陈剑刚,赵万玉,郎介.则查洼沟“8·4”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18(5):96-.

[7]潘华利,安笑,邓其娟,等.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

[8]范江琳,郭晓军,青泉,马力.基于降雨分级的泥石流降雨I-D预报模型[J].气象科技.,48(2):-

[9]徐粒,李倩,王瑛,黄靖玲,许映军.气候变化情景下泥石流危险性响应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6(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sz/6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