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三合镇积极探索农村ldquo三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3.html
年8月以来,播州区以三合镇为试点,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村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改革,破解农村发展新难题、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一、主要做法(一)职能、政策、人员“三合一”,推进“三社”深度融合。一是职能三合一。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基层供销社商贸流通、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等职能整合,成立全省首家“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目前,医院、农资超市已开业运营,发展社员人,办理贷款笔。二是政策三合一。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农业项目和资金支持,基层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农资购销和股金互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村产权抵押和信用贷款等方面政策,赋予“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发挥政策叠加聚合效应。目前,已启动蔬菜配送中心和辣椒烘干基地建设,完成股金服务部工商登记,整体授信合作社贷款额度1亿元并创新开发“三社盈”产品。三是人员三合一。将镇辖区的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基层供销社派驻的2名留守人员、农村信用社派驻的2名信贷人员,纳入“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统一调度管理,并公开招聘9名工作人员,制定了社员入股退社等22项内控制度。(二)基础、路径、目标“三统筹”,确保“三社”高效运转。一是抓实“三权”分置这个基础。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着力构建农村土地权属确认登记管理、农村土地经营权市场交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使用监管“五大体系”。目前,三合镇已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合同签订。二是抓住“三变”改革这个路径。发挥政府主导和合作社带动作用,聚焦“产业连体、股份连心”,围绕人、地、钱、社、村“五个要素”,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农民户,资金和闲置资源折价入股万元,土地入股亩。三是抓牢“三社”融合这个目标。建立“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三社”融合运行机制,搭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综合平台,增强合作社科技、流通、金融支撑功能,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带动更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已带动63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元左右。(三)社员、农户、集体“三共赢”,稳固“三社”利益分配。一是建立“收益分红+股权分红+盈余分红”的合作社与社员“三项分红”机制。对社员农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粗加工后统一销售,将增值收益80%返还社员,并为社员提供农资、金融、服务等优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相对收益。对合作社股金服务部和农业生产基地纯收益,按社员股权进行分红。合作社对社员农产品在统一销售环节产生的增值收益中提取20%作为公积金,除去运营成本后盈余部分,按出资额、贡献率等进行分红。目前,在马坪村花椒基地,已为社员节约农资、土地、利息成本余万元;将基地纯收益62%作为大户收益(投入股),3年后可分红元/亩·年。二是建立“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入股红金”的合作社与农户“三金增收”机制。建立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分区域、分类别、分年限确定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优先解决土地入股和流转农户务工,合理制定薪金标准。引导农户以土地、林地等资源资产和闲散资金入股合作社,按股权参与分红。目前,在马坪村花椒基地,合作社已流转土地余亩,每年每亩租金元,并按3%逐年递增;年用工1.5万人次,农户年务工收入万元,户均余元;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将基地纯收益28%作为入股农户分红(土地股)、5%作为贫困户产业带动金(脱贫股),3年后土地股可分红元/亩·年、脱贫股可分红元/亩·年。三是建立“合作社+村委会、合作社+专业社、合作社+党支部”的合作社与集体“三方得利”机制。发挥合作社引领发展和村委会协调推动作用,社出资、村出力,村社共建共享,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以资源互补、互利共赢为基础,联合防疫、农机、种养等专业社,拓展合作社服务范围,扩展专业社市场空间,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提升合作社发展能力。坚持“党社”联建,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强化党建引领和把关定向作用,提高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基层基础。目前,在马坪村花椒基地,将基地纯收益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集体股),3年后可分红元/亩·年。(四)股金、生产、市场“三兼顾”,严格“三社”风险防控。一是严把股金互助上的政策、调剂、监督“三道关”。制定《社员股金管理办法》,实行“封闭运行、单独考核,总量控制、注重积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合理制定调剂资金占用费率,做到流程、权限、责任“三明确”,严格资格审查,规范调剂行为。定期开展回访和实地查看,严格监控调剂人生产经营、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调得出、用得好、还得上”。二是落实生产发展上的订单、质量、保险“三举措”。坚持以销定产、订单生产,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完善销售配送体系,增强生产把控和市场开拓能力。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运用科技监管质量。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实行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目前,合作社已对肉鸡养殖和大葱种植实行全程视频监控,正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与重庆梁山鸡等3家公司签订15万羽肉鸡订单;合作社亩辣椒已全部入保,其余产业已商定解决方案。三是唱好市场营销上的项目、规模、品牌“三部曲”。根据合作社自身优势和产地实际,结合土壤环境、气候条件,选择确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产业项目。综合合作社各类生产要素,选择最优组合模式、最佳运行方式,科学控制产业发展规模,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实行统一商标、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四统一”。目前,合作社已注册统一商标“三社融合”,正在开展亩蔬菜的无公害认证。二、初步成效(一)生产合作,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通过建立生产→市场→销售→生产的循环发展模式,探索投入股+土地股+脱贫股+集体股“四股分红”机制,实现了“三项分红”“三金增收”“三方得利”,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目前,合作社已发展肉鸡养殖15万羽、大葱种植1.3万亩,统一销售肉鸡10.8万羽、大葱万余斤,肉鸡订单还有效抵御了禽流感影响。(二)供销合作,打通了农业市场化通道。“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通过开展农资购销、市场开拓等服务,建立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农户、合作社+集体等利益联结机制,搭建线上、线下两个销售平台,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不仅打通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通道,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社员收益,避免了“货贱伤农”。目前,合作社累计为社员降低生产成本40余万元,增加销售纯收入30余万元。(三)信用合作,增强了农村金融化服务。“三社”融合发展合作社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增加农户授信额度,实行社员股金互助,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激活了农村闲散资金,解决了农村贷款难问题。目前,区财政出资至少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农村信用社整体授信1亿元;合作社股金服务部设立原始股本金万元,保守估计激活社会闲散资金万元。

来源:播州区扶贫办

主办单位:遵义市扶贫办(遵义市外协办)

审核:肖兴国

本期编辑:卢贤隐蔡海浪

投稿邮箱:3163604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tx/4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