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middot散文midd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家有老人

文/纯子

这几天格外的冷。日光忽隐忽现,没有了温度,就连以往为之自豪的高原蓝也配合得如此默契,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天的令人窒息的灰色。懒惰是天生的。不愿意出门受冻,便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今天很冷!于是乎,卧在沙发上很踏实地追剧。其实,年过半百的我,把退休后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究其原因,就是不够自律!心情好的时候,生活还算规律;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暴食暴饮。几十年来养成的这种恶习,始终没有纠正过来,以至于现在的形象让人无法直视!退休后,最不缺的是时间。除了每年几个月的贴身陪伴,我还会不定期给家中的老人们打电话,基本上是闲聊天,拉家常。打继父的电话,接通后,他会把手机递给妈妈,我会问:“妈,吃饭没有?”“吃了。”妈妈的听力很好,不像继父那样耳背。“吃的什么呀?”纯粹的没话找话。“吃的啥?我问问。”妈妈难住了,电话那头传来一问一答的声音。“馍馍,稀饭,菜。”妈妈认真重复继父的话,一字不落。“你娃上班没有?”妈妈每次都会问这一句。“上班啦,好着哩!”我和妈妈就这样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天。妈妈不想挂断电话,我也没什么事,就尽量陪她多聊一会。“我家养了一只狗,你知道不?”三年前就知道,去年回家还遛了狗。“你家多多我见过,它现在每天陪你们,乖不?”妈妈根本不在乎前言搭不搭后语,就像她每天去楼下的东府广场打牌一样,时常忘记别人欠她的钱,或者她欠别人的钱。好在输赢也就是三五块钱,打发时间而已。妈妈始终是时尚的女人,皮肤白晰,身材不胖不瘦,每天换一身衣服,她的衣服非常个性,那些大红大绿穿在她身上,永远不会觉得俗气。她也穿金戴银,耳环手镯项链戒指,多得数不过来。她一定会优雅地老去。就算是糖尿病、痴呆症长期侵害她的身体,我知道,妈妈也是无惧的。人老的时候,要懂得示弱。无论年轻时有多么强势、多么霸道,老了,一定要多一点谦和,少一点麻烦,尽量不去打扰晚辈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幸福的晚年!姑姑与我同城,经常走动。这两年我带着辛苦半生的姑姑岀去旅游了几次,回来后,姑姑变得柔和了许多,脸上挂满了笑容,越活越精神!姑姑有两个儿子,都是跑旅游,虽然辛苦,日子还算温馨。善良的姑姑却有她的一套理论:因为家穷孩子没有上过多少学,才会混得不太好。所以她现在要加倍补偿两个儿子,每月的退休工资基本不花,全部攒起来,前年给大儿子交完十五年的养老保险,现在又开始给小儿子交保险,还有孙子每年的学费。每次出来上街,基本上自带干粮,不吃外面的饭;衣服也极少买。给儿子的钱都是她一分一分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原因很简单:姑姑管的太多。儿子已是半百之人,姑姑却天天叨叨,说媳妇不够勤快、经常回娘家、过日子大手大脚,以及小俩口过年应该给谁去拜年等等。我劝她少管人家的家事。她却说:“儿子心粗,我不提醒,他就不知道该咋办……”好心办坏事,不被理解时,还委屈的不行。当然她的这种思维也常常用在我们这些晚辈身上,她认为要做的事情,你就必须去做,虽然不会明说,却是一种心里暗示,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类似于道德绑架。不过我早已经习惯了姑姑的语言风格,要么不去理会,要么直接反驳她的观点。每个人到了晚年,都会活得越来越像自己,剥去一层层的江湖伪装,露出最真实的模样,倒是添了更多的人格魅力!舅舅退休后回了家乡,一个人住进老宅,左邻右舍是祖祖辈辈居于此地的乡亲,亲如家人,倒也不觉得寂寞。八十二岁的舅舅早年练过武术,到现在也是身轻如燕,剑术、拳术一整套做下来,气不喘,脚不乱,如行云流水。舅舅是个书痴,每个月工资一到帐,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一两套心仪已久的书,或文学方面的,或医学方面的。这个嗜好从年轻时就有,那时候,他喜欢买小人书,但他从来不会一本一本买,而是一套一套买,只要有钱,就去买书,有时间就看,没时间也不拆封。结果一辈子没攒下几个钱,只剩下一屋子的书。前几年他女儿把几卡车的藏书运到北京自己家存放。舅舅说,那些藏书可以买几套房子,这话我信,一点也不夸张。舅舅从小酷爱中医,工作之余自学成才,经常给人号脉看病。退休后,更是如鱼得水,为四邻八舍提供便利,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他经常骑个破自行车走街串巷给人送药,其实,一年到头风雨无阻的忙碌,并没有赚到什么钱,这只是他的兴趣爱好,每治好一个病人,舅舅就特别有成就感,开心得像个孩子。好的身体,是人生最后的财富。因为有了健康这张底牌,就一定可以活得漂亮,活得快乐!年轻时候的姨貌美如花,外号白牡丹。那时家穷,外婆体弱多病,姨就把弟妹带到身边,吃苦受累,把她们拉扯成人。妈妈一直把姨的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八十三岁的姨有两儿两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家里,争强好胜的姨不肯休息,天天去田里劳作,村里人看她爬上柿子树采摘柿子,担心她掉下来,纷纷劝她别太拼命,又赚不到几个钱,万一摔下来,挣的钱都不够看病,那次以后,姨再也不上树了。姨爱吃甜品,总是一次买个几斤江米条放在冰箱里,每天舀出半碗当零食吃,如果碰巧哪天家里的点心吃完了,她会吃上几勺白糖过个瘾。奇怪的是,就这样吃了大半辈子,姨也没有“三高”,身体特别好。我每次回老家,请舅和姨吃饭时,都会点一道大荔县的特色甜品“蜜汁轱辘”,让姨一饱口福。后来去她家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给她带几包当地的糕点,如张口饺子、水晶饼、廖花糖、煮饼等。夕阳无限好,亲情永不老。每一个老人,都自带光芒,或温暖,或明艳,或耀眼。他们性格迥异,各有偏好,却都是一样的善良慈祥,他们用自己的一束暖光照亮了年轻人前行的道路,可敬可爱!家有老人,总是被幸福包围,他们陪我成长,我伴他们变老。爱,一直在阳光下流淌,代代相传,永不枯竭!.1.17往期回顾:雪儿

冬至

无眠

纯子组诗

去公园散步秋凉

父亲

纯子的一天

蒲苇(外一章)

猫之缘

演出

独处

一句问候(外一章)

无眠的夜(外一章)

老槐树的年轮里,隐约可见一些碎了的骨片(组诗)

夏之遐想

记忆(外两章)

高原之夏(外一章)

妈妈的生日——回乡日记之十三

听雨如莲(组诗)

乡情乡水——回乡日记系列之十一

娟子——回乡日记系列之十

梦醒

住院?——回乡日记系列之九

大妹——回乡日记系列之七

回家——回乡日记系列之六

去同州湖放飞心情——回乡日记系列之五

看过多少风景,走过多少山水,最亲的还是这片魂牵梦绕的黄土地——回乡日记系列之三

早上醒来,窗外便有雨声——回乡日记之二

回乡日记系列之一

旅途

公园晨记

春在哪里

曾爱花间月映波,而今百艳暗香和(组诗)

花花草草

抖音里的我

女人如花

倒春寒

老人与猫

十年

种瓜得瓜

乡野(组诗)

七绝六首

无题(外一章)

作者简介

纯子,陕西渭南人,退休中学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过散文及诗歌三百余篇,部分作品发表在《南北作家》《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奉天诗刊》等纸刊。《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tx/6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