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家有老人
文/纯子
这几天格外的冷。日光忽隐忽现,没有了温度,就连以往为之自豪的高原蓝也配合得如此默契,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天的令人窒息的灰色。懒惰是天生的。不愿意出门受冻,便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今天很冷!于是乎,卧在沙发上很踏实地追剧。其实,年过半百的我,把退休后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究其原因,就是不够自律!心情好的时候,生活还算规律;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暴食暴饮。几十年来养成的这种恶习,始终没有纠正过来,以至于现在的形象让人无法直视!退休后,最不缺的是时间。除了每年几个月的贴身陪伴,我还会不定期给家中的老人们打电话,基本上是闲聊天,拉家常。打继父的电话,接通后,他会把手机递给妈妈,我会问:“妈,吃饭没有?”“吃了。”妈妈的听力很好,不像继父那样耳背。“吃的什么呀?”纯粹的没话找话。“吃的啥?我问问。”妈妈难住了,电话那头传来一问一答的声音。“馍馍,稀饭,菜。”妈妈认真重复继父的话,一字不落。“你娃上班没有?”妈妈每次都会问这一句。“上班啦,好着哩!”我和妈妈就这样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天。妈妈不想挂断电话,我也没什么事,就尽量陪她多聊一会。“我家养了一只狗,你知道不?”三年前就知道,去年回家还遛了狗。“你家多多我见过,它现在每天陪你们,乖不?”妈妈根本不在乎前言搭不搭后语,就像她每天去楼下的东府广场打牌一样,时常忘记别人欠她的钱,或者她欠别人的钱。好在输赢也就是三五块钱,打发时间而已。妈妈始终是时尚的女人,皮肤白晰,身材不胖不瘦,每天换一身衣服,她的衣服非常个性,那些大红大绿穿在她身上,永远不会觉得俗气。她也穿金戴银,耳环手镯项链戒指,多得数不过来。她一定会优雅地老去。就算是糖尿病、痴呆症长期侵害她的身体,我知道,妈妈也是无惧的。人老的时候,要懂得示弱。无论年轻时有多么强势、多么霸道,老了,一定要多一点谦和,少一点麻烦,尽量不去打扰晚辈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拥有幸福的晚年!姑姑与我同城,经常走动。这两年我带着辛苦半生的姑姑岀去旅游了几次,回来后,姑姑变得柔和了许多,脸上挂满了笑容,越活越精神!姑姑有两个儿子,都是跑旅游,虽然辛苦,日子还算温馨。善良的姑姑却有她的一套理论:因为家穷孩子没有上过多少学,才会混得不太好。所以她现在要加倍补偿两个儿子,每月的退休工资基本不花,全部攒起来,前年给大儿子交完十五年的养老保险,现在又开始给小儿子交保险,还有孙子每年的学费。每次出来上街,基本上自带干粮,不吃外面的饭;衣服也极少买。给儿子的钱都是她一分一分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原因很简单:姑姑管的太多。儿子已是半百之人,姑姑却天天叨叨,说媳妇不够勤快、经常回娘家、过日子大手大脚,以及小俩口过年应该给谁去拜年等等。我劝她少管人家的家事。她却说:“儿子心粗,我不提醒,他就不知道该咋办……”好心办坏事,不被理解时,还委屈的不行。当然她的这种思维也常常用在我们这些晚辈身上,她认为要做的事情,你就必须去做,虽然不会明说,却是一种心里暗示,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类似于道德绑架。不过我早已经习惯了姑姑的语言风格,要么不去理会,要么直接反驳她的观点。每个人到了晚年,都会活得越来越像自己,剥去一层层的江湖伪装,露出最真实的模样,倒是添了更多的人格魅力!舅舅退休后回了家乡,一个人住进老宅,左邻右舍是祖祖辈辈居于此地的乡亲,亲如家人,倒也不觉得寂寞。八十二岁的舅舅早年练过武术,到现在也是身轻如燕,剑术、拳术一整套做下来,气不喘,脚不乱,如行云流水。舅舅是个书痴,每个月工资一到帐,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一两套心仪已久的书,或文学方面的,或医学方面的。这个嗜好从年轻时就有,那时候,他喜欢买小人书,但他从来不会一本一本买,而是一套一套买,只要有钱,就去买书,有时间就看,没时间也不拆封。结果一辈子没攒下几个钱,只剩下一屋子的书。前几年他女儿把几卡车的藏书运到北京自己家存放。舅舅说,那些藏书可以买几套房子,这话我信,一点也不夸张。舅舅从小酷爱中医,工作之余自学成才,经常给人号脉看病。退休后,更是如鱼得水,为四邻八舍提供便利,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他经常骑个破自行车走街串巷给人送药,其实,一年到头风雨无阻的忙碌,并没有赚到什么钱,这只是他的兴趣爱好,每治好一个病人,舅舅就特别有成就感,开心得像个孩子。好的身体,是人生最后的财富。因为有了健康这张底牌,就一定可以活得漂亮,活得快乐!年轻时候的姨貌美如花,外号白牡丹。那时家穷,外婆体弱多病,姨就把弟妹带到身边,吃苦受累,把她们拉扯成人。妈妈一直把姨的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八十三岁的姨有两儿两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家里,争强好胜的姨不肯休息,天天去田里劳作,村里人看她爬上柿子树采摘柿子,担心她掉下来,纷纷劝她别太拼命,又赚不到几个钱,万一摔下来,挣的钱都不够看病,那次以后,姨再也不上树了。姨爱吃甜品,总是一次买个几斤江米条放在冰箱里,每天舀出半碗当零食吃,如果碰巧哪天家里的点心吃完了,她会吃上几勺白糖过个瘾。奇怪的是,就这样吃了大半辈子,姨也没有“三高”,身体特别好。我每次回老家,请舅和姨吃饭时,都会点一道大荔县的特色甜品“蜜汁轱辘”,让姨一饱口福。后来去她家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给她带几包当地的糕点,如张口饺子、水晶饼、廖花糖、煮饼等。夕阳无限好,亲情永不老。每一个老人,都自带光芒,或温暖,或明艳,或耀眼。他们性格迥异,各有偏好,却都是一样的善良慈祥,他们用自己的一束暖光照亮了年轻人前行的道路,可敬可爱!家有老人,总是被幸福包围,他们陪我成长,我伴他们变老。爱,一直在阳光下流淌,代代相传,永不枯竭!.1.17往期回顾:雪儿冬至
无眠
纯子组诗
去公园散步秋凉父亲
纯子的一天
蒲苇(外一章)
猫之缘
演出
等
独处
一句问候(外一章)
无眠的夜(外一章)
老槐树的年轮里,隐约可见一些碎了的骨片(组诗)
夏之遐想
记忆(外两章)
高原之夏(外一章)
妈妈的生日——回乡日记之十三
听雨如莲(组诗)
乡情乡水——回乡日记系列之十一
娟子——回乡日记系列之十
梦醒
住院?——回乡日记系列之九
大妹——回乡日记系列之七
回家——回乡日记系列之六
去同州湖放飞心情——回乡日记系列之五
看过多少风景,走过多少山水,最亲的还是这片魂牵梦绕的黄土地——回乡日记系列之三
早上醒来,窗外便有雨声——回乡日记之二
回乡日记系列之一
旅途
公园晨记
春在哪里
曾爱花间月映波,而今百艳暗香和(组诗)
花花草草
抖音里的我
女人如花
倒春寒
老人与猫
春
十年
种瓜得瓜
乡野(组诗)
七绝六首
等
无题(外一章)
作者简介
纯子,陕西渭南人,退休中学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过散文及诗歌三百余篇,部分作品发表在《南北作家》《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奉天诗刊》等纸刊。《渭南文坛》特约作者。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