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藤桥镇驿头(和平、平山、岙底)村
主要特色为历史文化、名人、宗教、生态人文景观,拥有圣旨亭、程弈古居、辛亥革命程登云故居、“太极四象”溪边文化长廊、民国八年普利碑、中加友谊馆、金山寺宗教文化活动区等历史古迹。是第59届联大主席让·平的祖居地。
驿头隶属鹿城区藤桥镇,位于瓯江南岸,下辖和平、平山、岙底3个行政村。驿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有八百里瓯江风水宝地之称。古驿站,是温州古代通往中原必经之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年经三村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禁止企业进入,保护生态环境,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以森林公园作背景,开发农业休闲度假园区,金山寺宗教文化园区,农聚房改造,整治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于年7月经市规划局审批,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下派指导员认真指导,村干部与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龙湾区永中街道新城村
新城村主要特色为古堡文化,村内有永昌堡、古城墙、洞桥、四大夫祠等古建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永昌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龙湾区外宣基地。
新城村坐落在永中街道街道的东南面,是街道最大的村委会,根据三分三改人口统计我村有人,全村总人口有多人,60岁以上老人有多,村民代表人。
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新城村。永昌堡环境优美,一进有石碑楼,内有民族英雄塑像,有瞻仰亭、圣旨坊、永昌堡平面图;二进设永嘉场王半场主题展览,分“城堡”、“文化”、“名人”、“民俗”四个主题展厅,中堂有永昌堡历代名人肖像等。后面还有图书馆,馆内珍藏了宝贵的文史资料,存放有政治、经济、交通、国防、名人著作、百科丛书、地方文献等2万余册书籍,北首还有一个文化公园,古炮台。
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
南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章氏聚居之地,是明代直臣章纶的故里,保存有牌楼群、尚书第、笃忠堂以及墓葬等等。二○○一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阁,地处雁荡山北部,因与北阁遥遥相对而得名。由南阁上街村、下街村、果木场三个行政村组成。西邻显胜门,南依凤凰山,北濒南阁溪,山峦迭翠,奇峰矗立,溪流壮阔。
南阁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向为章氏聚居之地,是明代直臣章纶的故里。有关章氏遗迹,保存有牌楼群、尚书第、笃忠堂以及墓葬等等。遗风犹在,足为名村增添色彩。
牌楼群原有七座牌楼,现存五座,纵向排列在村口的一条以红褐色卵石铺成图案。路面的直街上,井然有序,雄伟古仆。这一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为了标榜功名和地位。牌楼火红巨匾上,分别以斗大金字楷书:“世进士”、“思光”、“方伯”、“尚书”、“会魁”。一九八三年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安市湖岭镇黄林村
湖岭镇黄林村隐在号称“东瓯第一山”的金鸡山东侧半山腰深处,平均海拔米,北依青田县仁庄镇,南接湖岭镇六科村,东为奇云山山脉,全村共户,共人。这里民风淳朴,环境清幽,被称为瑞安的“香格里拉”。据史料记载,该村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年),至今有多年的历史,现有68幢间晚清时期修建的老房子,大部分为两层木楼,它们绝大多数坐北朝南,层层叠叠,最大的十开间联体,是我市拥有古建筑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村庄。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林三条岭,条条通天顶”。过去进入黄林村都要翻山越岭,以致该村至今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
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为李姓聚居之地。全村占地亩,户数户。苍坡村始建于公元年,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始迁祖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徙居永嘉灵山被周家招为女婿,后东迁约一公里,建宅今址。
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近年来,村庄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人。制米酒、永昆戏……每当正月十五,苍坡村家家户户还要扎“鱼灯”,游人点上“鱼灯”,放到水中,寄托吉庆有余的愿望,更是当地一种古老的风俗。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的民俗风情,成了现代人休闲度假时开怀娱乐的节目和了解历史与民俗的窗口。
永嘉县岩头镇丽水街
丽水街位于永嘉岩头镇东缘的蓄水堤上,又名丽水长廊。全长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
“不游岩头丽水街,就不算来过楠溪江”。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这里显示出古朴之风,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与沧桑。
丽水街南侧是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丽水街进宦湖边汤山上有文峰塔,又名金氏塔,年前,这是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近几年来,文峰塔修复图纸历经多次修改,于年7月10日破土重建。
文成县西坑镇梧溪村
梧溪以溪为名,是文成县西坑畲族镇的一个文化古村,始建于公元年,建村迄今已有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该村位于县城西北21公里,镇北2.4公里,南邻天圣山安福寺,北达刘基故里,辖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龙麒源景区,属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地带。
本村的名胜古迹:富相国祠,始建于乾隆29年(),现存建筑完整,占地平方米。建筑式样庄严而轩敞,具有浓郁的古代艺术特色。四周环境优美:背靠岫山,祠后拥有古松两株,盘枝曲节如伞;享堂围墙外两侧,各凿一井。井前左凿鱼塘,右建厨房;祠前左侧有古樟一株,今仍生机盎然。
此外,还有国民党中将富文故居、新闻泰斗赵超构出生地“金阳旧家”与“南阳旧家”,金星啟瑞等古民居,至今遗迹仍在;东庄有“马栏基”,西庄有“太师堂”,唯世所罕见的三顶棕,也算是一大景观。
平阳县顺溪镇顺溪村
现存顺溪陈氏民居多为古老建筑,始迁祖名陈育球,明隆庆年间举家从平阳昆阳附近大岙迁至顺溪落户。经过百余年生聚繁育,传至清初陈嘉询(~)一代,开始大兴土木,营建第一座大屋,其子孙从祖屋分出各立门户,择地重建大屋。祖屋平面建筑形似东字,以中心纵轴为主体,横轴为副,四周围以高墙。门台为长条粗石砌成,悬山顶,铺圆筒瓦,门台前两旁竖立旗杆石。大厅悬有古匾,房子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屋脊悬山顶,饰飞吻,门窗雕镂精致,形象生动,柱子粗壮,础为方形青石,排列有序。山乡小镇萃聚多座庞大古建筑,世所罕见,故平阳民间长期流传“青街毛竹、顺溪大屋”民谚。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当地的居民还居住在大部分陈氏古民居内,过着原汁原味的纯朴生活。
顺溪老街位于是“顺溪”边,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是顺溪村一大特色。旧时,老街是顺溪与周边村落进行文化和物资等交流的中心集中地。顺溪老街路面主要以青石铺就,两旁老屋为旧时而建。老街的老店还在经营,一些店还保存这老工艺,店内充满古风古韵。
泰顺县筱村镇徐岙底村
徐岙底古村落位于“东海文化名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筱村镇,主要建筑有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等,附近与之紧邻的还有大翁宫历史建筑、门楼外古民居、新厝底古民居、文重桥和文兴桥等四处历史遗存,是泰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徐岙底古村落座西南面东北,前有玉溪萦绕,后倚金山,左右群山环抱,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落内小溪自南向北汇入玉溪,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环境优美。一条鹅卵石径逆溪而上,贯穿全村,成为古村落骨架,间或有横巷交织,共同构成网状脉络,街巷两侧古民居依脉而生、错落有致,密集、散列兼有,农田、菜畦散落其间,形成“田中有村、村中有田”的典型山区村落风貌,并与“国宝级廊桥”文兴桥南北方向遥相呼应,形成“古桥配古村”的优美格局。村内还有忠训郎庙、双井、双心巷、举人巷、文元巷、三拱石桥——永济桥、七齿石碇等人文景观,具有多方面的文物研究价值。与古村落相匹配的风土民俗主要有家酿红粬、筱村木偶戏、六月六禳神节等。
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
碗窑古村落位于桥墩镇玉龙湖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烧制陶瓷而兴盛,以陶碗传家,称为碗窑。现存多间连亘的吊脚楼、八角楼等屋宇层层叠叠,都是清一色的木质结构古建筑。村民们引溪流穿村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口,以水流冲力带动水碓磨瓷土,制成碗、盆、壶、罐等器物的坯胎,晾干后装入炉窑烧制,最繁忙时40多个水碓、18条龙窑一齐开工,彻夜不眠。这里的瓷窑层层叠叠,沿坡而上,因象龙,俗称“龙窑”,现存13级老窑建于康熙年间,至今仍在使用。
年,碗窑村被列入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是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碗窑村乡土建筑还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旅游景区,拥有4个头衔于一身,是我县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来源:温州宣传
整理编辑:布丁
这么美,这么有文化韵味的村落,点个,改天一一走一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