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原创美文雨生百谷,人长精神我在读

作者:吴国梁朗读:江晖

今日是公元年4月19日,农历庚子年三月二十七,节气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

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意思是谷雨前后,降雨量会增多,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尤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个时候,多么盼着来一场春雨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和熙熙的春天,送来细细密密的雨丝,飘飘洒洒地落入夜幕,柔柔美美地滋润万物。

多美!

可是,纵观一下诗词,却发现到了谷雨这个时节,伤春的诗作却远远多于赏春喜春。

宋代的《碾玉观音》认为:

咏春的诗词中,初春不如仲春,仲春不如晚春,晚春不如送春,送春不如春归无觅处。

有人用时髦的大数据统计过:一年四季中,诗人写春、秋的诗歌多,至少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单看写春天的诗歌,描写晚春、春归的诗歌要比描写初春的诗歌多得多,其次为盼春之作,直接描写仲春景色的应该最少。

小的时候唱过一首《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几乎是每年儿童节的保留曲目,其实,人们看春天,也是借助自然物才能感到的

晚上睡不着满天数星斗,诗人不郁闷,反而心喜,因为“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杨柳无力,枝条微动,水有波纹,冰渐消尽,诗人眼前一亮,心里暗喜,“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白居易《府西池》)

苏轼发现,春天先会被鸭子发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黄庭坚则认为,春天是在小草尖上归来:“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黄庭坚《春尽四绝句》)

春未来时,人们热切地迎春盼春;按理说,春来了之后,应该怀着喜悦的心情赏春,但奇怪的是,赏春的诗歌佳作反而不多,也缺乏想像中的那种热烈欣悦。

宋代徐俯,写了一首《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细细读来也没有那种心花怒放的感觉,贺知章的《咏柳》也是如此: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喜悦,却含蓄矜持,如果能拍张照片,诗人可能拈须微笑,却绝对不会咧着嘴哈哈大乐,可能更符合“乐而不淫”的诗词古训吧。

说来说去,就是伤春、叹春的诗为最多了,仿佛有些“春天不幸诗家幸”的意思,究其原因,人们似乎对痛苦忧愁的记忆强过对幸福欢乐的记忆,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会永远不忘。

韩愈也有过类似的话: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杜甫就对春天的飞逝最为敏感,刚有一片花落,他就开始伤心怅惋: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宋代文章大家,名士巨擘,写起伤春诗词也不遑多让,眼泪竟为落花流个不停: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饱经沧桑的苏轼,则不仅仅为自己悲伤,还要为杨花飘零成尘,为流水无计可留而伤: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如果你认为这两句是苏轼的原创那就错了,在苏轼之前宋代叶清臣就已把春色三分过,两分都是离愁别恨之苦,而另外一份又因为春雨,带来了几分凄风苦雨。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愁啊愁,愁就白了头……

许多诗的伤春之愁,其实也只是白了头,可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却真真送了性命。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尤其是后一句,当时一个大官曾布见此句道:“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秦观不久果然逝世。

冬去春来,春过夏至,自然之理,客观之变,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伤不伤自然与诗人本身有极大的关系。

王安石晚年闲居金陵,春回大地,山坡葱绿;直堑、回塘等处也水波潋滟,花落可细数,恋草则缓归,从容闲适,其心境与秦观大为不同: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其实伤春来惜春去,最后还是壮士词人辛弃疾说明白了其中秘密: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只不过是从春天脚步匆匆中读出了人生韶华的易逝罢了。

伤,还是赏?叹,还是惜?

真的皆由心境!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春天过去了,难道夏秋冬就不过了吗?

明前茶过去了,难道谷雨茶就不品了吗?

最后还是再次让我最喜爱的词人辛弃疾出场吧

《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春雨迷濛,禾谷正生;布谷声里,草木方芃。

(编辑:贾俊杰)

作者吴国梁,唐山一中语文组教师

朗读者江晖,唐山一中语文组教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fb/4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