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村走笔5章

激光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77061.html

走进汉阴县三元村,见识到“三官殿”,就知道这是神化的村名。月河北边的县城,背后是龙的山岗;县城的月河南边,栖落的是凤的山峦;龙凤脚下趟出一川平坝,照应两岸青山。城南郊区的三元村,土地肥沃,兼有大木坝、清水沟两座水库,渠堰流畅灌溉,实在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因而,三元梁人家,既有了县城给予的便利繁华,又享受乡村的自然宁静。

村名神化而来

南山淌下一条河,河口对接着县城,流域几十里,叫大木坝河。一坝坝田沿河而上,曲里八拐地延至山脚下。山脊东西绵延着貌美秀林,南北伸开着如翅的山梁脉络,像舒展起飞的凤凰,这山故名凤凰山。

山下大木坝河两岸,过去是乱石荒坡,广种薄收,稀疏几户人家艰难度日。明末清初迁徙来诸多移民,又遇旱灾雨涝,水毁田地粮食欠收,人们的日子煎熬困苦。清康熙23年间(),移民与当地百姓同心合力,敬奉天神上仙的庇佑,跪拜祷告赐福避灾,祈求风调雨顺,人们慷慨解囊,修建了三元大帝神殿。神殿建在黄土梁上,过去叫“三元宫”;因此,人们就把黄土梁,以三元大帝神仙之名,改称为三元梁。“三元宫”因历史上多种原因,被废弃而损毁;如今在清水沟水库之上,迁移新建为“三官殿”。后来政府在这里设立行政村时,就延用神化的三元梁地名,定名为三元村。

三元村,汉漩公路一条主干道,柏油路平整宽阔,曲绕通达该村全境,并蜿蜒盘旋而上凤凰山,连通县域汉水一江两岸。过去,从县城走陆路南行,也是从这里翻凤山,到漩涡,过汉水,进巴山,抵达四川。如今,公路经过的三元之地,路肩整洁无碍,水沟通畅,路沿外两边,栽植有香樟、桂树、枫杨等各类乔木树种,树下绿草丛生,四季盛开五颜六色小花,散发出郊外原野的生机气息。走进三元,似乎就走进了一个神化的迷人之境。

村史馆有神韵

很难想象,一个县城南郊的小村,却建有农民自己的村史馆。展馆面积近多平方米,分四个板块,精心挖掘历史图片、资料和实物,呈现出三元荣光、村史由来、时代变迁以及恬静淳朴的农耕文化生活,真实溢美地打造出“近融县城,远和乡村,亲山护水,留住乡愁”这一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

三元村史馆,是一座新建而具有时代风情的二层小楼。走进展馆内,古香古色的展示风格,即刻把人带进了“乡愁”的年代。在这里,看得见土墙草房,摸得着水车大磨;听得清泉溪潺鸣,闻得到鸟语花香;能观赏到大集体劳动的热火场景,也可体验出草帽锄头镰刀的沧桑岁月。尤其难得一见的知青合影,一个个憨笑可掬,即刻能让人沸腾出青春的热血和激情。

面对三元窑沟的老照片,心情格外激动。砖窑火焰缭绕的大场面,虽然有些的模糊不清,仔细看就明白,三元黄土粘性好,且有微细沙粒混合,那是火烧砖瓦的好材料,所以县府在此地建官窑。照片上,灰脸赤膊汗泽的窑工,搬运着大块大块的青砖,青砖上制有城墙砖字样,这样的资料该有多么珍贵啊。

此时,我想起了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县赵世震捐银粮筑补城墙,内外加砌青砖;乾隆三十二年(),又大型整修砖城,三年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县城墙,县城壕,还有高大的文峰塔建筑工程,用砖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无需猜测,足以可见三元黄土一沟,砖窑数量之多,砖窑规模之大。可以想象,当时三元梁上那烧砖、运砖,县城那搬砖、砌砖的情形,该是一个怎样宏大、壮观的劳作场景!在这每一块砖上,无不渗透着古老工匠们和三元人的心血和汗水。馆里呈展的青砖,虽然饱经风霜雨打、岁月侵蚀,却色质依然未变,神韵依旧活现。既叫人肃然起敬,又让人思绪万千。

神韵的三元村史馆,不仅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有了寄托之所,而且还成了该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村风文化滋养

文明村风哪里来?就是从文化中来。有了文化的滋养,有了文明的熏陶,良好的风气才能孕育而生。“文化采风”我们来到三元村,年青支书陈忠秋,振振有词这样介绍说。

然而,文化又从哪里来?用怎样的文化来滋养?通过对三元村实地查看和了解,让我们真切实地感受到,这个村里文化的“大文章”。

绿树陪伴的水泥公路,干净清丽的河沟池塘,敞亮安静的农家书屋,乡贤汇聚的文艺队伍,孝勤俭和的文化墙壁,宽敞美化的文化广场,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部室齐全、功能完备——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娱乐室、文化排练活动室、综合教育培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同时配置了电脑、投影仪、电视机、音响设备、图书、棋类、球类和各类民俗乐器、演艺服装等文化活动器具。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达到了市级标准化水平。不仅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文明村风带民风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三元村以“农家书屋”“文化站”“公益讲坛”“乡村艺术节”等农民们喜欢的阵地和舞台,活力承载三元村人的精神风貌。切实采取“形式新、内容丰、覆盖广”的文化活动举措,以点带面扩大和调动村民积极性,多途径开展文化公益活动,让广大村民吸收文化营养,接受文化熏陶,感受文化魅力,从而达到了“学文化,换头脑,长知识,兴民风”的实际效果。

与此同时,三元村不断丰富和拓展“文明三元”的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内涵,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脱贫致富标兵”“好媳妇”等各类型的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评议、综合确定的方式方法,引领新风尚,提升新民风,让文明村风蔚然成风。

村民人勤春早

人勤春早,三元村民就这样神明。乐于敏感县城生活的异动,勤于抓住创造财富的契机。

每当东方发白,晨曦的轻纱还笼罩着县城时,三元梁直通县城的公路上、连通村组的道路上,早就悄然忙碌起来了。一辆辆摩托车、电动车,还有三轮车驶出农户,沿着铮亮的公路村道,驶向县城的老街新区。

骑摩托的三元汉子,瞅着城市开发的机遇,戴盔帽护袖套,车载卷尺泥刀,乘早赶向建筑工地。他们不那么羡慕城里的工薪族,也不在意别人的脸色,熟练地操作钢筋水泥,将一座座高楼竖起。一月挣它个万把几千,腰杆挺得笔直;蔑视那些只拿钱不好好干事的“公家”干部,更有点瞧不起那些好吃懒做的人。

踩着三轮,踏着电动车,提着竹篮的三元梁女人们,既勤俭能干,又低调温情,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fb/4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