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梅花以其不畏严寒,淡雅清奇的气节,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在萧飒冷冽的冬天,梅花装点了暗淡的寒冬,它那幽幽的芬芳使人陶醉。
今天要学习的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以雪衬梅、咏梅言志的诗,成为了传颂千古的佳作。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脾气固执,不近人情,被称为“拗相公”;他研究文字学也喜穿凿附会。但他写起诗来,却是个妙人,经常能呈现一种让人会心一笑的诗趣。这首写白梅花的五言绝句,就很有趣味,而在诗趣背后,又是一种严肃的表达,有着丰富的隐喻。
据宋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此诗是王安石往访一高士不遇的题壁之作。整首诗字面并不难懂:墙角有几枝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虽然这些梅花颜色雪白,但我远远一望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幽香隐隐袭来。
全诗自然顺畅,逻辑清晰,前人评为“血脉贯通,有伦有序”。用词也非常精当:“墙角”,是不被 梅花绽放于下雪季节,白梅花又与雪同色,在王安石之前早有诗人做二者的文章。宋代李壁编《王荆公诗注》,在此诗后节录了两首前人的梅花诗,一首是唐代戎昱的“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一首是《乐府诗集》载南朝陈苏子卿的“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两首都是以雪喻梅,而后一首构思更与王安石诗相似。
李壁怀疑王安石借鉴了苏诗(“荆公略转换耳”),又说也许是无意间撞车了(“或偶同也”)。我们也不便下断语,但即便王安石借鉴苏诗,也是青出于蓝。此外还有唐代诗人东方虬的《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也与此同一机杼。
诗宝:
诗君好,还有哪些将梅雪作比的名诗啊?
诗君:
王安石之后,诗人继续津津乐道于梅与雪的关系,频频入诗。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南宋末年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其二:“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用拟人手法写梅雪争春,最后由诗人作出公正的评判。诗写得比王安石的《梅花》更加活泼有趣,但内在的意蕴却不可同日而语了。
诗宝:
能否再讲讲王安石的故事呢?
诗君:
那就再给你讲讲王安石研究文字的著作《字说》吧。《字说》,多穿凿附会之说。王安石变法失败,此书遭禁,湮没不传,但可从宋人笔记中窥见一斑。如徐慥《漫笑录》载:王安石释“笃”字为“以竹鞭马”,因为“笃”字上面为竹字头、下面是个“马”字。苏东坡调侃道:“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盖因“笑”字上为竹字头、下面是“犬”字。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了!
大师姐:作诗一首。
忆屈夫子
迫夕择客驿,
祠鸱踟离枝。
去楚龉黍鼠,
悲辞期墀曦。
九师兄:作诗一首。
古城春晓
昨晚春风入画图,
初开冰泮暖平湖。
墙隅尚有寒些许,
暗渡幽幽梅一株。
龚师兄:作诗一首。
阿朱
杏子林中始识君,
雁门关外见风云。
婉柔欲揾男儿泪,
却负鸳盟到此坟。
兰师兄:作诗一首。
梅
蕊破冰姿淡,
空山万里寻。
风香宜入梦,
枝俏可调琴。
有意时光短,
无情岁月深。
绣帘妆易褪,
折取换金簪。
早梅
戎昱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应缘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春雪未消。
梅花落
苏子卿
中庭一树梅,
寒多叶未开。
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上郡春恒晚,
高楼年易催。
织书偏有意,
教逐锦文回。
行香子
陶国栋
时光荏苒,流水经年。
昏昏然,已越数年。
月朗月暗,云舒云卷。
看杏花红,荷花艳,菊花残。
岁月流金,天不假年。
恍恍惚,鬓霜苍髯。
诚惶诚恐,思齐思贤。
任春风柔,秋风骤,冬风寒。
扶贫创业之花乡结构调整
骑驴追月
晓雾穿林散,晨阳映雪红。
曲径连孤寺,清溪灌万丛。
四季香如故,千畦花不同。
脱贫开广路,含笑渡严冬!
今天要晒的是学诗七班和十六班诗友的作品。
游九龙瀑布群
净心
石壁开金像,
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
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
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
馀照发光辉。
忆少年·秋思
付鹏飞
天高云淡,一行征雁,飞翔天际。
浮丘金菊瘦,小城河鲜美。
梦里常思儿与妻,念离愁,竟成堆积。
铺开纸和笔,且把相思寄。
明天我们学习的是《登飞来峰》。
(来源:新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