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动车经历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成熟化。笔者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主题不再是一线品牌与二线品牌的竞争,而是头部品牌内部“六进三”和“三争一”白热化竞争。但终局究竟是三分天下,还是一家独大?笔者认为,这其中电动车企业的主观战略选择仍至关重要。01“一家独大”的可能性如今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销量集中靠拢头部以及一线企业。笔者认为,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关键因素并非市场空间大小,而是竞争壁垒与管理边界。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随着规模经济持续发挥作用,中国电动车行业终将走向高度集中,甚至“一家独大”的终局。这里的一家独大,未必是市场份额的一家独大,更重要的是股东回报的一家独大。02龙头企业的利润份额,会高于市场份额虽然根据经济学推导,揭示了电动车行业走向高度集中的商业属性,但龙头企业也许不应追求市场份额一家独大的终局。在电动车行业,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最优均衡点,也许是份额的适度集中和价值的高度集中,即业务量集中度利润集中度市值集中度。按照电动车行业的商业属性——在行业价格相同时,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利润率;在行业成本相同时,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更好的时效获取更高的价格,从而也能够获得更高利润率。换言之,龙头企业或许仅仅以30-40%的市场份额,便可赚取行业50-60%的利润,并占据行业70%-80%的市值。03终局分析因此,电动车行业的终局,大概率是市场份额的适度集中,与股东价值的高度集中。原因有二:1.从经济学的视角,电动车行业的属性将推动行业持续走向高度集中,甚至“一家独大”的终局。2.从集中化路径来看,竞争是比并购更好的路径。未来电动车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对于电动车行业而言,竞争出清比并购更有利于生态稳定。据目前状态来看,电动车行业Top6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寡头公司,其中Top2公司概率较大。这6家公司需要做好迎接全面监管的准备,保持与其目标市场地位匹配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未来机会更大。*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仅限于电动车核心业务的沙盘推演。电动车企业的产品多元化等方面,将在未来的专项研究中探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