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课例展示活

11月20日,面向17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课例展示活动,在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圆满举办。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共同协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赵子莹,天涯石小学校长叶昀,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吴明平发表开幕式致辞。锦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乐,锦江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赵万华,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秦梅出席了此次活动。

直播主题

本次课例展示活动分为上午小学场、下午中学场。来自天涯石小学的廖莉老师、骆洪亮老师,与来自七中育才学校的黄心雨老师、杨文老师,分别执教《正负数》、《看图找关系》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7个实验区近名教研员和教师,通过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观看直播,并就课例展示活动进行互动交流。

04:27

在课例展示环节,四位老师充分运用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的功能模块,将数字教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创设了高效互动并且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环境。老师们依托于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丰富的资源素材,充实及“活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知识;并在知识点讲解后,通过平台所承载的大数据工具分析学情,精确掌握每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发布个性化作业,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课例展示

国家教材委数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尚志,国家教材委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维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达,锦江区数学教研室主任陈莉、锦江区数学教研员晏长林等多位课程专家,组成课评专家团队,对授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如何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团队表示,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产物,并向现场与会的多位老师强调,要紧跟信息科技发展潮流,打造更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优秀案例,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交流教学成果、分享先进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专家评课

本次课例展示以及专家的精准指导,必将有力推进广大教师形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习观,帮助教师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教师依托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进而助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开幕式致辞集锦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

陈云龙讲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全球各类学校大规模停课,教育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在巨大的危机面前,教育信息化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通过探索数字教材的实践应用,学生们下载使用数字教材,解决疫情期间纸质教材送达困难的问题。应对新冠疫情之下的教育危机,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使用数字教材?我认为至少有四方面的需要。第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第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三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第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赵子莹博士:

赵子莹讲话

今年2月下旬,在教材局的指导下,我们迅速搭建了电子教材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纸质教科书无法运输到学生手中的问题。短短1个月的时间,平台的在线阅读、下载次数累计高达近余万次。印证了全版本、全学段覆盖的数字教材使用场景。

如今,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把安全、可靠、多元、精准的数字教材及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系统化、一体化地提供给广大师生。

锦江区教育局及学校领导们的重视令我们感动;评课专家们的敬业、专业精神令我们敬佩;授课老师们的热情积极态度使我们备受感染。我相信有指导和示范价值的创新教学模式案例正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逐渐形成,“共享优质资源,引领教育变革”的先行实践正在开展。

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吴明平: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的快速迭代,助推教育迈向4.0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平台很重要,资源很重要。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就是一个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基础,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平台。

七中育才学校属于平台的先行先试者,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怎么用”的问题。智能时代,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果断走出舒适区,走出“凭传统、凭经验、凭习惯教学”的误区。面对智能时代,面对新生事物,七中育才学校应该抓住机会,勇于创新。

天涯石小学校长叶昀:

数字教材突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边界,拓宽了传播渠道,弥补了纸质教材内容单一、形式封闭的缺陷。基于数字教材的教学实践,不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更推动了教师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习观,帮助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教学流程再造,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

课例展示专家团队点评精选

国家教材委数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尚志:

王尚志点评

数字教材大幅增加师生交互机会,改变以往师生间的单点互动方式。教师甚至可以同时与50位学生进行交互,我们由此可以推论,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更为清晰、精准和及时,我们教学的起点因此更为科学。

通过数字教材,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数字教材丰富了传统教材的呈现形态,为学生提供更为喜闻乐见的知识获取方式,将课本中原有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学生通过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可以去操作、去尝试、去猜测,这正是我们得到基本智慧的重要来源。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刘达:

刘达点评

在过去的几十年,教学资源存在于浩瀚的网络平台中,相当纷繁。我们要寻找、重整、加工这些教学资源。数字教材以及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帮助我们跨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所获取的资源在课堂教学框架中有机整合起来。

通过数字教学的资源及平台,可以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材呈现方式,结合大量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去归纳和总结课堂知识点。

成都市锦江区数学教研室主任陈莉:数字教材为教育教学带来五个字的变化:第一个字是大,今天我们看到了大资源,有了大资源,我们同时看到了大平台。教育管理者、教师都能够登录这个平台,在大概念、大设计下开展教学工作。

第二个字是深,学生可以深入生活进行学习。深度学习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以及深入的思考。

第三个字是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教师不能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判断来进行学习。

第四个字是真,在真实学习中扎实获得知识,真合作,真交流,真思考、真思维。

第五个字是活,活跃课堂,灵活学习,鼓励孩子有话可说。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教研员许小平:

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有助于教师在进行同一个知识点教学时,参考各个教材版本,与各类教学资源。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应每个知识点的客观掌握情况,适时做出教学调整。教师的站位可以退到后方,把主要舞台交给学生,这正是体现了“生进师退”的教学理念。

国家教材委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维明:

李维明点评

教师在课例展示时,体现出智慧教育平台的三大优势,一是教学资源的应用,二是呈现学习的内容,三是数据统计的反馈。

互联网上有很多教学资源,内容指向不明确,获取方式不便捷。通过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所承载的大量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提升备课效率,拓宽备课容量,丰富备课形态。

呈现学习的内容进行升维迭代,改变了在纸张、黑板上的单一呈现方式,运用图像、视频等方法,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还可以将数字教材与电子白板相结合,在图像、视频上进行灵活标注,从心理学角度引发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sz/12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