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北京城,有种时髦叫婚宴办在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一直走在潮流前沿。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让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在古都的百姓第一次尝到了西方快餐的味道。

肯德基,这个今天随处可见的牌子,在几十年前的北京可是个新鲜词儿!

前门开了家“啃的鸡”

年11月12日,前门开了中国第一家肯德基。

当时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炸鸡店的快餐店,对北京百姓来说还十分陌生。

年《北京日报》关于肯德基的报道

不知道卖的是什么、有什么招牌菜,大家只知道从美国来了一家卖炸鸡的餐馆,叫“啃的鸡”。

在一片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人们争相围观。

三层楼高的店里,有多平米的面积,能同时接待名顾客就餐。

可即便这样,长长的队伍还是一直排到了门外,几乎需要两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

当时也有外卖,但没人愿意带走吃,都要坐在店里感受气氛。

因为顾客太多,工作人员甚至不得不求助警察来维持秩序。

当时的肯德基还叫“美国肯德基家乡鸡”北晚新视觉供图

八十年代的中国,寻常人家下馆子都十分稀罕,更别说体验这种西式快餐,拿着餐盘在座位上傻等的客人不在少数,还有客人点了炸鸡问服务员要筷子。

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最大的疑惑是不知道吃什么、点什么。

当年在肯德基工作的赵女士曾再现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顾客拿着当时最大面值的10元钱,对柜台后的服务员说:“给我来10块钱的!”

服务员回答:“原味鸡两块五毛钱一块。”

顾客思考片刻,回一句:“那先来一块尝尝吧!”

拿了餐后,旁边的排队的人还会凑近了问:“哎,味道怎么样?”

前门肯德基开业当天收到的第一张10块钱来自纪录片《北京记忆》

开业当天的菜单上还有七块三一份的套餐,包括两块吮指原味鸡、一个小餐包、一份鸡汁土豆泥、一份菜丝沙拉。

当时的《北京日报》报道:

这种炸鸡是选用重量相同的一等肉鸡,切成大小相同的九件,经十一种秘方香料调配后,用特制的自动高速气压炸锅烹制而成。

每件肯德基家乡鸡都具有内层鲜甜嫩滑、外层香脆可口的独特风味。

记者问老田对这种他首次吃到的美式炸鸡的评价,他连连点头:“好吃,又热又嫩。”(《北京日报》年10月7日报道)

过去在很多人记忆里,只有烧饼、油条等快餐,肯德基出现后,西式炸鸡一时间成为北京城里最洋气的小食,不少商家借此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脆皮炸鸡。

除此之外,店里的冷饮、甜筒、圣代也吸引人们前来品尝。

芝麻君身边有朋友回忆,那时候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事实上人们不经常购买,肯德基里的散装纸杯可乐成了不少人对可乐的最初记忆。

奶油冰激凌更是稀罕物了,肯德基推出的圣代,不仅有冰激凌,上边还淋着草莓或菠萝酱,表面撒一层花生碎,最后再放上一块罐头的菠萝或山楂,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肯德基前台的宣传广告来自纪录片《北京记忆》

在肯德基办结婚宴

年11月13日,新华社以《北京出现第一家西方联号快餐》为题,对中国第一家肯德基的开业进行了报道。

此前的中国,作为第三产业的餐饮业,还没有引进外资的先例,因此最初的肯德基被定位为服务外国人,支持外汇、侨汇支付,甚至设有专门的窗口接待用外汇劵支付的顾客。

随着体操王子李宁等明星的经常光顾,加上报纸上的广告宣传,很快前门肯德基变成了北京城里的“网红店”。

年,中国普通干部的月工资收入大概在元左右,而在肯德基消费一次就需要花费近10元。

这是怎样的差距呢?

当时冬天每斤一级大白菜的价格是三分三厘,10块钱足足可以买三百斤上好的白菜。

但价格的昂贵并没有影响老百姓尝试新鲜生活方式的热情。

不少来北京旅游的人,还要特意到肯德基品尝一次,然后再和门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合影留念。

肯德基就是当时北京城里的一景。

前门肯德基店外的山德士上校来自纪录片《北京记忆》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回忆,第一次吃肯德基是很震惊的,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整个厅堂的设计、就餐的氛围。很多人对炸鸡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就是店里的服务、环境,是人们没有经历过的。

年《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一对在大学教书的情侣,是这里的常客。

男士金先生说,虽然北京的大饭馆很多,但他的经济实力告诉他,那里不是他所能去的地方。

而在“肯德基”,他则感受到了一种平等气氛:大家都支付几乎同样多的钱,都吃几乎同样的东西,还都得自己端着盘子找座位,根本无穷富贵贱之分。部长到此不失身份,而平民到此也同样为客。所以每次外出吃饭,他都要带女友来“肯德基”。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店里的卫生间方便、干净,是外面很多地方不能比的。

那时候,人们都觉得在肯德基就餐是一件十分洋气的事情,用北京话说,那是“倍儿有面儿”!

90年代初期的前门肯德基店坐满顾客北晚新视觉供图

节假日一家人扶老携幼,情侣们成双结对,好友们前呼后拥,目标就是前门的肯德基。

歌手老狼曾谈到,当初能吃上肯德基就感觉像过节一样,”今儿搓什么?就是肯德基。”

年刊登在《北京日报》上的肯德基广告

甚至有人在肯德基办结婚宴席。

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却是十分轰动。

西单、王府井开了分店之后,前门肯德基终于不再像开业之初那般拥挤,于是有新人将这里的二三楼包下,选择良辰吉日举办婚礼。

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前门肯德基店干脆把三楼开放,每个礼拜天都会给新人举办婚礼。

吃完宴席后,人们还要把肯德基的包装盒带回家,在客厅里摆起来。

京城掀起快餐热

肯德基在北京的蹿红,让国外企业看到了无限商机。

据报道,前门肯德基店开业的第一天就创下了销售额30万元人民币的记录,当年北京肯德基餐厅的人流量高达万人,居肯德基集团全球餐厅的榜首。

有这样的成功在前,麦当劳也不甘示弱。

年4月23日,麦当劳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开业,报道称当天的交易次数就达到了1.3万多次。

年《北京日报》关于麦当劳开业的报道

年《北京日报》关于麦当劳王府井店的报道

在麦当劳,顾客花10元钱就能买到一份“标准套餐”,包括一个汉堡,一包薯条,一杯冰镇可乐。

在麦当劳前台点餐的顾客北晚新视觉供图

多少孩子盼望着过生日、过六一,或是作为考试奖励,家长带着去吃麦当劳、肯德基,不仅能吃一顿儿童套餐,还可以得到附赠的玩具。

父母带着孩子到新开业的麦当劳就餐北晚新视觉供图

孩子们在麦当劳欢快就餐北晚新视觉供图

因为两者都是西式快餐,产品种类相差无几,开业之初经常有人分不清,在一家店却叫着另一家的汉堡名。

后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麦当劳的“麦乐鸡”、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

紧接着,肯德基、麦当劳推出各种餐券,可以在点餐的时候优惠,很多人都有过攒券的经历。

麦当劳前台等待点餐的顾客北晚新视觉供图

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的分店越开越多,各个店也不再像开业之初那般拥挤,顾客仅需几分钟就能吃到自己点的套餐、小吃。

这种就餐方式也逐渐影响了京城的其他饭馆,人们对商家的服务态度、店内环境更加重视。

麦当劳前门店北晚新视觉供图

这些西式快餐的兴起,也带动了国内快餐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之后全国各个城市都兴起了一股快餐热,汉堡、炸鸡随处可见。

今天,人们外出就餐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加注重健康,讲究低热量、高营养。

当年京城里的“网红店”不再是挤不进的“景点”,人人都能轻松吃到一顿套餐。

从新鲜到平常,肯德基、麦当劳与北京城一起,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迁。

在这里一起聚过的餐、一起见过的人,也成为很多人心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精彩推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有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tx/1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