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2/5972929.html
北大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然落幕。考研是一段奋斗的日子,蓦然回首,其中既有拼搏奋进的艰辛,也不乏受人襄助的感动。经验帖是光华人多年来的优良传统,也鼓舞着无数的优秀学子为了目标披荆斩棘。因此,我们汇集了年光华金融硕士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对各位有志者的考研之路有所助益,并以此感谢和传承历届光华前辈的无私精神,同时也感激所有第一作者的支持及理解。本经验帖来自经管之家论坛坛友的热心分享,按照专业方向分为金融专业和商业分析两个部分,上期为大家精选了6位金融方向上岸学长学姐的经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7位商业分析方向学长学姐的上岸经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祝一位阅读本经验帖合集的朋友考研顺利,前程似锦!商业分析方向
01
SUMMER
一、个人简介
年本科毕业于人大统计,一战人大本院失败,二战光华考入商业分析硕士项目。初试排名并列39(政治73+英语一83+数学三+金融学综合=),复试79分,最终排名37(以上均指金融和商业分析两个方向放在一起的排名)。综合来看,在整个初试和复试过程中,我都表现平平,只能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历、踩过的坑以及一些思考。我自知文字表达能力欠佳,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包容海涵。二、初试
1.政治
教材:考研大纲、视频、肖秀荣全套、风中劲草、小黄书
两次考试我在政治上都是题海战术:前期利用早上、中午倍速刷视频了解概念;
到10月份开始刷肖秀荣题的选择题部分,刚开始刷基本没有正确率可言,只能把错的地方做标记背下来,然后根据知识点整理错题,基本在刷了三遍以后出错会少很多;
11月份开始结合风中劲草和小黄书背主观题的知识点;
12月份开始限时做肖秀荣的预测卷,在考前一个礼拜参考小白考研做的背诵提纲,根据关键词、结合知识点,背诵肖四的大题。
教训:
政治复习尽量早点开始,尤其是理科生;政治的选择题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除了肖秀荣最好也刷市面上其他热门的习题集;
强烈安利小白考研的肖四提纲,按照知识点和关键词背诵既能够减轻负担,也有助于分析题意并思考形成答题思路脉络,万一考场上遇到没见过的大题就不至于太慌张。
2.英语
教材:黄皮往年真题+写作红皮书
我英语水平还行,所以在英语复习上分配的时间较少。一战时候刷了一遍所有的真题,练了几篇作文就去考试了;二战时在准备出国,11月份还在被托福折磨,阅读逻辑和词汇量基本在线,所以只做了几套最近几年的真题,到后期12月针对性恶补了大、小作文,好在今年英语一不太难,最后成绩也算看得过去。教训:我个人感觉托福/雅思/GRE的作文套路对考研基本不适用,无论如何建议英语作文还是越早开始越好,毕竟熟能生巧。
3.数学:
教材:十八讲+数学全书+线代讲义+历年真题+模拟卷
数学倒数第一也没啥可讲的......完全反面典型,一战结果现在被朋友嘲笑有作弊嫌疑......一战时候数学准备的很细,暑假时候高数刷了一遍十八讲+数学全书,代数过了两遍线代讲义;9-10月份时候刷了两遍题,泰勒展开和积分这些重点部分刷了三遍,借助做题复习了概率的内容,然后刷了历年真题(留了近三年的没做);11-12月份时候做了8套卷和4套卷,根据错题强化薄弱的知识点,最后在考前一周做了近年真题。二战时候完全copy了一战的节奏,但因为教辅的换题率低+一战刷了太多遍熟到不行,很多时候写题目缺乏思考的过程,再加上后期的模拟卷还是做的不够,上场直接gg。
血泪教训:如果教辅做起来不合适请一定要换,适合自己最重要;后期要保证刷题量,系统地做模拟or真题试卷来把控时间+保持手感,我后来专业课花的时间太多,试卷做的少,最后明显手生。
4.专业课
a)微观
教材:平新乔十八讲+圣才辅导书+历年真题
我主要看的是平新乔的十八讲,因为课本的风格偏数理,和本科的课程话语体系相近,上手会更快更容易理解。
9-10月份搭配圣才教辅书,看完了教材+刷了一遍遍课后题。
11月份的时候细致地整理过了一遍十八讲全书,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将概念、定理推导、知识点运用等脉络串联起来,重新刷了两遍课后题。
12月的时候过了两遍真题,但时间来不及深挖,薄弱的知识点只能放弃。
教训:如果之前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一定要早点开始,平新乔大概是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水平,难度不低,我开始的晚,直接导致学的教材和刷的题都不够多;当时有前辈推荐了托马斯内契巴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感觉课后的题和光华的风格比较相近,可惜时间不够用只看了一点。
b)统计
教材: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科计量PPT+钟根元计量经济习题册+历年真题
因为本科就是统计,之前也用过茆诗松的习题集,所以分配的时间比较少。开始准备的比较偏纯概率和数理统计,结果看了真题风格发现不合适,从10月开始恶补计量经济学,当时伍德里奇全书肯定看不完了,就用本科的计量PPT过了两遍知识点。11月-12月又刷了两遍钟根元的计量经济学习题册。考试前反复看了几遍真题只写了思路,统计这几年的真题重复率比较高,所以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教训:虽然有建议不要太早做真题,但开始之前还是要大致看几遍熟悉一下风格,免得走弯路;恳求大家看真题时候一定要吃透,不能囫囵吞枣或者止步于有思路,今年统计就遇到了一道之前看过但没想明白的真题,只能在考场上一边后悔一边现编。
三、小结
初试备考过程中我基本都是题海战术,毕竟初试应试的性质比较重,所以不停地刷题+知识点梳理+错题思考基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身体素质还蛮重要的,直接影响了复习的心态和效率。我二战同时准备了出国,所以两条路都有一些体会。对于是否要准备planB,我以为人各有志,但如果真的做两手准备,请务必认真制定时间线和计划表并确保执行,最好在10月份之前考出英语标化成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尽量借助中介协助完成申请中各项繁琐的工作。最后,要说的感谢真的太多,万分感激一直支持我的父母长辈、不停给我打气的姐妹、耐心解惑的师兄师姐。希望大家都能够诸事顺遂,心想事成。02
SUMMER
一、个人简介
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专业金融学,无科研经历,也没有拿得出手比赛,勉勉强强有保研资格,不过放弃了,本科期间也没有考研的经历。毕业后在银行做了三年的小桂圆,然后也成家了,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小baby。工作后,就是觉得自己水平太菜了,工作的内容也是没有什么意义,重复性操作,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迟早会被淘汰的;同时也很为自己没有读研感到遗憾。说考就考了。年5月开始正式辞职备考,那会我的很多同学正要研究生毕业了(扎心扎心)。几乎零基础,一战成绩:政治65,英语72,数学,专业课93,排名67,很遗憾失败了。第二年,前几个月就是带带小孩偶尔刷刷数学题,看专业课,一天可能最多就三个小时;差不多从7月份接着才开始每天8-9小时。二战成绩:政治68,英语78,数学,专业课。二、初试
1.政治
政治没有发言权,两年都上不了70,两次分析题都是只有二十几。大家可以看看高分同学的经验,或是其他帖子,公共课还是比较好准备的,考生这么多,各种资源很多的,很多老师都不错的。2.英语
我的英语真得很差,大学六级没过,工作内容也没有跟英语相关。。。第二年,阅读应该是满分,不过作文一塌糊涂。我用的资料只有真题加“背单词”app。单纯背单词,真得挺难的,我两年了,都没刷完一遍的单词,主要还是在真题里面背单词。我英语真题阅读刷了有五六遍。我第一年前期走了一些弯路,跟了某些名师,花了好多时间在听单词视频上,到了7月份做真题,依然全靠蒙,每篇文章就是对2-3题,那时还是挺绝望的,在9月份才开始听陈。因为后期时间也不多,我觉得主攻阅读对我自己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所以翻译就是听听几节宋逸轩老师的技巧课,真题的翻译我都没有独立去完成过。完型我也是听陈老师的,他是当做阅读去讲的,没有讲什么技巧,比较踏实。新题型一定要重视,要是遇到排序题,有时稍微不注意,可能就全军覆没了,要听听一些老师的技巧课,我是听宋老师的。作文呢,因为我单词量太差了,两年的总分都不上20,其实第二年我是想好好准备积累英语词汇的,可是行动力太差了。英语差的,对作文翻译这种期待不要太大,这是得要慢慢积累的,考前一两个月多默写一些功能句,作文拿个及格分。
3.数学
年5月份开始重新学数学,知识是真得全忘了,不过我本身对数理接受能力还算是较强。翻了一周的同济教材,就跟看小说似的,看完什么都不会,然后就是花了三四周的时间做18讲,每题都不会,真得挺痛苦的那会,要是还没辞职那会就开始备考,我应该就放弃了。刚备考不知道网上有那么多课程,后面机缘巧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