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真情无价记七甲镇上田家村老支书田增国年带领全村救助矿难工人纪实文/王洪莲上田家村老书记田增国
“打通了,打通了”。“快看,有人有人”。“快让救护人员上来”。“都活着,五个人都活着,太好啦……”
随着救护车带着伤员,伴着刺耳声音驰远,所有在场参与救援人员,有鼓掌声,有欢呼声,有相互拥抱,有喜极而泣,风带着喜讯,整座大山都沉浸在被感动中。
组织实施救援的带头人上田家村老支书田增国看着自己一身泥泞的衣服,揉了揉五天五夜没有休息的眼睛,再看看周边那些参与营救的好心人各个都人困马乏的疲惫样子,田增国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流了出来……。
是啊,个多小时的奋战,五天五夜的煎熬,都是为了一句“人不救出来绝不撤退”的誓言,那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是一种绝不放弃的精神,更是一种团结的力量。然而,年4月6号这一天,终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深情叮嘱,“在矿上干活,一定要仔细点”
位于招远的一个金矿,放眼望去山背上卧伏的那条褐色多情的金矿脉,犹如一条腾空而起的金龙。山上云飞霞绕,山势险峻,群峰叠翠,三面环山,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黄金宝地。有句民谣是这样唱的,“玲珑山十八层,金梁玉栋在其中,尖斗砂子平斗金,牧师窃牛囚金洞”。其富足,可见一斑。从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就在这里采金掘宝,直至到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玲珑金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后来又被共产党巧妙夺下,新中国成立,招远金矿不仅成为盛产黄金宝地,更成为了周边村民重要经济来源。七甲镇与招远为邻县,年期间,周边很多村民为了生计会去招远金矿打工,而上田家村离金矿有40多里地,村民田春国等四名村民也搭伴去金矿谋生。田增国常会看见自己的四位村民去金矿上班,也很熟悉他们上下班的时间,每次遇见都会热情打招呼,然后深情叮嘱一番,“下矿干活一定要仔细点”。
开口命令,“他们不救,咱们自己救”
那年距离清明节还有一周时间,田增国正在组织村民准备农田作业,突然接到矿区打来的电话,说是村民田春国四人在井下作业时,山体出现坍塌,里面除了四人还有一位外村村民,一共五人全部被困井下,生死未知。田增国放下手里工作,用最快速度赶到事故现场。当时矿区负责人表示,因为田春国五人所在的矿区地势复杂,加上年代久远,救援难度和投入很大,然后就撤出事故现场了。节约时间就是被困人员的最大希望。田增国顾不上想救援会有多少困难,心中只知道,自己的村民有困难,一村之长有责任有义务出手相助,何况这是生死关头。“他们不救,咱们救,大家跟我一起去招远金矿”。田增国一声令下,村委班子成员立马分头组织行动,很快,全村村民除了留下守村的一位年长村干部,其他只要有行动力的,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浩浩荡荡的赶去事故现场,他们知道,埋在下面生死未卜的人是自己的亲人,“同村同根一家亲”,这句话根深蒂固扎在每一个上田家村民的心里。不言困难,“为了兄弟,必须咬牙坚持”
到达现场,开始实施救援的时候,田增国才真正知道,救援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困难很多,但心系村民安危的田增国哪顾得上这些,一声令下“开挖”,根据知情人的指点,村民们蜂拥而至,除了电钻工作,剩余的人用铁锹的,用镐头的,用铁棍撬的,有年长的老人用徒手搬石头的……总之,在现场的人全部上阵,各种工具声音汇聚一起,像是一首催人奋进的乐曲,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兄弟埋在下面,一定要救出他们”。古有愚公一人誓要把山移,今有众人齐心开山救兄弟,那场面,真是一副齐心协力,斗志昂扬的感人肺腑之画卷。然而,由于坍塌的位置山势陡峭,加上时间久远,施救作业不仅难度大,而且常会有山石滚落,给救援人带来很多危险。一面是困在井下的村民,一面是救援的村民,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一直这样盲目挖下去,不仅延误时间,还会出现二次伤害。
科学救援,“重新做计划,各自有分工,”
本图来自网络
田增国看着不断滚落的泥石,跟村委班子成员在现场开了一个简短会议,“情况复杂,如果用现在的救援方式,时间会很久,最后的效果也很难想象,应该重新规划一下救援手段”“田书记,你安排吧,我们都听你的”,因为班子成员都了解,也都信任田增国领导能力。在田增国的重新安排下大家开始各自分工,谁前排打钻,谁下山抬水,谁负责放炮,谁负责清理。一班几个小时换岗,没有了物资谁负责下山联系,谁负责后勤保障,喝水,吃饭等等,一切都安排明确妥当。最后,田书记还亲自下山请来了对山势和井下矿区分布情况很了解的当地村干部,有了专业人员的指导,救援进度非常明显。
二次坍塌,“说心里话,我也有退缩的念头”
经过四天四夜不间断的救援,虽然各个都累的人困马乏,但没有一个人诉苦,更没有一个人退缩。村妇女主任田淑霞组织给山上工作人员送饭,从山上跑到山下,一天几个来回下来,腿都快跑断了,但那时候,她却不不吭一声。现场有个最年长的老太太,大家怕累坏了老人身体,都劝她回家,但老人说“我不会干别的,但我有劲搬石头,搬一块少一块,这样就会早点救出人来”。炸药刚放完,烟雾还没散尽,就有人顶着刺鼻的炸药味开始工作。而田增国从上山救人的那一刻,四天四夜基本没合眼,他说那时候也不知道困,也不知道饿,心里想着能节省一秒,被困的村民就有一线希望……。炸药用完了再去买,柴油没有了,政府及时供给,当地大队无偿捐献很多枕木,总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齐心协力的感动听了让人泪目,但对于那些急迫救人的人却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付出。就在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救援出现二次坍塌,大量泥石流像潮水一般涌下,幸好大家跑的快,没有一个受伤。看着坍塌后的狼藉,大家虽然很难过,但没有一个轻言放弃的。但田增国心里却打了退堂鼓,因为他不希望里面的人没救出来,外面的人再出事。“大家伙撤吧”田增国忍着揪心的痛下达撤走命令。“大家走了,我哥就彻底没希望了,求求田书记救救我哥”田春国的弟弟扑通跪下,一个劲的给大家磕头,在场的人都哭了,田增国也哭了,他的心一边被感动着,一边被纠结着。最后大家齐心说“再拼一次,再拼一次”那天正好是清明节,天下着小雪,温度很低,但大家擦干眼泪后的积极干劲再次高涨起来……。
真情感动,“人活着,付出再多都值得”
在大家的共同坚持下,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再次投入抢救工作中,或许是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许是大家的坚持感动了上苍,终于在换了救援位置后的第五天救出来所有被困井下的工人,后经过治疗五人全部恢复健康。出院回家的伤员得到村民最高礼仪的接待,放烟花放鞭炮,在大伙眼里,自家兄弟平平安安回家就是全村最大喜事。在田增国的建议下,全村人凑在一起,杀了一头猪,炖肉喝汤,喝酒畅饮,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上田家村村民齐心救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田家乡,后来龙口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纷纷报道了此事,龙口市政府还授予上田家村“光荣集体”“先进党支部”,授予田增国书记“优秀党员”称号。烟台市授予上田家村“文明村”光荣称号。龙口市邀请田增国到各乡镇做先进事迹演讲报告。面对这些荣誉,田增国却说,人救出来,付出多少都值得。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是全体村民的齐心合力和坚持不懈才获得的,而我只做了一位村干部、一个党员该做的分内之事……”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可亲可敬的领导干部,官职不大,却做出了感天动地高尚情怀,爱民如子的伟大壮举。
新班接励,“不辱使命,再接再厉”
新老书记田增国(左)和田普好
至田增国退休之后,新书记田普好接任以来,不足二百户的小村庄,经济发展稳定,村民思想团结,邻里相处和谐,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没有打架斗殴现象,更没有严重刑事案件,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每次换届,上田家村都是平稳过度,新班子成员皆是满票通过,从接任到现在已经十八年了,充分说明了一点,村干部的优良作风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而新书记田普好却说“我们都是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心系村民,以身作则的美德,有新思想,有爱心,有情怀,更有凝聚力,有了这些力量的支撑,才有了新领导班子的动力,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沿着老一辈留下的执着信念,以不服输精神砥砺前行!”虽然那场惊心动魄的岁月给我们留下记忆的痕迹,但上田家村新老领导班子对村民的真情和关爱是无价的,这才是村民所喜欢,所期望的好干部。
作者档案王洪莲:笔名沧海一笑。烟台市作协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七甲镇百好超市店主,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曾在几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三百余篇文章。其中《村里来了一个会抽烟俊媳妇》、《尽美南山》、《我们永远在一起》等一批文学作品在全国烟草行业和报刊举办的征文中获奖。利用业余时间写过《放爱一条生路》连载小说。连续六年被东方烟草报、烟草在线平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龙口莱山--莱山祭月--中国最早的远古帝王礼仪之一《莱山风》王洪莲作品精彩推荐黑山村“王氏族谱”续修侧记一场篝火晚会,让“敖子埠”村又火了一把!莱山文化动态:昨日,向建党周年献礼片电影《战火中的雕像》在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顺利杀青。龙口村庄印象:《七甲镇雀山姜家村》一幅朝气蓬勃的山水画莱山根雕艺人邹老三莱山村庄志:黑山,新时代的精神家园莱山儿女:面向教育桃李满园,背朝莱山美名留传----朱良农老师莱山重阳登山节:重阳节游莱山记莱山论坛:铭记历史,传承家训应从娃娃抓起----七甲发展之我所见莱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让面塑“活”起来的田守英王兴华:续写家谱书宏愿,退休人生更精彩。我市大草屋村王氏族谱即将付梓印刷。大美莱山:根雕搭台,文化唱戏---龙口莱山民间根雕艺术节采风纪实拾金不昧暖人心,传递社会正能量——南山板带事业部热轧厂职工李晓丰拾金不昧事迹莱山人家:身残志坚常献爱心,温暖社会共享快乐--记七甲镇后迟家村村民迟焕涛爱心事迹莱山村庄:不曾被遗忘的世外桃源----敖子埠宏图建基业,瑞安传福报“齐天大圣”曲富建---------横空出世的莱山“美猴王”七甲镇丰收节为“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品做“嫁衣”莱山文化动态:挥毫尽展书法风采,英雄故里翰墨飘香—记龙口市书协常伦庄分会成立暨文艺志愿服务“百县千村”书法惠民龙口分会场莱山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莱山文化传媒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或如果您有关于莱山的人物、传说、故事、民俗、抗战等,马上与我联系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