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我们在床上休息,也在床上活动。今天,来聊聊“床事儿”。我们今天说的床,普遍是指四脚落地,架着厚厚垫子的一件家具,这很明显是西方传入的。何出此言呢?
我们古代的床并非指现在这种样子的家具,回想一下,你能想到带“床”字的古诗有哪些?一定有这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看到床前的月光铺在地上,恍惚间以为是下霜了,抬头看见天上的一轮明月,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
如果李白生活在现在,那这个场景没问题,但是如果是在唐代,这就不好解释了。因为古代的建筑是出檐的,窗户通常较小且透光度极差。一般都是用窗纸或者窗纱,我们现在用的透光玻璃是在清代才被用在窗户上的。
那就意味着,李白很难在室内看到月光铺地,更不可能举头望到明月了。但是如果在室外,可以看到月亮,却看不到床了。这只有一种解释,李白所谓的“床”不是指的现在的床。那么,李白的床是什么呢?
按照官方的新解释,是“井台边的栏杆”,也就是说李白在户外看到了月光和井栏,才有此感想。但马未都先生有不同的见解,根据马先生的解释,床指的是一种坐具——胡床,也就是李白坐在胡床上看月亮。
我赞同马先生的观点,李白还有一首诗提到床,在《长干行》中: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出处。
这里讲的场景就是小女孩折了花在门前玩儿,小男孩以竹竿作马围着门前的胡床转圈,如果这里解释成绕着井台旁边的栏杆就有些别扭。
还有,在《木兰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总不能木兰上一秒才进屋,下一秒就坐在井台的栏杆上吧。所以床指的就是坐具——胡床。
胡床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不是中国原产而是外来的。我们是一个改变了起居习惯的民族,环顾周边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等等,大家都是席地而坐的,传统上也是睡在地上,但是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这个传统,都是垂足而坐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东亚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即使坐在地上,也不会受潮受病。但是草原民族就不同,在遍地草原的地方,植物含水多,如果直接坐上去很潮,就发明了胡床,高于地面的坐着,胡床是什么样子呢?它还有一个名字——“马扎”,没错儿,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马扎。
顾名思义,就是平时扎在马上,用的时候解下来打开放在地上,非常方便,而且,垂足坐相比席地坐有很大的优势,便于活动又使四肢舒展。所以从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就很受欢迎。
受儒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为了体现等级观念,又给马扎加上了靠背,称呼就是“交椅”,所谓“头把金交椅”指的就是谁从马上下来以后第一个坐下的,当然是大哥了。一般认为,高坐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它最初的形式是禅椅,到唐代,有了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椅子,也有了这个名称。
坐具改变了,就要求卧具随之改变。要知道,我们席地而坐的时候是睡在榻上的,宋太祖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是指的那种榻。那时候榻很矮,可以挂在墙上,所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直到现在我们还把人住在哪里,尊称为“下榻”。
睡在榻上的人是怎么睡在床上的呢?
古代的房屋密闭性差,会有穿堂风,所以睡在榻上就必须放一个屏风。屏风的意思就是阻挡风,睡觉的地方比坐的地方矮是很别扭的,既然坐具提高了,那榻也就必须提高,再加上把屏风固定在榻上,一种新的坐卧两用家具就产生了!那就是——罗汉床。
罗汉床是很大的椅子,三面有靠背,相当于现在的沙发,也可以用来小憩。既然床也有了卧具的功能,就把罗汉床加了帷帐,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床出现了,很快就取代榻,成了卧具的主流。
直到现在,床和榻的位置完全被颠倒过来——卧具称为床,用来坐或小憩的地方称为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的床仍然是西方的样式,因为古代的床是有围栏的,不仅三面有,上面也有。
古代房屋很高大,在空旷的地方睡觉让人缺乏安全感,所以把床做成一个小格子,一个屋中之屋,增加安全感。古代床的造型让床有了方向,这就决定了睡觉的时候有内外之别,男主人睡在外侧,女主人睡在里侧。
如果太太起夜,按照礼节,不可能从老爷身上跨过去,只能叫起老爷,从侧面通过——只能盼望太太不要经常起夜吧。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床有罗汉床、平板床、四柱床、双层床、日床、沙发床等等等等。这所谓的日床,你们可别想歪了啊!这日床在欧美较常见,外型类似沙发,却有较深的椅垫,提供白天短暂休憩之用。与其他种类床不同的是,日床通常摆设在客厅或休闲视听室,而非晚间睡眠的卧室。
不过说到起夜之类的问题,现在就好多了,现在的床都放卧室中间,两边都能上。也不存在能不能跨身体和男尊女卑的问题。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规矩那么多,是不是女上位也不行呢?那造小人的过程,姿势也太单一了吧?!!
现代人,房子大,屋子也大。但古代的风水理论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是凶屋。”这是为什么呢?买大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围绕着这个问题,产生出多少悲欢离合的事情。
但为什么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呢?皇帝的卧室为何小于10平方米?其实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切莫住。”受空调理论启发其实我们细想一想,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10平方米房子里,安上一台一匹的空调机,开动它,半个小时后房间就凉快下来了,空调也可以停止制冷一段时间。
因为空间小,能量很快就饱和了。也就是说,空间越小,需要能量就越少。可是当你把这台一匹的空调,放在一个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面,它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因为房子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多,所以尽管这台空调不停止地制冷,房子温度依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大匹数的空调、才能满足大房子的需要。
回过头来看,我们人也是一个能量体,会发光发热。如果用人来代替这台一匹空调机的话,越大的房子,当然就会消耗人体越多能量。因此房屋大小必须和入住的人数成正比。也就是房子越大,入住的人应该越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气要旺。房子越大越吸人气风水中常说,房子会吸引人气。
这句话一点不假。人体的散发出来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气。当一个人用了那么多能量去填充一个大房子的空间时,它对于身体损害是可想而知的。身体能量消耗多了,自然体质变弱了。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差错也就在所难免,判断力下降,倒霉事也就接踵而来。
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的,这也符合因果的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一生的受用注定是那么多总和的(除非你做了大功德或者太缺德的事情),如果你过于享福,就会把福报提前用尽,导致短命或者多病多灾,白菜豆腐保平安就是这么个理!
逢年过节,我们一定不要铺张浪费、以免乐极生悲,得不偿失呀,我们要想人生越来越顺利,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福报,在受用方面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避免损耗福报,这样才会越来越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