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笔者建议我们要积极地设计“立德树人”教育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会一一得到解决,学生会生成大我情怀,进而在苦学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执着的坚持下来。当然,初中学生在理科的学习活动中也能够接受立德树人教育影响。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科教师的语言往往缺少修饰,理科教师展示的资源都是准确的数据、各种最真实的公式,所以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初中学生更为信任自己的数学教师。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呢?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用“历史名人”来构建人文化课堂
人们一提及科学家往往就会心存敬意。在人们的意识中,科学家都是天才,世界会因为他们而改变,但是,其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其实是他们在科研探究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他们的科研精神会成为激励学生的教育元素之一。基于此,笔者建议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讲一讲数学史,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古希腊人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二、用“现实生活”来触动学生的内在
初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能够让学生积极阳光的感知世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建议,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时,我们不妨从学生最熟悉的案例来与学生对话,进而让学生的情感问题转变为学习动力,不断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在解关于“水费征收”问题时,可以选取分档收费让学生明白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号召全体学生注意节约用水。再如在学习应用题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练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发动学生针对班级许多桌椅损坏如何动手将它们修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教育他们不要故意破坏公物,号召他们若发现公物损坏要及时维修。
三、用“数学本色”构建美感课堂
提及美,人们想到的就是“音乐”、“美术”、“语文”这些学科。但事实上,在数学学科中,同样具有极强的自然美、人性美,作为初中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注意抓住这一点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促使学生的内在也同时发生改变。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数学美还体现在对困难和复杂的数学问题的简捷优美的解法上,对例题和习题,要提倡一题多解,开拓思路,灵活思维,在此基础上评估最优解法,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用“思维探究”来解读数学知识内涵
教师灌输、题海战术对于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任务是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可以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思维,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可以让学校教育效果产生长效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
五、用“调查研究”来代替已有的教学模式
初中学生需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他们需要深入参与生活。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恢复学习的自信心,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需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调查研究”。如,在初中二年级学过简单的函数图像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使用电器的功率(瓦数),分别记录每天的用电时间计算出每天的实际用电度数,通过每周的小结,一个月的总结,画出图像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制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节约用电的能力。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综上所述,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数学学科同样具备极大的教育价值,笔者建议,既然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理性,那么我们就不妨发挥出数学学科的理性特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融入生活,进而生成更多的情感体验、思想体验,让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转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