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案例看注意力对两极分化的影响

注意力分散是拉开课堂学习差距的关键因素

前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这既是指教师的教,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无疑将从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优势,而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在日积月累之下,差距渐渐拉开,终归演变成两极分化中的一极。而如何保持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除了依靠学生本身的自控力之外,教师的作用更显重要。本文从课堂突发情况中最常见的注意力分散为切入口,探讨学生在课堂产生学习差距的根本原因。

案例一:课前注意力的收拢

上课铃声响,学生进课堂。预备铃之后进教室,扫视全班,学生桌面还是零乱不堪,窸窸窣窣之后,多数学生拿出了数学课本,练习本,文具,并把其余物品收入课桌内,少数学生动作较慢,还在课桌内搜索着。2分钟后,正式铃声响起,学生端坐候课,仍然有两个学生只把数学课本拿出来了,其余用具均未摆放好。还有一名学生,除了数学课用品外,还在底下压了一本语文抄写作业。

从神态上观察,明显有几名学生未从下课状态恢复,互相之间还有眼神交流,只是在表面上做好了上课准备。

正式上课开始,经提醒,两名只拿数学课本的学生开始在课桌内搜索练习本和文具,等准备齐全,课前提问已经结束,而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表情上看,并没有听见或听全,有意点了其中一位回答,果然答非所问,另一位一脸茫然。而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表情轻松,显然答案早已知晓。而几个依旧停留在下课状态的学生,眼神涣散,流露出一种提防,提防老师看到自己,也就是说,从正式铃声响起到现在,2分钟过去了,注意力依旧未能收拢。

对于上述这两类学生,课前提问环节无疑是错过了,也就是未经历对旧知的回顾,接下来能否直接进入新课学习呢?

案例二: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开始例题讲解,由于需要在黑板上进行演算,所以面对学生的时间减少,眼睛余光注意到,那个压了一本语文抄写本的学生,开始抄写语文,借间隙走过去提醒他收回。这位学生在刚才的例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并不在数学上,这段时间白费了。而对于未从下课状态恢复的学生,是天赐良机,继续发酵下课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讲,时刻提防终于有成就了,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时间。有一位学生,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课桌内有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一个纸杯,而在上课前,我留意到这个纸杯的完成度,不到10%,而走过他身边时,纸杯完成度已经接近50%,此时距离例题讲解已经结束2分钟,正是学生利用例题知识进行解答的过程,他的练习本上,一片空白,见我过来,连忙拿起笔,假装书写什么,我便停下来看到底能写出什么来,他抬头望了我一眼,尴尬地笑了。提醒他重新把例题看一遍,毕竟演算过程还在黑板上未擦去,花上几分钟应该能看明白,即使不明白,接下来小组合作交流,也可以从同学处得到启发。

在多数学生完成例题解答之后,是小组交流环节,各小组学生开始互相对答案,交流解法。在巡视中,除了适当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之外,特别留意了那几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语文抄写本已经收回的学生,终于能在同学帮助下恢复上课状态,虽然比小组内其他学生慢,总算能完成。依旧交流下课话题的几个学生,对例题解答完全摸不到门道,即使有同学帮助,依旧不得其解,原本就属于基础薄弱的层次,现在进一步拉开差距。做纸杯的学生,趁讨论空当,再次复工,等我巡视到那个小组时,他已经完成了80%作品,见我过去,不好意思地再次收回。

交流时间结束,开启课堂练习模式,黑板上例题的解答过程已经擦掉,正常听讲的学生,虽然速度有快慢,但学习都在平稳进展。而错过了课前回顾、例题讲解、小组交流的学生,已经跟不上,开始发呆。几个被迫从下课状态回复上课状态的学生,极为无聊,而在巡视监视下的纸杯作者,心思显然还在那个仅剩20%完成度的作品上。

案例分析:

这节数学课上,注意力分散的这几名学生,并非第一次有类似的表现,而是一种常态,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如此执着地维系着与课堂的离散,警觉地观察老师,最根本的原因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对于学生来讲,课堂上最有价值的行为,就是认真听讲。任何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物,都在损耗原本有限的45分钟,初中阶段,从生理上讲,注意力的持续一般在15-20分钟之间,精彩的课堂,持续时间大大长于这个范围,而枯燥的课堂,则相应缩短。

例如,喜爱篮球的学生,在上体育篮球课之前,往往会提前到操场练两把热身,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喜爱就代表一种价值观,认为篮球运动重要性超过刚才下课时的讨论话题,所以很轻易地就做出了选择。而数学,肯定会排在下课话题之后,所以才会有课前准备、课堂学习期间的各种“不适”。

无论哪门学科,哪节课,都不会要求学生整整45分钟都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即使是成年人,也较为困难,因此总会穿插各类趣味性活动,以使课堂张驰有道,效率更高。这就要求把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留给课堂上最精华的部分,这部分多数是例题讲解,大概也就15-20分钟。

而价值观则决定了是否将这部分时间留给课堂学习。

那么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于何时?答案是家庭。

我也注意到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也不理想,并非从一进入初中就不理想,而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落后,只是现在差距更大而已。

仅以刚才一节数学课的案例来看,某天的学科学习就掉了链子,而各学科知识具有连续性,一步差,步步差。那究竟有无办法弥补呢?当然有,付出更多精力与时间在课堂学习上。而不幸的是,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再一次成为阻碍,因为价值观告诉他们,学习并不重要,其它事物才重要,于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在初中阶段,终归成为两极之一。

但没有一位家长会对孩子说学习不重要啊?更不会说上课不认真听讲啊?

那为何天天说,日日讲,孩子注意力依旧不在课堂呢?我认为,家长的家庭教育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身教大于言传。

学习重要不重要,先看家长在家里的表率,嘴里说的没什么用,要看行动。上述学生中,相当多的家长在教育监管上的投入为零,甚至根本不在孩子身边陪伴。

而老师的提醒,究竟又能在注意力集中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我的提醒习惯之一,就是语言和谐,动作细微,通常情况下,不会大声提醒某位学生,而是走到身边,小声提醒,尽量保护他的自尊心;而习惯之二,则是每次提醒之后,停留5秒,无论是在身边提醒,还是在讲台上提醒,都会注视学生5秒,目的在于给时间恢复上课状态。告诉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我上一个问题在黑板上,请再看一遍,告诉提防老师注意的学生,我已经看到你了,现在请收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fb/12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