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巴特勒最后的一记三分,投出的是他近

本赛季东部决赛抢七大战打得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不敢说比赛的精彩程度是今年季后赛最精彩的一场,但其中的内容绝对是今年季后赛所有比赛中最丰富的。凯尔特人一次次把比分拉开,热火队又一次次地把比分迫近,这样的剧情来回上演一直持续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分钟。

当人们以为凯尔特人能稳稳拿下比赛的时候,作为凯尔特人核心的塔图姆似乎球烫手一样的接连把球送到队友手中,导致凯尔特人的数次误攻。而热火队接连命中,尤其施特鲁斯命中那一记漂移三分,最后十秒的时候硬是把悬念留住了。之后的剧情大家也看到了,在最后十秒转换进攻时,吉米-巴特勒面对霍福德的防守,在内线三秒区几乎没人防守的情况下,巴特勒选择了一个三分出手而不是用自己更擅长的强杀篮下,皮球弹框而出,热火也随之出局。

一个题外话,如果热火最后能翻盘,塔图姆以最后时刻的灾难级表现必要承担所有责任,但好在“是亡国之君,但无亡国之运”,而对方阵中的吉米-巴特勒却刚好相反。

再回到巴特勒最后的那一记三分。为这个球巴特勒最后的选择,也确实引起了一番争论。有的人认为最后那个球应该杀篮下,毕竟是自己擅长的,且面对霍福德,篮下防守基本空虚,打平比赛寻求加时;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这个球投的没有问题,一是巴特勒体力已经支撑不起打加时了,再者“成王败寇,就一瞬间”,不犹豫的选择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斯波教练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说了巴特勒最后的那一记三分是“最好的战术布置”,但从客观角度分析,斯波怎么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去埋怨一个打满48分钟,已经为热火“鞠躬尽瘁”的球员呢?而且斯波也有责任,最后一刻热火是有一个暂停的。

很多人甚至说,如果是放在乔丹,科比,杜兰特的身上也会做这个选择,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巨星性格。但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如果是乔丹,科比,杜兰特,真的会做出这个选择吗?再换一批人,如果是保罗,基德,纳什等人,会做出这个选择吗?说实话,如果真的换成这批人,这一球真的未必会这么打。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批人是已经有历史地位和“江湖地位”的人,他们在这一刻会把百分百的注意力放在球队的胜利上,而巴特勒的这个选择很显然在那一刻在球队是否会晋级中参杂了一些此球之后自己的“江湖地位”的个人感情。

首先要承认的是,相比于乔丹,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在球迷心目中,吉米-巴特勒始终没有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甚至在新星德文-布克,特雷-杨,恩比德面前都是次一级的球星。大家可能觉得是过分地解读了,但如果结合巴特勒这个球员一路走来的历程,甚至是放在自己所处的生活背景之下,是可以看出的。且不说他在童年时代的一些遭遗弃等的惨痛经历,因为在NBA中有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是在超级巨星中。

就在他进入NBA后,在芝加哥,“我”已经表现得那么好了,但还是在罗斯的阴影下;在明尼苏达,“我”已经表现得那么好了,但球队始终认为唐斯和威金斯是“亲生的”,抛弃了“我”;在费城,我已经表现得那么好了,但球队却为了哈里斯抛弃了“我”;“我”已经把迈阿密带进过总决赛,今年又带到东部第一的位置了,但别说第一阵容了,连第三阵容联盟都没让“我”进;“我”联盟第一硬汉这么多年居然是被迫的选择“流浪”,在人们心中始终达不到一个高度。

大家要知道,吉米-巴特勒的心理是乔丹,科比,杜兰特和詹姆斯等天生具有“主角光环”,到哪都是“中心”和“焦点”的人无法理解的。并不是说在投那个三分的那一刻巴特勒产生了这个复杂的心理,而是巴特勒的这个复杂的心理已经积压很久了,终于在抢七大战结束前的十秒有了这样的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已经32岁的巴特勒知道如果这个机会抓不住很难再有一个这样的机会了。

当然也并不是说巴特勒在那一刻是“自私”的,如果与巴特勒有相似经历的话,相信80%的人会做出和巴特勒一样的选择,同时巴特勒也有能做出这种选择的性格。但从战术理性上来说,大家别较这个真,别说是80%了,90%的球队都会是先叫个暂停然后再布置最后一攻。也许大家会说布置最后一攻也是把球给巴特勒,而当时球已经在巴特勒手上了。但大家不要低估了美国人的思维固化,现在的北美人或者是西方人规避责任的心态是远大于创造心态的,如果按照固定模式叫暂停布置战术然后没打进,没人会说教练什么,但如果那个时候没叫暂停,斯波是要担责的,是要“扣工资”的。且巴特勒在刚拿到球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是个机会,只是在推进中才发现是个机会,这几秒的时间足够叫暂停了。

给大家普及一个NBA中叫暂停的小知识,当球处在死球状态,就是裁判哨响中断比赛的情况下,球员和教练都是可以叫暂停的。但球在行进当中,只有持球人才可以叫暂停,通常这种情况是教练示意球员暂停。也就是说在那个时间段巴特勒的个人意志是在教练意志之上的,在那一刻巴特勒的这种感情心理是大于战术理性的。当然,也不排除像有些人说的,因为之前热火连续追分,且施特鲁斯刚投进一个漂移三分,势头在热火这边,如果叫暂停会自己中断这个势头。但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巴特勒在当时“江湖地位”的想法占据了主动,“赌”这是自己的一个“升华”时刻。

总的来说巴特勒是成功的,从一个低基期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这个高度,大部分人没有巴特勒这么幸运。没投进这个三分应该也不会导致他今后的职业生涯或者说是人生开始下滑,只是失去了一个必会“封神”的机会。只想通过这个事,通过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个三分球,而联想到普通人的生活上来,大部分人的开端和吉米-巴特勒的开端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都会有低潮,不如意,有想摆脱现状的努力。但当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一个阶段的困境时,是否还会以“赌徒”的心态来面对可能到来的人生变动。同样,大部分人也没有巴特勒那么幸运,即使是输了也不会影响自己人生的一个基本面,希望大家还是能生活在一个理性当中。

图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11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