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趁早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31001/z4h1lw3.html
▲在日本东京的汤岛神社,人们在许愿墙上挂祈福木牌,为学生考试祈福
来源:《环球》杂志
壹
日本残酷的私塾竞争和“妈妈帮”
记者/郭丹(发自东京)
将火车车厢当教室,和可爱又宽厚的校长做游戏……许多读过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的读者,对日本小学的印象可能就是巴学园般的宽松教学模式;
注重运动、收纳、礼仪……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日本非常重视儿童素质教育,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但现实中,日本孩子真的如此轻松吗?
因为工作原因,《环球》杂志记者的孩子也来到东京上学。这是一所普通公立小学,学校窗明几净,和许多公立小学一样,校内游泳馆、剑道馆、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每天穿着整洁的校服自己上下学,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就能陆续看到街上背着书包回家的孩子。日本小学生也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因为在学校就完成了。
一学期下来,除了开了两次家长会,传达了现阶段整体教学重点、展示了孩子们的手工课作品外,似乎再没有太多家校沟通内容,整个学业和学校氛围都是轻松幸福的。
然而,幸福没多久,记者就开始感觉有些心慌。如此轻松的学习真的没问题吗?日本孩子都是这么轻松考上大学的吗?抱着各种疑问,记者开始通过多种途径打探日本小学教育的全貌。
一路“私立”到精英
日本的小学教育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无论是区属还是市属,公立小学不需要考试,只要住在学区内就可免试入学。但是私立小学,不仅学费高出公立学校几倍,还须通过入学考试,而且越好的私立小学门槛越高。
从课程内容看,好的私立小学一般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英文,且课程内容多而实。而记者孩子所在的公立小学,直到三年级才开设“国际交流”课,内容也非常简单。在国语、数学、社会、理科等其他学科上,私立和公立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存在巨大差距。
上课时长也不一样。公立学校一般15点放学,私立小学要到17点左右,且留有各种家庭作业。小学6年下来,公立小学与私立小学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已相距甚远。
加之日本自年开始推广“中高一贯制教育”,许多好的初中与好的高中被绑在一起。因此,为了进入名牌大学,日本孩子从“小升初”开始就得拼。因为如果没能升入好的初中,就意味着将与好的高中无缘,也难以考入名牌大学。
上私立小学——考重点私立初中——直升重点私立高中——进入重点大学,就成了许多日本家长培育下一代精英的进击之路。
但私立学校一路读下来,高昂学费是一般家庭难以支撑的。当然,公立小学的孩子家长,也不会因为没走私立这条路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强化之路——私塾。
私塾后的“妈妈帮”
所谓私塾,就是中国各类以提升学业成绩为主要业务的培训机构。目前东京地区最著名的私塾叫Sapix,此外还有四谷大塚、日能研、希学园等不胜枚举。
各家培训机构为了提高自己的重点学校升学率,都会进行招生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私塾。
以Sapix为例,该机构约两个月举行一次入塾考试。孩子们根据家庭住址选报附近的分校。考试内容远超正常教科书的范围,通常孩子们要考几次才能成功进入该机构。录取结束后,Sapix便会按照学生的入塾成绩将他们分配到A到S的各班。班级并不是固定的,每月都会有分班考,每学期有全国排名大考……如果成绩下滑,就要从原来的好班调整到其他班级。此外,还有10%的末位淘汰,私塾会对学习一直不进步、排名靠后的孩子进行劝退。
一个日本小学生为了考取一所重点中学就要像高考一样每天拼命学习,接受各种考试,接受每次调班的压力,对孩子身心的蹂躏可想而知。
而支撑孩子成绩不断提高的,并不仅仅是私塾老师,更重要的是孩子身后的妈妈——一位位全职家庭主妇。
为了让孩子在六年级有充分的复习准备时间,从四年级开始,Sapix就进入“备战中考”模式。以数学为例,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学到了立体图形的体积、扇形面积、各种三角形角度求解等内容,达到普通小学五年级甚至六年级的水平。而且,私塾的老师仅负责传授知识、组织考试并配发答案,至于具体题目的讲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都要全程靠家长。如果你没有学霸妈妈,Sapix会为你推荐小灶课辅导老师,也就是上完私塾需要另请家教,当然费用也不菲。
进击的代价
虽然私塾能学很多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公立学校的孩子都能考上,即使考上了,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负担高昂的培训费。
拿Sapix来讲,四年级以后,国语、数学、理科、社会四门课程一起上,一个月基本费用是4万日元(约合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入塾的会费、寒暑假培训费、单独家教费……特别是到六年级,一个孩子一年的花费超过万日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
如此高昂的培训费,让许多有两三个孩子的日本家庭望而却步。但不参加私塾培训,进入重点初中的几率就会下降。因此,日本坊间对于教育培训投资有许多类似的看法:“庆应、早稻田等名牌大学毕业的家长一定能培养出同样优秀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没有那方面才能的话,孩子也别抱那个希望……”日本社会对阶层固化的认识可见一斑。
了解了这些,记者不禁感叹,相较之下,中国国内的家长或许应感到些许欣慰,至少,孩子们到高中还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不需要在小学就承受高考一般的压力。
贰
印度家长焦灼图鉴
文/李熠煜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中印社会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教授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中产夫妇为解决孩子的择校问题而绞尽脑汁的荒诞故事。拉吉夫妇不得不购买高档小区的住房,经历各种面试的羞辱,最后只好假扮穷人,去抢占穷人的保留名额。故事略显夸张,但印度家长的焦灼与酸楚,却真实不虚。
读私立成风潮
印度有约2.6亿学龄儿童,数量是世界之最,但在“免费强制教育”(类似中国的义务教育)上的投入却不到GDP的4%,公共教育资源的缺乏可想而知。
年数据显示,印度的平权教育法案(年)颁布已有10年,但只有不到13%的学校达到法定标准。由于公立中小学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教师不足、制度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充斥着对公立学校的批评与不信任。
▲10月17日,印度孟买的一名教师帮一名参加网络课程的学生戴耳机
公立学校让人失望,家长只能将孩子送入资源更丰富的私立学校,这一做法已迅速形成风潮。
一项全球性的调查显示,印度家长对免费私立学校的支持程度高达73%;假如负担得起,就读于公立学校的孩子中,85%的父母愿意将其转入私立学校。这些数据都是全球最高。
统计数据也证实了家长意愿的真实性——从年到年,私立学校入学人数增加了万人(从万升至6万),公立学校就读人数从1.26亿降到1.09亿。《起跑线》中的拉吉夫妇就是在对公立学校的担忧中,为了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而殚精竭虑的典型案例。
将孩子送入最好的私立学校,是否意味着一帆风顺,父母不再焦虑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印度大学招生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有大约0万名考生,而印度较为知名的高校(如排名靠前的印度理工学院、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等)数量不多,其就业前景固然美妙,录取率却极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每年有40万考生报考,只有人能考上”的“皇家工程学院”,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学霸报名,堪称“地球上最难考的大学”。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导致的残酷升学压力,孩童未必有清醒的认识,父母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择校上固然不能输,在长达12年的求学之旅上更不敢松懈。瓦尔基基金会对29个国家/地区近2.75万名父母的综合研究(年)显示,印度父母是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