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空心课题探因及应对策略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在中小学教师课题结题答辩和成果鉴定时,发现一些课题研究存在空心现象,课题成了空心课题。那么,什么是空心课题?空心课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应对策略?

下面本人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供批判。

一、什么是空心课题

所谓的空心课题,是本人自创的一个概念,就是在中小学科研活动中,有一些课题通过了选题申报、开题论证,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生实质性研究,直接进入了结题环节,这样的课题,就是空心课题。

本人参与一线教师的结题答辩或是文本评审时,空心课题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形象一点儿描述教师们的前后状态,是这样的:选题申报激情澎湃,开题论证轰轰烈烈,研究工作一拖再拖,结题环节搜肠刮肚、抓耳挠腮。

二、空心课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空心课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宏观上讲,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态度问题,二是条件问题,三是能力问题。

(一)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即立项课题出于功利之心,只要能立项,就达到目的了;马马虎虎开题,开题后把课题束之高阁,不进行真正地研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二)条件问题

条件问题分两种情。一是课题选题出了问题,选题不慎,但竟然立项了。进入开题环节,专家现场论证,才意识到课题研究的很多条件是研究团队所不具备的。于是勉强开题,空心课题自然产生。二是立项时条件具备,但是立项后,负责人的工作岗位突然调整了,比如,研究学科教学的课题,而负责人突然转到管理岗位了;还如,课题是一个校本研究课题,但是立项后课题负责人调离该校,又协调不好研究工作,于是研究无法继续。条件问题造成空心课题的概率较高。

(三)能力问题

能力问题即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不足,科研水平达不到。课题是好题,态度也端正,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科研能力不足,偏离研究内容。正所谓功夫没少下,但是没有用在点子上,表现为培训活动举办了不少,钱也没少花,听评课、交流会也没少组织,但就是没有进行实质性地研究,成果自然梳理不出来。

本人只是粗浅地分析了原因,其实每一个空心课题都有务各自的具体原因。笔者打一个不太恰当地比方。选题就如同选对象,彼此相宜才好。如果选的不对,以后的日子总也是皱皱巴巴。就如列夫.托尔版斯泰在《安娜卡丽妮娜》开篇所写的那样:“幸福的家庭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三、如何避免空心课题的产生以及如何应对空心课题呢

这两个问题本质一样,但针对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阶段。

如何避免是预防的问题,工作要做在前边。而应对空心课题的策略,则是空心课题已经产生了,火烧眉毛了,怎么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避免空心课题产生

总的来讲,要把问题解决在开题论证环节。立项了,表明课题管理机构对你的选题是认可的,大方向没有问题,相关的论证也基本同意。但是在开题环节,要究究细节,较较真儿,把一些模糊问题搞清楚。开题报告要解决如下四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1.研究目标的明确

什么是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就是课题最终要达成什么?研究要得到什么?这个必须明确。我们知道:研究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办法、策略、模式、工具、措施等等。目标是可量化,可检测、可验证的,这个要把握准。如是目标不明确,则等于不知我要到哪里去,空心课题难免会产生。

2.研究内容要具体

什么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达成研究目标的具体载体,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一个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来实现。我们举一个例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负责人确定了一个这样的目标:探索出指向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在研究内容里,要具体化,具体到什么程度?这样表述内容就会具体一些:研究这个模式的理论依据,研究这个模式针对的问题,研究这个模式的框架结构,研究这个模式的实施原则和注意事项。到了这个程度,才能说研究内容是具体的。

如果不到这个程度,课题研究就可能成为空心课题。

3.研究步骤要对接研究内容

这是什么意思?本人的观点就是把研究内容摆进研究步骤里。不涉及研究内容的研究步骤就是掩耳盗铃,本来笔者还想用一个更难听的词,实在不雅,也就作罢了。我们发现一些空心课题,搞得轰轰烈烈,今天开会研讨,明天外出学习,后天专家讲座。时间没少浪费,经费没少支出。请问,这些活动与你的研究内容有多大关系,你是在解决问题吗?你离研究目标是近了,还是远了?

所以,一定要将研究内容摆进你的研究步骤里,让一个步骤都在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4.研究成果要实时积累

什么是研究成果?所谓的研究成果,就是与研究目标高度一致的那些的具体的、实实在在办法、策略、模式、工具、措施等等。实时积累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某项研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同一时间,把这个成果记录下来。同一时间,说得过于苛刻,最迟不超过当晚吧。记录下来的案例、思考,是结题时最为重要的材料。空心课题产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记录。以为自己好脑筋,实则人是一种非常健忘的动物。

(二)产生了空心课题如何应对呢

借用抗击新型肺炎的说法,应对空心课题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收治,早干预”。这当然是原则。一般情况下,科研管理机构,会提前半年提示课题负责人,要结题了,请提前做好准备。

应该说,半年的时间,一个空心课题完全可以救过来。应对策略有哪些呢?

本人提出一个策略:撰写结题报告倒逼研究过程。

1.什么是撰写结题报告倒逼研究过程

就是掌握结题报告的结构和写法,从成果角度查漏补缺,完善研究工作。用这样两个词,靶向治疗、精准研究。把结题报告的文本结构框架摆在桌面上,把研究目标放在研究成果的框架里,看一看哪些已经完成了,写在上面,哪些没有完成,做好标记,而后马上进行研究。

2.如何研究

思路一:立即召开课题组成员会,把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摆在桌面上,研讨会的主题是以成果为导向倒逼研究。头脑风暴探讨成果是什么?如何达到成果?这个方法基本是百试不爽。大家会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成果,于是分头实践,撰写成果。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思路二:查阅相关文献——找到相关成果——遴选、加工、创新——在自己的实验田进行实验——反馈评价改进——转化成为有自己个性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来诠释。

3.撰写论文或案例

这个环节是不可少的,把前边的两个思路完成后,让大家写论文、写案例,而后收上来,交流、研讨、完善,最后交由负责人整理到报告中。

其实,这个策略即便不是空心课题也可以使用。

以上便是应对空心课题的一些做法。您怎么看?请批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fensana.com/ssjz/12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