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
“我国以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科技的贡献巨大,这主要体现在育种和包括植保在内的栽培技术上。不过育种贡献显示度高,栽培贡献显示度低。因此,研发投入‘估值’上,栽培研发的投入明显‘偏低’了。我国应加大栽培和常规育种技术的研发投入。”8日,长沙浏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为“栽培”“鸣不平”。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对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现场评议会上,陈温福如是表态,栽培技术可谓“魔鬼技术”:从对稻田的管理上看,它需要“看天、看地、看长势长相”,来灵活地决定施肥灌水的管理,不存在固化的模式;从种植角度看,则因人、因地、因种植规模乃至种植制度而异。用陈温福的话概括,栽培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姑姑不理”,但它确实是粮食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根据陈温福曾经的研究,育种和栽培两大板块技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大约各占50%。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栽培技术太重要了。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农业生产经营、耕作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需要栽培耕作属性走在前面,积极进行相应的创新,目前,我国白癜风饮食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